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記】從李毓嵐〈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比較一手與二手資料

緣起
這是去年(2021/11)因輔系歷史系而修習「史學入門」的課堂作業。
作業規定要自選歷史論文一篇進行史料分析,從材料種類及其分類、文字與非文字材料、原始材料、一手與二手材料、公文書、官方檔案、私人文書、文書保存、口述史與實際見聞、史家的證據運用等面向出發,自行查證或閱讀的文章進行分析。
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很慌張,雖然課堂上已經認識了「何謂史料」,實際操作還是憂心忡忡,深怕開天窗……不過經過了老師的提示,第一手資料我往「日記」方向探索,發現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建立了一套「台灣日記知識庫」,其中也收錄了在2013年全文數位化的林獻堂的日記《灌園先生日記》,而研究林獻堂的論文非常多,經過一番尋找後,我發現了一篇很有趣、著重在研究林獻堂身邊女性的論文: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 李毓嵐,2012, 興大歷史學報
灌園先生日記。圖源
灌園先生日記。圖源
《灌園先生日記》是林獻堂(1881~1956,名朝琛,號灌園)所留下來的史料,日記始於1927年,止於1955年,前後29年,其中1928、1936年缺。內容有家族生活、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文化活動等相關資料,由於林獻堂的地位高、參與活動多,他的日記可說是具體而微的台灣史。
此論文中提及林獻堂主要的家族成員:妻子楊水心(1882年-1957年),彰化望族楊晏然的長女。曾受私塾教育、裹過小腳,與林獻堂育有林攀龍(妻 曾珠如)、林猶龍(妻 藤井愛子)、林關關(女),林雲龍(妻 楊雪霞),堂兄林紀堂(妾 陳岺/許悅)與林澄堂(妾 賴麵)。

一手資料
在「臺灣日記知識庫」網站上公開了《灌園先生日記》和其妻子《楊水心女士日記》,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時間橫跨近三十年、多達五百二十萬字,為此論文最重要的一手素材。
林獻堂是霧峰林家的領袖,家族婦女遇事總會找他商談請他協助,而林獻堂對她們均有相當多的記載。楊水心陳岺兩人本身也有日記傳世,楊水心日記包含1928、1930、1934、1942四年,陳岺日記僅存1924年。她們的日記份量雖不多也不完整,但兩人各自記述其宗教信仰、日常飲食、婆媳關係、母子關係、休閒活動等日常行事,吳素貞(偏房子孫林資彬續絃)有《我的記述》一書。
過去女性鮮少有機會為自己發聲,林家望族的女眷大多有一定的學識,不同於同時代仕紳雖然會讓女眷受教育但依舊要求女眷在家相夫教子,林獻堂積極鼓勵女眷向學、參與公共事務、拓展自身交際,而她們留下的日記和著作都是很珍貴的女性第一手史料
以下為幾本日記中反映出的一手史料特色:
一手資料的主觀性:陳岺在日記中以「禽獸」「孽子」稱呼長子林魁梧,切實反映出陳岺飽受不孝長子困擾的心情。
同為女性一手史料的差異:楊水心和陳岺是同輩出身同階級的女性,但不同於楊水心與林獻堂一路相互扶持、逝世僅隔一年,陳岺身為側室且丈夫林紀堂早逝,比起楊活潑自由的文字,陳留下的紀錄較為嚴肅單調
撰寫語言的差異:林獻堂以文言文和白話文書寫;楊水心以臺灣長老教會通行的羅馬白話字和漢字偶爾穿插日語、日式或台式漢字;陳岺以近文言文的漢字書寫,每篇字數約四五十。
相互對應:日記有重疊的時日,可以透過不同人的日記對照他們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以及同一個時間不同空間下的日常。1927年5月15日林獻堂從基隆出發,展開為期378天的環球之旅,之後寫下膾炙人口的《環球遊記》,但同時,身在台灣的楊水心在日記中寫下對丈夫的思念,在知曉林獻堂生病滯日後毅然決然前往日本探視丈夫。

二手資料

論文中也有引述親友訪談與報章雜誌等二手資料的段落,如:
林獻堂次子林猶龍在元配藤井愛子死後追求家道中落的酒家女侍艷秋。
傳聞豔秋為試探猶龍,在醉月樓公然對猶龍說:「你若有真心,我將一杯酒倒到我的高跟鞋裏,如果你有勇氣將鞋中的酒一口喝下去,那我就嫁給你。」不料,猶龍爽快答應,鼓足勇氣,一口將鞋中酒喝了,豔秋乃相許終身。
(出自〈彰銀前任董事長林猶龍暴斃之謎(下)〉,《聯合報》,1955年8月4日版5)
猶龍續弦艷秋起初不被林獻堂和楊水心接受。
  • 據說某次過年時,猶龍帶其小孩回霧峰玩,楊水心見到這些孩子,覺得很可愛,便順口問道:「這是誰的孩子?」有人答道:「這是豔秋的。」楊水心馬上說:「回去!回去!不看!」(出自〈林垂凱先生訪問紀錄〉)
  • 1955年猶龍因「突患急性狹心症」驟逝,死因引起諸多揣測,坊間甚至有豔秋謀財害命的說法。(林博正主講、林蘭芳紀錄,〈說我霧峰林家〉,頁81-82。)
  • 不過,豔秋育有六名子女,應不須出此下策。據載猶龍死後,豔秋即在猶龍靈桌前發誓,從今以後,不再抹擦脂粉,並將所餘的珍貴化妝品一口氣燬掉,染得紫紅的長指甲,也全部剪斷。她說:「我再留指甲、化妝,要給誰看呢?」
(出自〈彰銀前任董事長林猶龍暴斃之謎(上)〉,《聯合報》,1955年8月3日版5;〈彰銀前任董事長林猶龍暴斃之謎(下)〉,《聯合報》,1955年8月4日版5。)
林垂凱為林烈堂之子,林榮宗為林紀堂之孫,林博正為林獻堂之孫,訪問親友和後代子嗣所得到的資訊可能受到當事人記憶和情感影響而有所美化、偏頗或錯誤,但當事人撰寫日記時亦有個人立場,因此不代表後代訪談可信度一定比當事人日記低
報紙標題為了搏人眼球,會用較為戲劇性的字句,例如〈鶴髮紅顏主僕 明來暗往鴛鴦 施秀玉榻前奉獻女兒身 林獻堂氏外氏風波緣由〉、〈林獻堂外室風波—施秀玉率子登啟事聲明與林同居關係謂係恩愛結合 供養關係未斷〉、〈彰銀前任董事長林猶龍暴斃之謎〉等,也有將情節渲染誇大的可能性,雖能做為參考但不可盡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