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面對真實,才能帶來療癒,我讀《怪物來敲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剛讀完「早安,我心中的怪物」,卻忽然想起更早之前曾經讀過「怪物來敲門」這一本書,二者都用了「怪物」一詞,卻有不同的樣子。

簡介:怪物來敲門

在「怪物來敲門」一書中,主角名叫康納,一個13歲的孩子,早早就得學會獨自照料自己、還承擔起非這個年紀該做的事,只因為他的母親生了重病,而父親早已另組家庭。
故事,就從母親已重病多時的那一個早晨開始。康納一如往常地準備早餐、整理垃圾、收拾衣物,打理一切後出門上學,然而,這樣的他,到了夜晚,卻時常被惡夢侵擾,每一次都在12:07驚醒。
某一天,怪物出現了,它還告訴主角,是康納呼喚怪物而來。
怪物的出現,康納並不害怕,因為他有更害怕的東西。怪物雖然明白,卻沒說破,只是跟康納要求,它會說三個故事,同時,康納必須在三個故事結束後跟它(怪物)說第四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
不管康納是否願意,怪物依然一一地說了三個不同的故事,分別是:「為了得到王儲而殺了愛人的王子」、「為了救治女兒而丟棄自己信仰的牧師」,以及「希望被看見,得到後卻感到更孤單的隱形人」。
隨著怪物一個又一個故事,康納母親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各種治療方法都沒有作用,幫不了她,也讓她更虛弱。
該輪到你說故事了,怪物逼著康納。
康納卻怎麼樣也不肯說出口,然而,怪物依然逼迫著,它說:「你必須說出口,必須說出實情,否則,就要永遠被困在惡夢裡。」
在驚恐、憤怒、痛苦之中,康納終於面對了他一直逃避面對的實情,他更害怕的東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想要和你談心說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意如何復原?什麼才是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一書,透過每週一回的練習以及重要的二項工具,讓我們從面對自我懷疑或批判開始,學著一步步信任自己、信任宇宙、懂得寵愛內在小小藝術家(內在小孩)、拒絕完美主義,不心急,善待可能的困境⋯⋯,透過這一系列過程,找回自己,也找回源源不絕的
如果您要理解自己的人生是怎麼過的,就必須放慢速度,好好利用時間。 透過「子彈思考整理術」一書,提醒了我二件事:其一,透過書寫放慢速度,讓自己能專注到目標上;其二,將大目標切割可行動的小任務,聚焦在小事,才能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進步。
還記得曾經紅極一時的「秘密」嗎?記得當年紅到在公司開會議時,公司還讓全體人員一起看那部影片,記憶中,那時自己的主管曾提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明明想著『不要出車禍』結果還是出車禍了?」,那段問答後來怎麼樣,我老早忘了,但,時隔很多很多很多年後再回頭看,當年不明白的,現在都變得清晰,若是從本書的角度
不知你是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又如何看待「死亡」呢? 在亞隆與瑪麗蓮面對死亡將至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反倒是平靜的,亞隆說,他們二個全都充實度過一生,活得無畏,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正因為活得沒有遺憾,所以也就了無遺憾⋯⋯
這本「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作者在書籍架構上,以人生各面向重要的事,分成各篇章來談,先是從獨善其身開始,介紹一些關於閱讀、表達、寫作等書籍,接著談創新相關的書、理財的書,然後漸漸轉向家庭、安老、社會等面向,但這些又同時關乎著個人,讓人⋯⋯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創意如何復原?什麼才是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一書,透過每週一回的練習以及重要的二項工具,讓我們從面對自我懷疑或批判開始,學著一步步信任自己、信任宇宙、懂得寵愛內在小小藝術家(內在小孩)、拒絕完美主義,不心急,善待可能的困境⋯⋯,透過這一系列過程,找回自己,也找回源源不絕的
如果您要理解自己的人生是怎麼過的,就必須放慢速度,好好利用時間。 透過「子彈思考整理術」一書,提醒了我二件事:其一,透過書寫放慢速度,讓自己能專注到目標上;其二,將大目標切割可行動的小任務,聚焦在小事,才能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進步。
還記得曾經紅極一時的「秘密」嗎?記得當年紅到在公司開會議時,公司還讓全體人員一起看那部影片,記憶中,那時自己的主管曾提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明明想著『不要出車禍』結果還是出車禍了?」,那段問答後來怎麼樣,我老早忘了,但,時隔很多很多很多年後再回頭看,當年不明白的,現在都變得清晰,若是從本書的角度
不知你是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又如何看待「死亡」呢? 在亞隆與瑪麗蓮面對死亡將至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反倒是平靜的,亞隆說,他們二個全都充實度過一生,活得無畏,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正因為活得沒有遺憾,所以也就了無遺憾⋯⋯
這本「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作者在書籍架構上,以人生各面向重要的事,分成各篇章來談,先是從獨善其身開始,介紹一些關於閱讀、表達、寫作等書籍,接著談創新相關的書、理財的書,然後漸漸轉向家庭、安老、社會等面向,但這些又同時關乎著個人,讓人⋯⋯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二次的家族治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長期以來,夫妻以身為父母的角色溝通教養議題時,各自的內在有自我堅持的教養態度,醫師陪伴夫妻尋找各自需要覺察的議題。 母:我看開了,但孩子沒有變好。 父: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沒變好,他至少每天願意吃藥控制情緒,他只是不上學....
Thumbnail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有趣
Thumbnail
每個人內心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透過各式的心理療癒工具,擺脫悲傷或是將最黑暗的想法轉變為可以幫助我們發光的心態。工具就像是一座橋梁:銜接你所「意識到的問題」和「造成問題的原因」,並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可能性意味著你能感受到自己做出不同的反應,幫助你跳脫循環。
Thumbnail
孚杜里近來發現家裡似乎有個秘密,伴隨耳熟能詳的古老吸血鬼怪談而來。 究竟那是騙小孩的童話或是真有其事,他知道自己必須一探究竟。 ※封面經文取自以賽亞書59章9節 - 指望光明,卻行幽暗。 ※本文為文友活動的娛樂微腐向小故事。 ※故事指定TAG:人工智能、存在、墳墓。 ※素材來源:Canva
Thumbnail
一個朋友問我:「我練習跟某人說話,但是對方只傳貼圖給我,這樣正常嗎?」 這一瞬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都是這樣跟別人提問? 我在與人溝通時,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與具體內容? 若是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是想要隱瞞什麼?亦或是我無法面對什麼? 我能否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Thumbnail
編號2怪、第十四道門.....真正的怪:另一個家庭,另一個媽媽.....背後的怪: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小女孩蔻洛琳搬了新家,來到一個陌生,卻有趣的地方。地方很大,值得到處探險;有些奇怪的鄰居,可以好好拜訪。但是,這些種種很快的,小女孩就厭煩了。他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陪他,和他一起玩
Thumbnail
麥可在女主角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帶來了醫生,但他的無情讓她感到恐懼和痛苦。然而,當她醒來看到他為她煮的粥時,她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Thumbnail
食蠶芥蒼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七年後因父親重病返回家鄉,卻發現滿是欺騙和窒息。在返家後發生一連串怪事,包括一具超過五年死亡時間的乾屍出現。父親更說出「祈泣大人」這個名字,而和尚們卻未察覺已捲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悲劇。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第二次的家族治療,父母選擇夫妻先進入診間,孩子下次再一起加入。長期以來,夫妻以身為父母的角色溝通教養議題時,各自的內在有自我堅持的教養態度,醫師陪伴夫妻尋找各自需要覺察的議題。 母:我看開了,但孩子沒有變好。 父:你為什麼覺得孩子沒變好,他至少每天願意吃藥控制情緒,他只是不上學....
Thumbnail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有趣
Thumbnail
每個人內心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透過各式的心理療癒工具,擺脫悲傷或是將最黑暗的想法轉變為可以幫助我們發光的心態。工具就像是一座橋梁:銜接你所「意識到的問題」和「造成問題的原因」,並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可能性意味著你能感受到自己做出不同的反應,幫助你跳脫循環。
Thumbnail
孚杜里近來發現家裡似乎有個秘密,伴隨耳熟能詳的古老吸血鬼怪談而來。 究竟那是騙小孩的童話或是真有其事,他知道自己必須一探究竟。 ※封面經文取自以賽亞書59章9節 - 指望光明,卻行幽暗。 ※本文為文友活動的娛樂微腐向小故事。 ※故事指定TAG:人工智能、存在、墳墓。 ※素材來源:Canva
Thumbnail
一個朋友問我:「我練習跟某人說話,但是對方只傳貼圖給我,這樣正常嗎?」 這一瞬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都是這樣跟別人提問? 我在與人溝通時,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與具體內容? 若是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是想要隱瞞什麼?亦或是我無法面對什麼? 我能否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Thumbnail
編號2怪、第十四道門.....真正的怪:另一個家庭,另一個媽媽.....背後的怪:爸爸媽媽你們到底在忙什麼? 小女孩蔻洛琳搬了新家,來到一個陌生,卻有趣的地方。地方很大,值得到處探險;有些奇怪的鄰居,可以好好拜訪。但是,這些種種很快的,小女孩就厭煩了。他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陪他,和他一起玩
Thumbnail
麥可在女主角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帶來了醫生,但他的無情讓她感到恐懼和痛苦。然而,當她醒來看到他為她煮的粥時,她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Thumbnail
食蠶芥蒼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七年後因父親重病返回家鄉,卻發現滿是欺騙和窒息。在返家後發生一連串怪事,包括一具超過五年死亡時間的乾屍出現。父親更說出「祈泣大人」這個名字,而和尚們卻未察覺已捲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悲劇。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