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戰爭筆記整理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資料來源: 阿姨劉仲敬,王立第二戰研所,易思安[中共攻台大解密],PTT軍武板友,新聞雜項

前言

  • 戰爭建立秩序,秩序產生經濟,經濟追求自由,自由侵蝕秩序,秩序回歸戰爭,社會就在這幾個階段周而復始,主流的價值觀追求什麼,反映著我們所處的年代,上升階段的時候戰亂時代人們只想要和平,和平時代人們想要富裕,富裕時代人們想要自由,但自由的本質卻是對秩序的侵蝕套現在經濟上,因而迎來下降階段,秩序將再一次的受到挑戰,而唯一重建秩序的方法只有透過戰爭。人類在什麼階段追求些什麼,都很自然,但唯不能欠缺合理。逆勢而為,輕則事倍功半,重則死無全屍。
  • 戰爭的形式很多,在封建社會崩壞後,沒能形成民族國家的就容易處於內戰狀態,民族國家與民族國家間的糾紛屬外戰,帝國與民族國家屬於侵略戰爭,國家與準國家軍事組織屬於反恐戰爭。然後所有的分類都有模糊地帶,以及所有的戰爭都有外部干涉,導致戰爭有大有小,有長有短,但是永遠存在。離開同溫層,一個地方只要沒有戰爭就有基本分了,只要有基本分,對低分國家就有吸引力。
  • 民族國家對外界是不敏感的,通常傾向外面干我屁事,只有火燒到家門口才會積極處理。帝國對外界是敏感的,因為帝國是靠對外征歛維持帝都養分,而所有帝都以外的地方都是不安定因素,且同時有反帝國勢力存在。
  • 經濟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軍事的延伸,這才是真正的基本面。不管是什麼指標或是標的,都不能違背國際政治現實,格局決定方向,人能影響的只是波動,不要被太多的指標參數迷惑了,那些除了學術論文外,應用價值有限。而台灣作為美國軍事保護傘底下的附庸政體,一定是成也美國敗也美國,經濟起飛是因為冷戰經濟學,經濟下滑是因為連中抗俄。有點湯喝是因為美國供應鏈有算你一份,時機不好一定是先死小弟才死大哥,想要受人保護又不交保護費是不可能的。

基本格局

  • 台海戰爭的四位當事人,美中日台,都不約而同的表示會打,那麼我們再問會不會打就只是不願面對了。面對還在抱持僥倖心態的人,那麼可以建議他們視此為天災來準備,我們不知道地震會不會發生,但我們至少要有心裡準備。面對認清事實的人,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戰爭會怎麼開始,如何進行,以及維持多久,來據此進行更具體的準備。
  • 一場戰爭,不同人的勝利條件是不一樣的。
    對中國來說,最慢也要在一個月內打進台灣本土,取得控制權。
    對台灣來說,在不被佔領的條件下減少傷亡。
    對美國來說,太平洋是我家內海,其他人片板不得下海,美國威信不得動搖。
    對日本來說,我是附庸國,美國利益等同我國利益的前提下,減少我國傷亡。
    所以,各國的利益重疊,會決定彼此合作以及各自的算盤,於美日台來說,台灣不被佔領是共同目標,在這個前提之下,日本不在乎台灣傷亡,美國不在乎台日傷亡,台灣不在乎美日傷亡,但是不能違反不被佔領大前提。
  • 因此,中國的勝利目標直接決定與美日台正面對決,博奕方向直接鎖死,只能速戰速決,任何拖延都會導致行動失敗,具體時限在於三層防線,本島海空被突破的時間,美日的反應時間,澳洲的反應時間,包圍封鎖與勝利條件直接相斥,理應不應成為可能方案。統戰間諜,陣前投敵,帶路黨,能夠混亂指揮系統,削弱防衛力量必定是選項,第五縱隊破壞能夠削弱後勤力量,但激起的是恐懼心還是衛國心具體要看政府的宣傳還是白區黨的宣傳佔上風。
  • 台灣的博弈方向則有,
    1. 想辦法遲滯中國在戰場上的行動
    2. 防止中國破罐破摔
    1的部分由軍方執行,飛彈與海空為第一道防線,飛彈與空軍是國軍最強戰力,海軍看國艦國造來不來得及下海補強,陸軍城鎮為第二道防線,買海馬斯,坦克都是為了增強陸軍能力,因為國軍陸軍裝備最為老舊,兵源最為不足。軍方的原設計方案為,義務役前線堆屍,遲滯敵軍在灘頭,後方義務役重砲上線復仇反擊,配合強力放送砲灰死傷,點燃士氣愛國心,打造衛國戰爭格局。
    但是裁軍後砲灰數量不足,裝備老舊導致反擊無力,是目前一大短版,加速買裝以及恢復砲灰數量勢在必行。
    2的部分由政府執行,因此適當的示弱,安撫,統戰都會出現在感覺理應漢賊不兩立的政府身上,不能讓對方覺得會贏,但也不能讓對方覺得一定不會贏。讓對方覺得會贏是誤判,會在對我方覺得不好的時間點開戰,讓對方覺的一定不會贏又得打那就只能破罐破摔了,這是台灣死傷最多的方案。
  • 美國的博弈方向則在於,避免多線作戰以及聯合圍堵,具體就體現在,烏俄還沒打完以前,美國會很有節制的不會激怒中國,我壓制你圍堵你,但不能讓你狗急跳牆,這時牽扯到另一方面的博弈場,烏克蘭司機由於自身的蔣介石性質,需要透過抗戰維持自身穩定,未必希望戰爭太快結束,當然由於美俄雙方都不希望戰爭拖長,這部分倒也不是他能控制的。日本則是,我是一個稱職的附庸國體,忠實完成老闆的交辦事項,太平洋的最佳守門員。

戰爭的始與終

  • 戰爭各方預測顯示,早不會早於2024,晚不會晚於2027,阿姨的預測略有延後以及美方的評估略有提前,最有可能落在2025~2026年間。而由於海洋戰爭與大陸戰爭的性質不同,不可能同烏俄戰爭般曠日持久,飛機船艦打光還沒能登陸就沒有進行的可能了,頂多半年。
  • 中國的時間窗口受到,來自內陸的中亞軍閥混戰壓力,受到制裁後裝備再無法更新換代,以及與美國撕破臉後美元存底只會減少的限制,然而越晚開戰勝算只會更低,台灣與盟國的準備只會越行充足。唯一不爆發太平洋戰爭的可能在於,俄羅斯先解體,中亞大陸戰爭先行爆發導致中國再無暇兩面作戰。如果台海戰爭先爆發,那麼結束的時間點就會在中國受不了大陸戰爭爆發的壓力,決定停止入侵為止。關鍵點在於俄羅斯能撐多久。中國對俄羅斯輸血不希望兩面作戰的願望和美國對烏克蘭輸血希望盡快打散俄羅斯的願望同樣強烈。

戰爭怎麼進行

  • 飛彈洗地受限於數量以及投射載具,並不現實,如果中國有認真要打贏,拿飛彈去打重要軍事設施精準打擊比較可能,然後再因為設備不良打歪造成周邊民生設施的破壞的這個場景比較實際。有意義的攻擊對象可能有,防空設施,軍事基地,機場,港口,總統府,五院,衡山指揮所,各司令部,指揮部,發電廠,電網節點,煉油廠,油庫。如果學俄羅斯舉辦高空煙火秀代表開始自暴自棄了,飛彈很貴,拿去打沒有軍事推進意義的目標,只能是準備打爛仗了。
  • 萬船齊發的用意在於用大量砲灰消耗我方彈藥,然後在不可能完全攔截之下總會有小量的部隊上岸,這時重點在於我方空軍是否能點掉對方的運輸艦以及搭載重火力武裝的船艦,如果點掉,那麼後面的事會簡單很多。陸軍防線灘頭一層,城鎮一層,如果前面該點的有點掉,那上岸的共軍反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沒點掉,那就是要調兵救援了。國防部長邱國正說的有絕對勝算指的就是這個。
  • 但是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因此共軍與俄羅斯一樣,突破口與玉石俱焚的方法只剩核彈,按照俄羅斯經驗,晚用不如早用,不如一開始就用。這個部分只能靠美國的情報網路,外科手術掉中國有遠程能力的的核載具,沒有投射能力也就跟沒有一樣,如果點不掉,那麼事情就有點麻煩,你連他要丟的對象都不太確定,美日台都可能遭殃。但實際上也不是核彈丟下去就會贏,中國的勝利條件是佔領,丟核彈是破罐破摔的做法,不會讓他們離勝利更近。就是徒增傷亡而已。
  • 基於台灣不會被拿下的這個基本前提(或事實?),戰爭進行中外匯管制,股市關閉是必定發生,再來是疫情演練過的個人行動自由限制以及擴大版配給實名制也是高機率會發生。銀行體系參考烏俄戰爭,其實沒被炸到的地方並不受到影響,運作正常,銀行的錢錢大體上不會不見,台幣也不至於變廢紙,貶值倒是跑不掉。
  • 在戰場限縮在海空的時候,政府會盡可能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因為社會運作代表後勤力量,如果不是收到兵單的,被空襲警報的可能未必有什麼實感。但是當戰況逐漸母湯的時候,社會收緊的程度就會一下子增加。照理來說,義務役收兵單,替代役進民防應該是基本,但是替代役這個部分感覺大家好像沒什討論。
  • 如果你還能住在家裡,比較有感的大概會是物資缺乏以及時不時的停水停電,在暗的第五縱隊以及在明的統促黨之類的團體想辦法造成社會混亂,但是說要搞成南斯拉夫級的內戰又不太可能,畢竟國軍還是唯一的火力持有人。至於國軍是不是有可能分裂造成南北內戰,只能說目前看起來間諜,內應是一定有,但是要走到投敵或是叛變的規模,機率不高。
  • 和小老百姓比較直接相關的就是,藥品,糧食,電力,儲水功夫要做,完全依靠政府並不實際,至於武裝,我看頂多弄幾把十字弓自我防衛也就了不起了,槍械不可能走到合法持有的地步。國軍在的一天,也不可能走到民兵的那一步。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4內容數
    和工作相關的筆記整理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熱流資訊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紀錄於2022.10) 給澄澄: 這是老爸在戰場上廝殺的親身經驗,未來你很高機率也會踏進這個圈子,畢竟我沒看過幾個上班族沒碰過股票。透過記錄下這些紀實,希望你能對這個市場有著更務實的理解。現實既不像書上寫的那麼美好,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麼恐怖,與風險為伍是一輩子的事。我們只是汪洋中的一艘小船,有能做
    (紀錄於2022.10) 給澄澄: 這是老爸在戰場上廝殺的親身經驗,未來你很高機率也會踏進這個圈子,畢竟我沒看過幾個上班族沒碰過股票。透過記錄下這些紀實,希望你能對這個市場有著更務實的理解。現實既不像書上寫的那麼美好,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麼恐怖,與風險為伍是一輩子的事。我們只是汪洋中的一艘小船,有能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