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百駿圖」賞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剛跟好久不見最近開藝廊的朋友聊到我很喜歡的清代宮廷畫師——朗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一個本來要來中國傳福音後來後來一生奉獻給中國宮廷繪畫的意大利傳教士/藝術家。屬熱那亞耶穌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來到中國,被召進宮當宮廷畫師。他的「百駿圖」是在1728年(雍正六年)40歲時完成的(開始繪製於1724年(雍正二年))。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在馬匹和樹幹的呈現上看到歐式技法的交點透視(或直線透視 法Linear perspective所)呈現的立體感和光影變化的感覺,也有用中國常使用的雨點皴(ㄘㄨㄣ)這種點的方式來製造塊面的效果來呈現山石、樹葉和皮毛的質感。中西合璧,多才多藝的寫實派畫家。譽為中國十大名畫的名作《百駿圖》原圖是絹本縱94.5公分橫776.2公分,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紙本縱102厘米、橫813厘米的仿本。有空可以去看看!紙本的草稿本收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根據清朝宮廷畫院的規矩,在正式作畫前,畫師必須先畫一個稿樣呈給皇上,待皇帝批准後再照樣準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就是這個版本。)
這張我花六個半小時仿畫的《百駿圖》一部分,畫不出郎世寧的光影立體感,大家還是去故宮看比較有感覺。
所謂的交點透視(或直線透視 法Linear perspective)是一種把立體三度空間的形象物體表現在二平面上的繪畫方法,使觀看的人對平面的畫有立體感,
交點就是從觀察者的方向將物體的平行線延伸到遠方交會的點稱為消失點(滅點)。往消失點的方向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實遠虛來畫,造成視覺的立體感就是交點透視(或直線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消失點可以有一點、兩點或三點,所呈現的立體感都有所不同。還有就是常用於素描的光影明暗的表現,也可呈現立體感。這兩者都是西方繪畫的技法,在郎世寧的「百駿圖」都能找到。其實仔細看圖中所畫的樹和馬就可以看到郎世寧中西合璧的畫法,他的每一批馬的動作都不一樣,生動活潑。真的很值得去看看。
若我的文章你喜歡,你可以在下方按一個愛心❤
若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贊助我一下
若你對我的文章有疑問或有想說的,你可以在下方留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146內容數
想要將自己最喜歡的三樣東西詩、翻譯和平面設計相結合成為我的代表作。這是我用詩寫的日記,也是一個腦性麻痺患者生命見證和恩典軌跡。用中、英、日、法和希伯來文來呈現100首自己原創的詩,訴說詩與詩的故事,是致青春也是為了感恩,是在癌末前想要留下曾經存在的痕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逸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1年11月18日,趁展覽的最後一天帶媽媽去趕一下熱潮也看一下門道。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十年才聯展一次,宋代巨碑式山水畫和寫實畫風的巔峰代表作。保存近千年(還好是絹畫。紙壽五百,絹壽一千,絹可以保存比較久),世界知名的藝術作品。但如果只是這樣就只
心語詩記是用在我生命歷程中具有象徵意義的五種語言以詩的創作來探尋拼湊出原本的自我,並跟大家分享我對生命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算是大家陪我走了一趟找回生命熱誠的尋根之旅。試圖用這種方式找回原本對生命充滿熱誠的自己。也算一種自我介紹。 心語詩記將在100首後完結,接下來登場的將會是雲影軒詩話,這會是一本詩
2021年11月18日,趁展覽的最後一天帶媽媽去趕一下熱潮也看一下門道。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十年才聯展一次,宋代巨碑式山水畫和寫實畫風的巔峰代表作。保存近千年(還好是絹畫。紙壽五百,絹壽一千,絹可以保存比較久),世界知名的藝術作品。但如果只是這樣就只
心語詩記是用在我生命歷程中具有象徵意義的五種語言以詩的創作來探尋拼湊出原本的自我,並跟大家分享我對生命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算是大家陪我走了一趟找回生命熱誠的尋根之旅。試圖用這種方式找回原本對生命充滿熱誠的自己。也算一種自我介紹。 心語詩記將在100首後完結,接下來登場的將會是雲影軒詩話,這會是一本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華山觀賞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 翡冷翠文創 所舉辦, 本偏重點→優惠票(立馬省60) 同時期也恰巧看了電視影集-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大大的一生遭遇也太悲摧) 發現這兩者有幾個共同點: .都描繪了北宋時期 .內容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 .皆是深具討論度的傑作 對於宋人的
Thumbnail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清朝宮廷畫家沈振麟的工筆繪製《剪秋羅》描繪了盛放的剪秋羅與群蝶飛舞的場景。原始圖片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喜歡這幅畫作的朋友可以前往Kusdom,訂製專屬的緣份。歡迎來逛「我的隨身博物館」,並加入「我的隨身博物館」臉書專頁領取最新折扣碼。
Thumbnail
進入龍年後,想要尋找一款與「龍年」相符的圖像來設計。在發現了《鏤繪集錦》中一幅名為「花間行龍」的可愛龍龍後,探索了其歷史和文化,發現它已登錄為國寶,而原始織作者的身份卻已佚名。探索這條龍的歷史由宋代至今,並探討自己如何設計應用這個圖案,成為陪伴日常的好用品。
Thumbnail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受贈儀式,旅居巴西的畫家張大千將六十二幅張大千從大陸帶出的敦煌壁畫臨摹僅存孤本,捐贈臺北故宮入藏。
Thumbnail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了詩人傍晚時分心情不佳,獨自驅車登上了樂遊原。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但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感慨。這首詩不僅是對夕陽西下的美景的描繪,更是對人生無常的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華山觀賞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 翡冷翠文創 所舉辦, 本偏重點→優惠票(立馬省60) 同時期也恰巧看了電視影集-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大大的一生遭遇也太悲摧) 發現這兩者有幾個共同點: .都描繪了北宋時期 .內容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 .皆是深具討論度的傑作 對於宋人的
Thumbnail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清朝宮廷畫家沈振麟的工筆繪製《剪秋羅》描繪了盛放的剪秋羅與群蝶飛舞的場景。原始圖片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喜歡這幅畫作的朋友可以前往Kusdom,訂製專屬的緣份。歡迎來逛「我的隨身博物館」,並加入「我的隨身博物館」臉書專頁領取最新折扣碼。
Thumbnail
進入龍年後,想要尋找一款與「龍年」相符的圖像來設計。在發現了《鏤繪集錦》中一幅名為「花間行龍」的可愛龍龍後,探索了其歷史和文化,發現它已登錄為國寶,而原始織作者的身份卻已佚名。探索這條龍的歷史由宋代至今,並探討自己如何設計應用這個圖案,成為陪伴日常的好用品。
Thumbnail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受贈儀式,旅居巴西的畫家張大千將六十二幅張大千從大陸帶出的敦煌壁畫臨摹僅存孤本,捐贈臺北故宮入藏。
Thumbnail
登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寫了詩人傍晚時分心情不佳,獨自驅車登上了樂遊原。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城。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但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感慨。這首詩不僅是對夕陽西下的美景的描繪,更是對人生無常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