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5期:穿越時空遊新北—昔日歷史場景,今日生活景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穿越時空遊新北
不同時期的臺灣,吸引不同的居民來臺,1860年代淡水正式開港,來自英美法多國航海探險家及商人來臺,英國領事館正式設在淡水;1895至1945年日本治臺時期,延續明治維新脫亞入歐的政策,大量引進西方現代技術,統治臺灣五十年期間,工業、農業、交通、旅遊等領域都投入建設,形塑20 世紀早期的臺灣面貌。
回顧歷史,我們是幸運的一代,生活在新北市的朋友們,不僅可以享受現代都會的便利,若想要感受昔日歷史場景,透過古蹟研究者、建築規劃者及自然風土觀察家的導覽,就能回望過去,體驗昔日生活。
這次《新北市文化》季刊,以「穿越時空遊新北」為主題,邀請熟悉新北古蹟文化的李乾朗老師,搭配他的建築手繪線圖,結合年輕攝影師親臨現場的手機拍攝,仔細導覽淡水禮拜堂和福佑宮以及1933年興建的Art-Deco三峽拱橋。
生活在大臺北都會區的朋友,在通勤過程,可曾注意過身邊的河流到底是基隆河、淡水河、新店溪還是其他河流?彎曲的基隆河,與其他溪流匯合,包圍了臺北盆地,基隆河從最上游的平溪往東流到三貂嶺,向北轉過九十度大彎來到中游的瑞芳附近後,又再度拐個直角調頭改往西流,短暫路過基隆,再從汐止、南港一路曲折往西,在關渡一帶與淡水河相會,從小在臺北盆地長大的俞智敏,介紹並爬梳基隆河的流向和地質故事,看過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身邊的這條河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近年熱愛爬山的寫作者鄒欣寧,不僅分享她行走淡蘭古道的個人體驗,還透過百年前馬偕醫師日記裡的淡蘭古道行旅紀錄,互相比對不同時空的古道體驗;認真的她攀登淡蘭古道後,大量爬文,從自然史作家吳永華的《貂山之越:淡蘭古道自然發現史》書中,進一步認識三貂嶺的植物採集與登山活動。
本期的封面故事,更精心整理了新北市政府不同局處近年努力推動景觀再造及活化的精彩案例,例如:新北市瑞芳區的水湳洞、金瓜石和九份(通稱水金九),昔日盛產金、銅礦聞名,近幾年我們文化局和黃金博物館更策劃礦山藝術季,透過更多樣跨界的人文藝術活動,讓水金九擁有更豐富的場所風景;五股區洲子洋重劃區開發十多年至今,五股守讓堂作為在地重要歷史地標,擁有傳統與結合現代圖書館服務的建築,想理解五股的在地歷史,歡迎從這裡開始。
另外,結合在地廠家、地主,市府跨局處合作,將過去的垃圾山翻轉,引入公共藝術,轉身為五股夏綠地;透過中央補助款與地方自籌經費,新北市府城鄉發展局將「公三公園」重新整建,結合水土保持概念復育原始林木生態,轉型成烏來首座原住民主題生態公園。
擁抱歷史,是為了不要遺忘;親臨現場,更能感受人民的集體記憶,三重區正義南路86 巷的空軍三重一村,也是「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本期特別專訪長期投入園區志工服務的張錦春,聽她慢慢說故事,細細品嚐她的眷村菜。
昔日歷史場景,今日生活景觀,歡迎大家抽空到新北市各地走走,用漫遊的節奏用心感受,穿越時空,透過知識和想像更加認識我們生活的家鄉。中
《新北市文化》季刊45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種人,不太熟卻好像認識了很久,平時雖無密切交集,但凡知道他還興高采烈地做著自已喜歡的事,便覺得歡喜,甚或鼓舞,貓哥林群大抵就屬於這一種。 口述=林群 採訪=駱亭伶、黃威融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圖片提供=林群 受訪者介紹:林群 (以下為專訪報導) 受《人間》雜誌啟蒙,後半人生投入海洋保育
在新北市生活的市民朋友們,當你開車從臺61線經過八里和林口,海就在視線不遠的前方;若是從淡水和三芝出發往北海岸,沿途經過石門、金山、萬里,都是沿著海的地方;透過高速公路銜接臺62線快速道路往東北角,不到一小時的移動時間,從大臺北都會區就可以抵達緊臨太平洋的瑞芳和貢寮。
在這個實體書店節節敗退的網路時代,如果有人堅持要開書店,多半有特別的想法。曾經在淡水河邊經營「有河book」超過十年的作者,對淡水河有深厚的感情,撰文分享如何為新書店找軀殼的曲折故事。 撰文.攝影=詹正德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新北市文化》季刊 在地文化實踐專欄 就像所有好奇探索世界的年輕人一樣,畢業、離家、出國、在臺北工作生活。十年前蘇于修回到故鄉板橋,2016 年創立了「在一起One&Together」空間,並擘劃「板橋文昌街生活學堂」,沉睡的百年古城,因為匯聚人情故事,逐漸迸出新的力量。 延伸閱讀:
圖文提供=新北學典藏中心 新北市境內有山有海,擁有多變的景觀環境且兼具都市與鄉鎮風貌。新北市自有記載以來已有超過400年歷史,人口與新移民人數皆為全國之冠,蘊含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故事,多族群組成與區域經驗複雜而多元的特性,交融出獨特的新北市風貌。 新北學典藏中心四大發展方向 典藏 研究 保存
有一種人,不太熟卻好像認識了很久,平時雖無密切交集,但凡知道他還興高采烈地做著自已喜歡的事,便覺得歡喜,甚或鼓舞,貓哥林群大抵就屬於這一種。 口述=林群 採訪=駱亭伶、黃威融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圖片提供=林群 受訪者介紹:林群 (以下為專訪報導) 受《人間》雜誌啟蒙,後半人生投入海洋保育
在新北市生活的市民朋友們,當你開車從臺61線經過八里和林口,海就在視線不遠的前方;若是從淡水和三芝出發往北海岸,沿途經過石門、金山、萬里,都是沿著海的地方;透過高速公路銜接臺62線快速道路往東北角,不到一小時的移動時間,從大臺北都會區就可以抵達緊臨太平洋的瑞芳和貢寮。
在這個實體書店節節敗退的網路時代,如果有人堅持要開書店,多半有特別的想法。曾經在淡水河邊經營「有河book」超過十年的作者,對淡水河有深厚的感情,撰文分享如何為新書店找軀殼的曲折故事。 撰文.攝影=詹正德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新北市文化》季刊 在地文化實踐專欄 就像所有好奇探索世界的年輕人一樣,畢業、離家、出國、在臺北工作生活。十年前蘇于修回到故鄉板橋,2016 年創立了「在一起One&Together」空間,並擘劃「板橋文昌街生活學堂」,沉睡的百年古城,因為匯聚人情故事,逐漸迸出新的力量。 延伸閱讀:
圖文提供=新北學典藏中心 新北市境內有山有海,擁有多變的景觀環境且兼具都市與鄉鎮風貌。新北市自有記載以來已有超過400年歷史,人口與新移民人數皆為全國之冠,蘊含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與故事,多族群組成與區域經驗複雜而多元的特性,交融出獨特的新北市風貌。 新北學典藏中心四大發展方向 典藏 研究 保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一條清朝時候興建穿越宜蘭縣到台北市的古道。時至西元二零一八年梳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大路網。淡蘭古道中路被稱為民道。行經新北市平溪區十分地區至新北市雙溪區柑腳地區、泰平地區到宜蘭市外澳地區。古代人行經此路吃的、在注腳雙溪工作室重現經典淡蘭飯包,成為懷古的一種餐盒。 淡蘭飯包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畫家的靈感來源 淡水,位於新北市的郊外,曾經是一個充滿鄉村風情的地方。這裡的景色曾是無數畫家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蜿蜒的小徑、綠油油的稻田,還是古樸的老屋,都給人一種寧靜的美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景色正逐漸消失。 越來越都市化 現今的淡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都市化。原本綠意盎然的田野,漸漸被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Thumbnail
淡水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包括淡水老街、紅毛城、滬尾砲台等。淡水老街是台灣最著名的老街之一,擁有許多古蹟和特色商店。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重要遺跡。滬尾砲台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軍事要塞,也是淡水重要的歷史景點。 這幅畫描繪了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的景色。畫作的中央是淡水小丘陵,遠處是觀
Thumbnail
淡水水上人家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淡水河口的一處特殊景觀。水上人家由木造干欄式建築組成,建於民國50年代左右,相傳最初是退伍榮民因經濟因素而興建的居所。就在捷運終點站的附近。 淡水水上人家的建築特色是將房屋架高於河面上,以木樁或石塊為基底,並以木板或竹子搭建而成。由於建築構造特殊,在淡水河漲
Thumbnail
最左邊是崁頂里大龜崙福德正神廟,當時附近還很荒涼,現在附近建了許多高樓。 淡水新市鎮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北端,北臨台灣海峽,東至水源國小,西側邊界緊鄰台灣海峽。整個淡海新市鎮的規模高達1,748公頃,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新市鎮開發案。 淡海新市鎮的開發始於1990年代,當時行政院經建會規劃將淡海地區打
Thumbnail
​早年基隆河中游地段在新北市汐止區一代只要在颱風期間氾濫成為新北市汐止區居民惡夢。基隆河更是髒亂地點、基隆河長期遭到許多人竟而遠之不感接近。位於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區左岸智慧里水尾灣地段在公立部門資源投入與地方社區營造共同努力下,成為一個優質旅遊地點。也翻轉基隆河一個過往會淹水臭名。 新北市汐止區智慧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一條清朝時候興建穿越宜蘭縣到台北市的古道。時至西元二零一八年梳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大路網。淡蘭古道中路被稱為民道。行經新北市平溪區十分地區至新北市雙溪區柑腳地區、泰平地區到宜蘭市外澳地區。古代人行經此路吃的、在注腳雙溪工作室重現經典淡蘭飯包,成為懷古的一種餐盒。 淡蘭飯包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畫家的靈感來源 淡水,位於新北市的郊外,曾經是一個充滿鄉村風情的地方。這裡的景色曾是無數畫家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蜿蜒的小徑、綠油油的稻田,還是古樸的老屋,都給人一種寧靜的美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的景色正逐漸消失。 越來越都市化 現今的淡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都市化。原本綠意盎然的田野,漸漸被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Thumbnail
淡水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包括淡水老街、紅毛城、滬尾砲台等。淡水老街是台灣最著名的老街之一,擁有許多古蹟和特色商店。紅毛城是台灣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也是台灣歷史的重要遺跡。滬尾砲台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軍事要塞,也是淡水重要的歷史景點。 這幅畫描繪了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的景色。畫作的中央是淡水小丘陵,遠處是觀
Thumbnail
淡水水上人家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淡水河口的一處特殊景觀。水上人家由木造干欄式建築組成,建於民國50年代左右,相傳最初是退伍榮民因經濟因素而興建的居所。就在捷運終點站的附近。 淡水水上人家的建築特色是將房屋架高於河面上,以木樁或石塊為基底,並以木板或竹子搭建而成。由於建築構造特殊,在淡水河漲
Thumbnail
最左邊是崁頂里大龜崙福德正神廟,當時附近還很荒涼,現在附近建了許多高樓。 淡水新市鎮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北端,北臨台灣海峽,東至水源國小,西側邊界緊鄰台灣海峽。整個淡海新市鎮的規模高達1,748公頃,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新市鎮開發案。 淡海新市鎮的開發始於1990年代,當時行政院經建會規劃將淡海地區打
Thumbnail
​早年基隆河中游地段在新北市汐止區一代只要在颱風期間氾濫成為新北市汐止區居民惡夢。基隆河更是髒亂地點、基隆河長期遭到許多人竟而遠之不感接近。位於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區左岸智慧里水尾灣地段在公立部門資源投入與地方社區營造共同努力下,成為一個優質旅遊地點。也翻轉基隆河一個過往會淹水臭名。 新北市汐止區智慧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