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電影分享:《正義迴廊》- 正義,存在與不存在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影《正義迴廊》IG: thesparringpartner2022
好久沒有進電影院,也很久沒有在看完一部電影後,帶著很多需要思考的問題離開,也提供了不少伸延開去值得討論的空間。有人說「《正義迴廊》是今年的最佳電影」,來到2022年的11月,我就只有看過《正義迴廊》這一齣港產片,不能持平地作出比較。但以故事本身的劇情編排、選角、剪接、燈光攝影、邏輯性以及透過帶出的訊息,都讓人有種「剛剛好」的舒適感,沒有側重在誰的身上,每一方面都照顧到也照顧好。相信把戲看完的每個觀眾,都會慶幸自己有來了支持這部高質素的香港電影。
在極慢進度寫下這篇觀後感的途中,看到《正義迴廊》的票房傳來好消息。在過去的週末外出用餐兩次,兩次都遇上鄰桌的人都在推介《正義迴廊》給朋友,而且也剛好超過了2000萬票房。看到優秀的電影得到大家認同,導演和演員們的努力得到回報,也會替他們感到感動和高興。而編劇把買樓首期投資在這部電影上,這本來已經是一個熱血故事。也祝願電影即將在海外上映時也得到很好的成績。
離開戲院之後,當遇上好電影的興奮心情散退之後,這部電影留下來的迴響卻是一些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IG: thesparringpartner2022

這,是改編自真實兇殺案的一個故事。

2013年的香港發生了一宗骸人的肢解雙親案件,作為兒子的兇手懷疑與友人合謀,在友人家中殺死並肢解其父母。這宗早已經被人遺忘的案件改編成電影,在真實條件框架下注入創作,透過大螢幕再一次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告訴我們除了案件本身,在伸張正義的背後,還存在著需要正視但又不一定找到答案的問題。


當事實拼湊不到真相,法律是否做到彰顯公義?


電影之中,透過不同人物角色去陳述「事實」,不論在庭上還是陪審團退庭商議的過程,只要身份不同,解讀的角度自然不一樣。但,事實可以有一個或者多個面向,真相卻只有一個。在不斷推敲案情之中,在不同身份的人口中說出的「事實」,基於各自的目的和價值觀之不同,使追尋真相的路上遇上一些迷思和矛盾。
九人組成的陪審團,來自社會上各階層,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陪審團如香港社會的縮影,在面對問題時,不同界別的人以其觀點角度去表達意見,甚至,不表達意見,但求「快啲做完唔好阻我搵食」(意思:快點把事情做完,別阻礙我賺錢)。作為陪審員,他們的意見最後會影響被審者的一生。但又有幾人明白其責任和意義,真正做到深思熟慮才作出決定,盡公民義務做好做滿陪審員這個角色?
IG: thesparringpartner2022
在無罪假定的條件下,在法律面前理應人人平等。聰明的人不一定會說謊,貌似愚笨的人也不見得必然坦誠,但在電影裡面專家證人的偏頗、律師沒有盡力為當事人辯護(雖然盡力也不能改變結果),種種事都是既無奈又荒謬。《正義迴廊》是真實改編的故事,即使是創作部份也沒有離地,被前設、偏見、不專業對待,這些都是我們日常遇上,甚至更加荒謬的事這幾年來都不斷發生。
法庭,一個講求公義的地方,透過所謂的事實拼湊出不完整的真相,然而憑著殘缺的真相所得出的裁決,又是否合符法律的公義,做到不偏不倚、以公平的審判制裁罪犯之人的原則?還是,我們都默認這些都只是理想化的願想,事實上的法庭只不過是如何詮釋所謂真相的一個地方?


悲劇背後

IG: thesparringpartner2022
這無疑是一個悲劇。但悲劇的發生,又是誰的錯?從電影的角度去看,整個案件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假如父母可以多關心子女、假如他沒有受到校園欺凌、假如 工作際遇順暢一點... 但現實世界就是沒有假如,不過若果能夠了解背後的因由,多點關心或身邊人,用愛擁抱受傷的心靈,或許可以避免同類型的悲劇再次發生。


劇情以外


除了劇情和背後表達的訊息,整套電影還有很多細節值得欣賞,但礙於真的不是專業,也沒有特別對電影有所研究,就只能說整體的燈光、剪接都讓人看得很投入很舒服,絕對也會讓人因此更為投入電影之中。
而演員們,兩位被告主角的演出固然令人眼前一亮,票房數字已經是最佳證明。而主角以外,不論是證人們、律師們、陪審員們,還是周邊的角色,演員們不乏年資甚深的「綠葉」,他們的演出絕不遜色,使電影裡的角色比重變得更加平均,每一個都是很有意思的存在,同時不會搶掉其他人的光芒。
電影裡的每一個元素都處理、配合得剛剛好,是劇組全員的完美合作成果。
IG: thesparringpartner2022

最後….


在香港現在不斷被收緊創作空間的時代,能有這一套如此優質的作品並不容易,作為支持,最實際還是購票入場欣賞。聽說有不少人看了不止一次,二擦三擦也有。而電影票房超過二千萬之際,導演在網上公開一些刪減片段以作答謝。
這套電影現在的人氣真的非常火熱,特別是第二主角「肥仔」在庭上的答辯對白都變成潮流,不少插畫家都因為喜歡這套電影而製作了相關 stickers,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以下的連結下載喔。
Joker & Ghosts 《正義迴廊》 Whatsapp Stickers
大Y 《正義迴廊》Whatsapp Sticker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8會員
213內容數
要想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寄你一片夏雪 的其他內容
當初報這個日式烘焙班打算是平衡一下繃緊的生活,正式上課後才知道同學們都十分認真,技巧真的要學會學懂。雖然是有點少壓力,但後來遇到更好的導師以及基本功穩定了,換來的是滿足感。
在我眼前的那個男人,還有後來的那隻貓,在一道刺眼的白色強光閃過之後消失,地上餘下一支手機。
若說這是一篇台灣美食推薦,倒不如說為想念的台灣美食文章更為貼切。若果要我說可以來台灣的時候,最想食到什麼?我答不出來,因為想食的太多,恐怕要由台北到高雄走一遍。
《安娜》整個故事由說謊開始,再由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堆叠而成,她所做的一切無疑是錯,但又怪不了她。畢竟「人,即使在自己的日記本裡,也會寫下謊言」,我們誰沒有說過謊?我們每一個都是安娜。
成長的不同階段裡都總會找到幾首周董的歌。久違了六年,終於迎來了周董的新專輯。一共十二首,最新派台的《最偉大的作品》讓我有一種「周杰倫回來了」的感覺。想了想,原來周董的歌陪伴著我走過了一段又一段漫長的日子,他的歌充滿了好多的回憶。
早幾天,收到方格子的電郵,提醒了我原來已經「休耕」好一陣子,原來上一次發文已經是兩個月前。日子,總是無聲無息地溜走。在這900天裡,我們又改變了什麼? 回顧過去的兩年半,看過好多好多的韓劇,在無聲無息之間,歲月把記憶和感受帶走,除了覺得有點可惜之外,覺得也該做點什麼,在記憶消失之前好好記錄下來。
當初報這個日式烘焙班打算是平衡一下繃緊的生活,正式上課後才知道同學們都十分認真,技巧真的要學會學懂。雖然是有點少壓力,但後來遇到更好的導師以及基本功穩定了,換來的是滿足感。
在我眼前的那個男人,還有後來的那隻貓,在一道刺眼的白色強光閃過之後消失,地上餘下一支手機。
若說這是一篇台灣美食推薦,倒不如說為想念的台灣美食文章更為貼切。若果要我說可以來台灣的時候,最想食到什麼?我答不出來,因為想食的太多,恐怕要由台北到高雄走一遍。
《安娜》整個故事由說謊開始,再由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堆叠而成,她所做的一切無疑是錯,但又怪不了她。畢竟「人,即使在自己的日記本裡,也會寫下謊言」,我們誰沒有說過謊?我們每一個都是安娜。
成長的不同階段裡都總會找到幾首周董的歌。久違了六年,終於迎來了周董的新專輯。一共十二首,最新派台的《最偉大的作品》讓我有一種「周杰倫回來了」的感覺。想了想,原來周董的歌陪伴著我走過了一段又一段漫長的日子,他的歌充滿了好多的回憶。
早幾天,收到方格子的電郵,提醒了我原來已經「休耕」好一陣子,原來上一次發文已經是兩個月前。日子,總是無聲無息地溜走。在這900天裡,我們又改變了什麼? 回顧過去的兩年半,看過好多好多的韓劇,在無聲無息之間,歲月把記憶和感受帶走,除了覺得有點可惜之外,覺得也該做點什麼,在記憶消失之前好好記錄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香港史上獨破1.142億港幣大作,黑色喜劇律政電影,劇情描述一場全城關注,親生母親虐兒案件,演變成誤判最終獲判無罪,真相是一場三角關係愛恨情仇,讓小女孩父親無良的,為保衛自身利益顧及失手傷人千金原配,加工使小女孩無辜喪命,劇中的大律師及律師前輩,與上流富貴的下流律師顧問團,一場諜對諜的精彩攻防對決。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為什麼我支持私刑正義,你正義不還給我們一公道當然才會出現私刑正義猖狂的現象 (壞人都不會死,死都是好人在死)司法公平不會有私刑正義,司法不公私刑正義就會出現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墜惡真相》的劇本無懈可擊,兩個半小時長的故事節奏井然有序,多次的庭審戲碼毫不拖宕,原告被告兩方攻防戰在成熟的對白下顯得更劍拔弩張。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近年來,韓劇中探討私刑正義的題材頻繁出現,影集《殺人者的難堪》突破傳統黑白二分的敘事手法,探討各角色在道德灰色地帶的掙扎,辨析私刑行為與正義的關聯。這篇文章將深入分析《殺人者的難堪》影集中的角色發展和道德議題。
Thumbnail
香港史上獨破1.142億港幣大作,黑色喜劇律政電影,劇情描述一場全城關注,親生母親虐兒案件,演變成誤判最終獲判無罪,真相是一場三角關係愛恨情仇,讓小女孩父親無良的,為保衛自身利益顧及失手傷人千金原配,加工使小女孩無辜喪命,劇中的大律師及律師前輩,與上流富貴的下流律師顧問團,一場諜對諜的精彩攻防對決。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為什麼我支持私刑正義,你正義不還給我們一公道當然才會出現私刑正義猖狂的現象 (壞人都不會死,死都是好人在死)司法公平不會有私刑正義,司法不公私刑正義就會出現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墜惡真相》的劇本無懈可擊,兩個半小時長的故事節奏井然有序,多次的庭審戲碼毫不拖宕,原告被告兩方攻防戰在成熟的對白下顯得更劍拔弩張。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近年來,韓劇中探討私刑正義的題材頻繁出現,影集《殺人者的難堪》突破傳統黑白二分的敘事手法,探討各角色在道德灰色地帶的掙扎,辨析私刑行為與正義的關聯。這篇文章將深入分析《殺人者的難堪》影集中的角色發展和道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