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是不太登山的。小時候對登山的印象始終是:蜿蜒暈車的山路、遙遙無盡的步道、大人們不斷反覆說著「快到了」的謊言、塵土飛揚與灰頭土臉的大隊人馬。總的來說印象實在不太好,長大了也就沒怎麼喜歡這活動。
倒是搬到瑞士之後,起先是隨同事去山上走走,逐漸也就喜歡上了。現在登山已經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總是盼著週末一個人去登山。
說到一個人登山這回事,其實反對的聲浪挺大的。大家總說這樣危險,出了事誰幫你。倒是我總想,一行人一同出去,要出事難保不大家一起出事,再說了,真的要出事了,同行的人幫不幫得上忙似乎也沒個保證。於是乾脆自己小心、帶好行動電源、手機留在隨手拿得到的地方、記好救難直升機的電話,就還是決定要出門了。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專有登山者的背包越來越大,到最後連斧頭、繩索、生火工具都有了。
一群人出門多半不會悶頭走路,難免是一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一個人去登山,少了干擾,總讓我感受到能夠與土地產生更深刻的連結。由於注意力是放在四周的,不只是沿途美景,隨著高度的林相變化、土地的鬆軟或是堅硬、沿途哪裡開了小花、結了顆藍莓、動物足跡、哪種動物的足跡等等,都更容易被注意到。通常步道的入口總有其他的登山客,但往往走上一段路之後人群就會漸漸分散,最後只剩下廣闊的森林與大地。當一個人獨自面對著遼闊的時候,五感往往更加發達,地上一塊形狀特別的小石頭有時都能注意到。再說了,在別人面前終究還是會在意別人的反應,沒辦法完全面對自己當下的感受。例如說有一回沿著蜿蜒的山道一路往上,一回頭是連綿不斷的山脈與峽谷,這景色真的叫人很放鬆很感動,於是便乾脆張開雙手,迎向這遼闊。當時的感動,感動著這些山脈在這裡幾萬年,如此包容的看著多少生命生息與活動,感動著被接納,感動著渺小。讓我不禁想到如果今天是跟著別人一起爬山,還能如此細細品味著一瞬間的感動嗎?大家會不會此起彼落的驚呼、拍照?一旦拍照起來重點又容易畫在有沒有把自己拍的好看了、我那完全是出於感動張開雙臂的動作是不是顯得造作?除此之外,一群人行動難免腳程快的人覺得受限、腳程慢的人覺得拖累,若是絲毫不理會同伴堅持用自己的步調走路,那又似乎跟自己一個人去登山沒啥兩樣。
總的來說,我還是喜歡一個人去登山的。呼吸著清爽的空氣、與自己對話、與土地連結、整理自己的思緒。通常每次登山的一開始,過去一陣子的負面情緒都會湧現。衝突的、鬱悶的、不明究理的。然後接下來是慢慢剖析這些事件,越來越沒有情緒的看待。差不多爬到一半的時候,該怎麼面對、處理這些事件,也就明朗了。
瑞士的山也真的是很美,所以在獨立面對這山林的時候,就更容易不由自主的喜歡上它。而森林也始終充滿了包容,這樣一個人在外,也只有在置身山林的時候,感到被接納、感到歸屬。
這裡的登山步道通常是沒有人工鋪設的不管是水泥、地磚或是木頭的棧道,也不會有步道圍欄,縱使離懸崖峭壁只有一步之遙,也沒有任何圍欄。每隔一大段路會有正規的步道指標,清楚表示地名與走到那地方要花上多少時間。這一大段與一大段之間,則是由畫在樹上或石頭上的記號來標示,但標示也不到頻繁的程度,要想避免迷路最好還是同時使用登山手機軟體,用GPS導航的方式確保隨時都走在正確的路線上。瑞士的登山步道始終保持的很自然原始,沒有過多的人工設施。但在這自然原始的背後,其實代表大量人工資源的投入。那些畫在樹上石頭上的標示隨時保持鮮豔、代表這道路隨時受到維護。軟體上隨時可查哪一條路線是否中斷無法通行、就算再山區手機隨時也都有訊號、隨時可以打給救難直升機或是看地圖。除此之外,更不用說可以輕易搭纜車到達3000公尺的高山。只能說這裡的自然原始,是一種人為悉心呵護的自然原始,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單獨登山客,從能夠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放鬆的感受環境。那維護出來的自然原始,讓我能夠不受人為設施干擾的欣賞、享受所有的美景,但那藏在背後的人為,又提供了安全網,讓我這樣一個沒什麼生存技能的人,也能夠面對荒野。也許這就是瑞士能夠讓不太爬山的人也喜歡上登山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