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久違地與有幾面之緣的朋友玩了交換禮物,在挑選禮物的過程內心滿是焦慮,因為過去參與交換禮物的經驗,我送的禮物往往太過實際,掌握不到如今人們的渴望是什麼。
最後,儘管稍微超出一些預算,我挑了一個應該算是頗有質感的野餐墊作為禮物。然而在等待交換日期到來期間,其實我的內心無數次閃過是不是要更換禮物的擔憂,擔心只有一個主要禮物而沒有附上其他小禮物會不會讓人很沒趣?或是會不會對方更傾向想要可愛的玩偶或精緻華麗的飾品?當下突然覺得還是送禮給自己最輕鬆愉快了吧!
我以野餐墊為傲,覺得它非常棒,既實用、美觀又好收納清洗不占地方,真的是自己想要很久的物件,所以不希望它被嫌棄。人們總說禮輕情意重,重要的是心意,但或許對我這種不解風情、毫無浪漫的人而言,禮物的外觀性能以及希望這份禮物能夠成為對方生活中的一部份,而不是沒用的廢物,就是我這種人的心意。野餐墊乘載的原來是我那顆怯弱、不知所措的真心,希望對方收到它的反應不至於使其破碎。
〈最滿意的禮物〉
一個人贈禮的選擇,某種程度就像血型和星座一樣,反映著這個人的性格,尤其是看待人與物的視角、偏好、價值觀。而贈禮者與收禮者之間的關係,也可從互贈的禮物中理出些端倪,例如關係間的親密熟悉、疏離陌生,真實或虛假,尚可忍受的控制又或是無法理解的困惑……。
然而關係的狀態和禮物是否選得令人滿意並不存在絕對的關聯,在贈禮與收禮或交換禮物的情境中似乎存在非常錯綜複雜、游離不安的化學效應,即興地擺弄著其中人們的感受想法,因此對我來說,和「禮物」有關的一切都不可能是客觀理性的,它必須是浪漫感性的,讓人有足夠空間去想像和合理化,無論是這份禮物的美好還是荒謬。至於若收禮者進入實用性和性價比的探討,則反映了這份禮物不足以令人「感動」,或是找不到供人遐想的孔隙,而進入到「使用」的範疇,禮物就此變成了待處置的「東西」。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爸爸曾送我一系列全新有印花的兒童內褲六件組,雖然從褲襠多了個開口的設計還有棒球手套的圖案可知,這應該是男孩子穿的款式,並不真的適合我,甚至我根本無從得知爸爸突然送內褲的動機,只能暗自揣想很可能真的是爸爸在路上突然撿到的吧!儘管我不真的需要,也感受不到這份禮物與我的連結,我和爸爸的關係也並不是非常親密,但至今我仍然記得,這是一份少數從爸爸那收到的禮物,也是一個每當回想起,心底都會湧起對家人之愛的記憶。
它超越了人們總說的所謂贈禮的心意、價值和品味,甚至無視了任何可能讓人姑且滿意的情節,可說是一點都不細膩貼心。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何本該留下淡淡的哀傷,我卻感覺內心充滿了愛。我想可能是比起收到更可愛的小女生內褲,我更喜歡當爸爸喚我過去領禮物的時候,從他的語調中悄悄流露的得意和喜悅。
最終,爸爸的好心情成了我最滿意的禮物,我才驚覺原來自己竟能如此天真爛漫,抑或如此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