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遇到《渣男》,與《再見渣男》
不小心遇到渣
有天,社群媒體的小盒子傳來的訊息,是很久沒有聊天的前輩,捎來了訊息,說道:「我遇到渣男。」依據他的說法可以理解前輩所說的這個渣男,可能在這段關係中犯了些錯,也獲得很多次的原諒;然而遇到了隔閡、誤解、衝突時,依然沒辦法撐過彼此所設定的界線。
這位前輩也傳來了許多他們曾經的聊天紀錄,其實我根本來不及看,但我看到了很重要讓我很深刻的一句話,他說道:「我走出來了,值得更好的人。」但在後面又提到原本的舊帳,關於過去想說的話,沒說完的話,或是一些抱怨與怨嘆。而我在觀望很久以後,只回了一句:「你覺得你這樣真的有走出來嗎?」
放手說《再見渣男》 在一段關係結束之時,不論是否和平理智地分手,你的心裡是否總是有一股不甘心呢?
「我走出來了,只是還是有點不甘心。」這句話時常在生活中聽見,果不其然,這位前輩回我一樣的話:「我放下這個人了,但心裡不甘心,好像放不掉。」在一段感情中,兩人的相處的確會成就一種習慣變成一種寄託,瞬間的抽離感會給予人空虛、寂寞、憤怒、焦躁的情緒。
若今日是筆者發生了一樣的事情,或許會跟這位前輩一樣,希望可以在未來的場合能在遇到這個混帳,可以嚇嚇他/她,證明自己過得很好,讓他/她後悔沒有珍惜現在的自己,儘管自己可能距離那個比他高很多的位階,讓他後悔的那個身分地位,還有一段距離:
我們或許對於一個人的錯沒辦法諒解,所以我們強迫自己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的確,若真的可以走出這樣的陰霾,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想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大多數的人都被困在關係結束的情緒中,只記住了對方的過錯,更產生了憎恨;有的時候過度的展現/展演,或許只是想要宣示自己的立場,卻成了別人眼中的憤世嫉俗,讓人覺得見不得人好,這樣反真的「走不出來」。
關於沉沒成本
沒被注意卻被過度在意的《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的概念,指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又被稱作沉澱成本;而筆者自己喜歡沉沒成本的稱呼,因在感情中,沉沒成本的付出,大多會經歷一段「暈船」的過程;在此指到的沉沒成本效應,則是指到過去支付的金額或是心力,但在一段時間或是經歷某件事情後,發覺無法回收損失時所面對的情境。
沉沒成本謬誤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在心理學上,我們稱為「損失憎惡」。舉例來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吃完一頓自己不喜歡的套餐,因為不想要浪費自己所付出的餐費。這些看似不理智的行為,都是來自我們的損失憎惡,因為我們捨不得已經付出過的資本。
但以哲學角度重新思考這件事情,我們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為每個人對於付出與成本的測量尺度不同,所有的體驗對於每個來說都是主觀的。好比我們預定了一場歌舞劇門票,表演的內容確實不對胃口或不如預期,有的人可能會等到散場再走,而覺得保存了臉面,這帶來的是一種滿足性的預期效益。
然而,某些人則可能會從評論這齣舞台劇,得到些優越的感受,並對自己的評論感到自豪,以彰顯自己有較程度的優勢效應。這可以證明的事情是,每個人在面對這些我們無法找回的損失,已經石沉大海的付出,會有不一樣的態度與經驗,而這些經驗對於每個人都是特別的,而且是需要被關心與表現的。
當我們努力不懈卻徒勞無功,就別再往下陷了
時常有的人會問:「怎麼做才能站起來,怎麼樣才能放下?」而筆者總是回答:「我說再多也沒用,能夠走出來能夠做選擇的只有你自己。」的確,每一個人的原廠設定都差不多,就是不喜歡成為輸家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時常患得患失;但也是因為我們就是捨不得自己的損失,無法看清,無法繼續,卻只會損失更多。
以前輩的例子,被渣了、分手了,一時之間可能會放不下過去的付出,這些放不下的可能是時間、金情、情感、親密、原諒、機會;但到這裡,既然斷了,就不要再彼此困擾了;一直拘泥於過去,一直責怪他,一開始別人會覺得你很可憐,但到後來,別人可能會覺得你只是想摧毀他,反而影響自己的聲譽與價值。
總結:重振自我
真正的放下是重新活出自己
「要是為沉沒成本而懊悔終日,不如考慮如何獲取足夠的機會,重新開始。」我想故事裡的這位前輩,給我們很好的示範:近日收到訊息,知道前輩在新的地方重新開始,走出自己的風格,忘卻自己想要報復的目的,取而代之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目標。
我誠摯地開心,也樂見這樣的結果;我想,真正的放下,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想起這個人的時候,會記起這個人給過自己的美好;想到這個人的不好時,也能不再憤怒,取而代之的是會心一笑。放下,不只是離開,而是儘管知道他錯了,也不會再去動到自己的情緒,也不願再去計較了。
我無意提起一段關係之中,誰的是非對錯,但希望強調的是:一段感情中所有的付出或是損失,最終都會變成未來給予自己的滋養。放下自己的執著,懂得適當的停止,學會鬆開緊握的手,我相信將會迎接你的是更好的機緣;我們該做的不是讓別人後悔,而是讓自己有驕傲的權利。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卻可以把握現在,不念既往;不畏得失,從容地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作者,經當事人同意並經匿名保護後刊登轉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