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的文章高達8千多字,閱完後,到目前為止沒有多大的想法,就簡單摘錄文章的重點
★人只會做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
人選擇做任何事情,或是選擇不做任何事情,背後都是有其目的性的,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罷了,但其實從我們對時間和金錢的安排就可以「完全看出」我們在乎的是什麼。
★你不會對 【你覺得很重要的事】、【你覺得很重要的人】說「我沒時間」
我常聽人說「我沒時間」,「我沒時間」意味著是「(這件事情不重要,所以)我沒時間」。
★只要你覺得它重要,你就會撥出時間,而且你願意「付出代價」
如果你覺得它很值得,你就做得到,無論它再難,需要花多少時間你都不會抱怨,你也會忍,因為你不覺得那是種犧牲。人都有一種特質,就是會「看著事情背後的價值來做事」。
如果你覺得它不值得,無論它再簡單,你都會說:「我做不到,我沒時間」。
如果有人逼你做,就會抱怨、怪東怪西、怨天尤人。
★凡事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而非絕對。金錢是如此,時間是如此,任何事物都是如此。
其實我們在做任何決定時,都會在下意識中「先比較」事物背後的價值,而不是它的價格或你需要付出的時間。
就算你某個時間已經事先被敲定了,就算那件事很重要,但你也不是真的沒時間,只是你「還沒遇到」讓你覺得更重要的事情,如果遇到了,你還是會把先前的事情給取消或排開。
我們可以知道事情預約的先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心中,這件事情(人)的重要程度」。如果真的覺得重要,你「死命」也會抽出時間的。
★是價值,不是價錢
我看過太多整天哭窮的人,每次新的Iphone或3C商品出來,他們永遠不落人後的去預訂;但如果要吃個飯,唱個歌,出去玩,這些人又回到「哭窮模式」了。所以你看出來這是怎麼回事了嗎?
他們不是真的沒錢,而是因為「在乎的東西不同」,所以他們「窮的程度」也因此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做出以下結論:「人只要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就不窮了,他們就有時間了。」
★一切都沒有對錯,只是要讓你「探索自己」、「探索別人」
讓你看到自己在乎什麼,你願意為什麼付出代價
把時間和錢花在哪邊,這一切都沒有對錯,每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不同,只是要讓你知道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也讓你了解大多時候,你說「沒時間」、「沒錢」,其實只是極為表面上的理由罷了。在你邁向心靈成長的路上,「探索自己」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如果你看不到你做這件事最底層的原因,看不到你想用錢和時間「最後想換到的是什麼」,你將不會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錢」和「時間」,這二件需要付代價的事情,就是我們看出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好工具。
★你要什麼,你在乎什麼?像洋蔥一層一層剝下去找到答案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東西,這是很可惜的事情,「你要什麼?」、「你在乎什麼?」這個人生的重要課題,我們將可以從你願意付出代價的人、事、物來一層一層找到解答。這是金錢和時間可以讓我們看到的很寶貴的東西。
★如果你常說「沒時間」,以後人家就不會再找你了
每個人都會遇到同樣的情形,你可能常約某個朋友出去,約個幾次,他(她)常說「我沒時間」,久而久之,再好的朋友,也會失去耐心。因為你持續的拒絕在某種程度是在告訴他「我們的約會沒那麼重要」。
如果你拒婉別人的原因是因為暫時工作忙,那段時間過了,你答應了邀約,朋友還是會繼續約你;但如果你是長時間不給人家時間,之後人家就不會想再約你了,因為「只要你覺得重要,你就會排出時間」。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你想要別人的時間,你就得付出自己的時間
知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凡存在,必合理」、「凡合理,必存在」;網路漫畫家馬克也說過:「脫離自己的思維,你會發現所有的事都真他媽的合理」。
這世界是很公平的,如果我們常常不給人家時間,以後你需要別人幫你的時候,人家也不見得會給你時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是一種循環和交換,就好像投手和捕手在互相傳球一樣。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會有的」-中國文學家,魯迅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是覺得「少來這一套理論,我真的很忙,就算我有心,我覺得很重要,但是我哪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做那麼多事情?我只能『專心做一件事』」
「我只能專心做好一件事」?
你知道一手創辦橙果的蔣友柏,他年營收早就破一億元,他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然後餵狗,遛狗,送小孩上學,八點半進辦公室,每天下午二點就下班,下班後去健身運動,接小孩下課,而且絕不應酬。人家年營收破一億元,還可以事業,家庭,興趣都樣樣兼顧,所以如果你的事業沒人家大,你憑什麼說你做不到?
★請相信這世上是有「雙贏」這件事的
★帕金森 (Parkinson)管理定律-「一定有時間,看你願不願意而已」
英國的管理學者帕金森 (Parkinson) 就提出一個有名的管理定律,有人稱之為「身在職場,不得不明白的管理定律」,他說「如果你給一個人8小時做5件事,他會剛好花8小時把這5件事做完;但如果你一樣給他8小時,卻給他10件事要他一定要做完,正常來說,他需要花二倍的時間16小時才能完成,但其實不然,員工還是會在8小時內,完成你指定的10件事情」。
這就是帕金森所謂的「給你多久時間,你的工作就會做到多久」(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只要你覺得這些事是你一定要做的,你就會「開始」動你的腦袋,設法提升效率,讓你能在這些時間內把「所有事情」都做到。(這也表示我們以前都沒什麼在動腦袋想創造雙贏,你應該知道普通人一輩子只開發了腦袋的2%-7%吧?)
★會遲到,是因為你不在乎
如果真的很在乎一個人,一件事,或在乎自已的承諾,在乎別人對自已的信任,自已是不可能遲到的。
★「我不確定,到時候再說」
如果你真的覺得這一件事情很重要,你會說「我不確定,到時候再說嗎?」
★不願承諾的真相
★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為什麼不敢承諾?
★如果「沒錢」、「沒時間」可以阻止你,那就什麼都可以阻止你
只要你真的想要,你會說「我去敲時間」,「我來想辦法」、「我來跟你確定時間」,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做一件事,你就不要允許自己拿這些爛理由來阻止你前進,因為如果「沒錢」、「沒時間」可以阻止你,那就什麼都可以阻止你。
當你下次不小心脫口說出「我沒錢」、「沒時間」的時候,請你「叮咚」一下,把它當作一個關鍵字,好好思考一下「我是真的沒錢、沒時間」?還是「我覺得它沒那麼重要,所以我不願為它犧牲這些錢和時間」?
所以當你下次聽到別人說「沒錢沒時間」時,你也必須知道那只是很表面的說法,背後的原因不過是對方沒看到做這件事的價值罷了。
探索你的心,為自己負責,當你開始練習不再說「沒錢」、「沒時間」,過了一段時間,你會開始看到事物背後的價值,而非表面的價錢和時間,也讓你看清楚你這輩子非常重要的問題「我願意為什麼付出代價?」、「我到底要什麼?」
簡扼心得:
簡單說,如果你覺得這重要或在乎的話,自然會想辦法排開時間,找理由是一種消極方式,認為不重要或不在乎,那就說明白一點
我算是很忙的人,但我還挺會忙中偷閒的,如果我認為事情或是人的事重要的話,我就會想辦法排開時間,如果連這麼大忙人還能抽空的話,我就更沒理由說沒時間了,簡言之,就是重要程度的心理作用而己
再來是錢的價值觀,每個人對錢的價值觀不同,有人認為買了玩具是浪費錢,但有人不認為,反而覺得值得花錢買來收藏,這就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