2022-10-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職人觀點】如何選擇一本書的閱讀?從作者視角來看閱讀書單的挑選

劉潤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耗損度與料肉比的觀點。
​從書籍作者的角度來說,寫作是一種耗損知識的過程,也是一項考驗料肉比的工作。
​相較於短文或長文,寫書所面對的是篇、章、節、段的統籌問題,牽一髮動全身,對結構的慎密度要求越高,對知識耗損的程度也就越大。
​作者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耗損。
​這一點我自己挺有感的。在撰寫第一本書時,不僅過程很痛苦,寫出來的東西只能說是很多文章的集結;花了很多時間反覆思索,才整理出整個知識體系的架構。意識到知識耗損的問題,就會開始思考如何降低耗損度?一是大量閱讀,二是提升寫作力。所以在撰寫第二本、第三本書的時候,耗損程度已經大幅縮減。
​再來是提高料肉比,也就是要長出一斤的肉,需要餵食多少飼料?雞鴨牛羊因為料肉比的不同,影響了價值。同樣道理,要產出一篇有質量的文章,我們需要閱讀多少篇文章?劉潤對自己的要求是十倍以上,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有見地、有價值、有料肉比。
​理解了耗損度與料肉比的概念,就能明白書籍也是有雞鴨牛羊的區別。
  • ​有的書是需要花時間讀的,比方說數學、物理學
  • 有的書是值得放在手邊常讀常新,像是技能或工具書
  • 有的書是看看書評、聽聽解讀就可以
  • 有的書是完全不值得看,通常是有時間性的書籍
​你把哪種書當羊肉在吃,哪種當雞肉吃,很大程度決定了知識體系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劉潤認為,錯把後三類的書籍當作知識體系的核心,才會發生博覽群書卻始終無法搭建起知識體系的狀況。好好閱讀與理解第一類的書籍,打好底層邏輯的基本功;如此一來,當上層發生變化時,就能更好、更快地理解。
​我想這也能解釋,為何有些人儘管已經有很豐富的閱讀量了,卻還是會選擇回到校園去進修或研讀。因為相較於市面上的書籍,大學機構有更大的機會提供基本功所需要的知識體系與內容。
​自從寫書之後,我也發現到對於閱讀的理解有了很大程度的變化。不僅從讀者觀點來思考,也能從作者觀點來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書中的架構與要點。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