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但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好提問?

2023/10/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

​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因為與之對應的,是辨識答案是否正確與價值性的能力。

過往學校的教育,乃至於剛進入職場所接受的訓練,通常都是單一的標準答案;即使覺得疑惑,得到的回應也可能是:別問這麼多!照做就對了。

​當一個人習慣標準答案之後,自然不擅長去衡量與判斷不同答案之間的優劣利弊。是或不是標準答案,是二分法的思維;不同答案的優劣利弊,是多維面向的綜合考量,也是教育過程中所缺乏的。

​不是對、就是錯,不站我這邊、就是站在對立面,我們的社會教育通常是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但事實上,我們可能有20%否定一個選項,也有65%是肯定的、還有15%的不確定,隨著獲取更多的資訊,這些比例有可能改變,也影響最終做出的決定。

所以,決策、計劃都可以是動態的,隨著時間推進,獲取更多訊息或反映現況的變化,決策與計劃也應該與時俱進。然而,我們不這麼做,是因為這太複雜、太累了!尤其是眾人決策,這意味著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調整。

但你知道嗎?頂尖的企業都是這麼做的。

前幾天看黃仁勳的影片提到他們不做計畫,我想更精確的說是不做「靜態」計劃與策略。如果訂定了一個三年、五年計劃,在這個變化快速的商業世界,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偏差,也沒有意義。

所以不做嗎?也不是。

花的時間少一些、中長期的做的粗略一些,在時效性與掌握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當你已經紮實的想過一遍,下次再思考與調整所花的時間就會少很多,不會是從零開始的;當你習慣這種滾動式(rolling)計劃或策略,就能更快對突發狀況做出回應,即便是你沒預料到的可能性,也會比其他人更快排除不好的選項。對,不一定找到好的選項,但光是排除不好的選項,就足以讓你立於不敗之地,減少失敗的風險。

要做到這件事,你得學會衡量與比較不同選項組合之間的優劣利弊,而在這之前你得懂得量化。無論是量化、衡量或比較,你都必須懂得問對問題。

提問、判讀與決策,三者之間相輔相成。

其中一個短板就決定了整體能力的上限,所以不懂提問,你的決策品質往往也好不到哪裡去;反之亦然。

要提升提問能力,先捨棄非黑即白的二分思維。

判讀、決策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告訴你數據思維、機率思維與運算思維很重要,因為那是這些能力提升到更高層次不可或缺的,學會理解光譜並在上面找到合適的定位。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高勝算的本事:用數據思維打造破局思考力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