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 - 讀懂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本書籍,我想來分享一下 讀懂一本書。

書籍分享 :

在本書中我覺得重點在於了解 :
  這本書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裡?
  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作者想表達的。
作者在開始時先講述了,為什麼要閱讀?
閱讀有什麼好處,對作者自己的影響,以及一些大家對閱讀的誤解,
接著講述單純的閱讀(觀光式學習)與說書、分享書籍(沉浸式學習)的差異,
單純的閱讀,可能看看就過了,
而當你需要把這本書說給別人聽或是分享的時候,
你會想盡辦法抓出這本書的重點。
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如何找出書中的意義、脈絡?
並用自己找到的意義、脈絡,
再去重新整理並構想出自己要如何講述,
在整理的過程中,不斷的詢問自己,
  重點在哪裡?
  我真的理解了嗎?
  我要如何表達才能讓大家都理解書中的意思?
  書中舉了什麼假設、理論?
  如何推理、論證...等,
整個過程就是不斷地抓重點、重新整合,
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接下來作者分享了他找書的原則及方法,
什麼樣的書籍是值得分享的,
  他是否有科學根據,
  有沒有工具及方法,能讓你去實踐與實作,
以及如何找到一本好書,書版社、推薦人、作者....等。

接著是,分享書籍時,
1. 不要在分享的過程中加入過多的個人主觀意識
  例如書中說了A觀點,但是你不認同,
  就開始批評作者的A觀點,然後各種闡述自己的觀點。
  你可以不認同作者說的觀點,但是不該過多的加入自己的觀點,
  你分享的是書籍,主角是這本書籍。
2. 不要離題
  就像你找了一本書籍是在說出遊資訊,
  結果你卻扯到其他方面,例如健身或是美食,
  那會讓人覺得所以這本書到底是在說什麼?
3. 再創作,而不是摘要,引用不要超過內容的10%
  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而不是列舉書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
  過多的列舉、摘要會像在念課文。
  引用部分需斟酌,不宜過多。
最後作者公開分享了他的心智圖,
作者分享書籍的方式,是讀完之後休息一兩天,
接著拿起空白紙開始一頁一頁重新翻看,
並且在翻看的過程中,
不斷想辦法用自己的文字、言語去描述,
要如何表達這部分?要如何讓讀者理解?
並繪製心智圖。

個人心得 :

以前我覺得,閱讀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並不會想要去分享,
自己看著開心,就當給自己長知識,
但後來發現,書看了、道理好像也懂了,不去理解、實作,
那這些知識也不過就是過眼雲煙,
僅僅是停留在,好像知道了、以為我懂了的階段。
讀懂一本書,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自己的說書經歷,思考方式,
說書、找書的方法以及說書對他的影響等等。
也是因為這本書,讓我想試著去讀懂一本書,
而不再是觀光式的 : 喔這本書我看過了,
就大概在講什麼(通常與書背後的簡介差不多),
但實際內容再說什麼?沒印象...
我也曾經想過,要一周讀一本書或是兩周一本,
但是通常都是買了第一周看了、第二周...有點累了,
上班就好累了,為什麼回家還要看書?
反正我看不看也沒人知道、也對別人不重要,
那我何必為難自己呢?然後就放置了。
所以也算是想藉著這樣的平台與機會,去分享,
也給自己一點動力,試著使用書中的方法去閱讀、實踐並分享,
讓自己能夠達到,不僅僅是閱讀,更多的是實踐與思考的沉浸式學習效果。
最後,書中有提到一些不錯的書籍,
一開始會先從書中提到的書籍裡找有興趣的來分享,
也歡迎大家留言區回覆想看我分享的書籍,或是推薦的書籍。
avatar-img
6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ind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社會都流行斜槓人生, 就也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試試看開創屬於自己的斜槓人生。 但是實際思考了一下,也問了親朋好友, 發現自己雖然興趣多元且廣泛, 但實在是沒有一個可以拿的出手的專長。 朋友們表示 :   要不你就先開始,把有興趣的都嘗試看看,   畢竟不管你選哪個,都是需要花時間去累積的,  
現在社會都流行斜槓人生, 就也想給自己一個機會,去試試看開創屬於自己的斜槓人生。 但是實際思考了一下,也問了親朋好友, 發現自己雖然興趣多元且廣泛, 但實在是沒有一個可以拿的出手的專長。 朋友們表示 :   要不你就先開始,把有興趣的都嘗試看看,   畢竟不管你選哪個,都是需要花時間去累積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因為這主要是一本鼓勵閱讀的書,我一邊讀一邊想,會打開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閱讀的習慣,不用再煞有介事鼓勵閱讀吧,不過這本書又遠不止於此,書的前半部,我劃線劃到手軟,不過下半部介紹三階段讀書法,我就有點興趣缺缺。 先講我喜歡的前半部吧,一開始也是解釋為什麼要閱讀,不過帶出許多讓人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本針對寫作能力提升的書籍,解答了許多新手和有意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所面對的疑慮與挑戰。別適合那些想要在網路時代展現才華與影響力的讀者。透過這本書,您將能學會如何開始寫作、提升思維,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實現獲利。文章同時鼓勵讀者勇於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因為這主要是一本鼓勵閱讀的書,我一邊讀一邊想,會打開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閱讀的習慣,不用再煞有介事鼓勵閱讀吧,不過這本書又遠不止於此,書的前半部,我劃線劃到手軟,不過下半部介紹三階段讀書法,我就有點興趣缺缺。 先講我喜歡的前半部吧,一開始也是解釋為什麼要閱讀,不過帶出許多讓人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本針對寫作能力提升的書籍,解答了許多新手和有意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所面對的疑慮與挑戰。別適合那些想要在網路時代展現才華與影響力的讀者。透過這本書,您將能學會如何開始寫作、提升思維,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實現獲利。文章同時鼓勵讀者勇於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