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2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第21首 邵康節定陰陽|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

籤詩提到的「邵康節」不但在學術上地位崇高,在易經占卜數術的領域,更是比劉伯溫還高明,不過他卻曾說:
「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
大廈千間,夜臥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升合,
算甚麼命?問甚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
說命沒什麼好算的邵先生,其實是中國歷史裡少數幾位神算,籤詩提到這位神算,又說定陰陽,這是要跟我們說說什麼樣的人生寓意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吧~

【籤詩故事:邵康節定陰陽】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21首籤詩,是上吉籤。
籤題是「邵康節定陰陽」
邵康節,邵雍,是北宋五位理學家,也就是所謂的北宋五子其中一位。邵康節是後世以他的諡號來稱呼,他在世的時候,自稱是安樂先生,因為小時候曾跟著家人遷居到共城百源蘇門山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輝縣,所以也被當時的人們稱作是百源先生。
邵康節除了是北宋知名的理學家之外,還是儒學家、易學家、數學家、思想家、詩人、道士。這麼多專家身份,是因為他自幼就是極其好學的人。「宋史」記載:
「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艱苦刻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於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歸來,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
這段宋史說的是,邵康節在小時候,就覺得自己是才志出眾的人,
所以心中有大志想要樹立功績。而且他酷愛讀書,什麼書都讀,同時還刻苦力學。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力,他冬天不點爐子生火取暖,夏天不搧扇子納涼,而且晚上還經常不睡覺的繼續學習,就是說他常常熬夜讀書,這樣的勤學讀書,還維持了好幾年的時間。他都苦讀成這樣了,還嘆息說:
以前的人向古人學習,把古人當作模範、朋友,然後還要到處去遊歷、看看這個世界、見見世面,但是我現在只是讀了古書,卻還沒有去遊歷四方。於是他便起身行動,先過黃河、汾河,還走過了江淮、漢江平原,這還沒完,他還去考察了西周朝代時,那些齊、魯、宋、鄭分封國。花了很長的時間到處遊歷來增長見識、見聞。等到他遊歷回來,他說:「道在是矣」,之後就再也沒有出門去四方遊歷了。
30歲遊歷歸來的邵康節定居洛陽,以教書為生,當時的司馬光、程頤跟他是鐵哥們,多次推舉他當官從政,但是都被他拒絕了。邵康節年少跟家人住在共城的時候,當時的縣令「李之才」,聽說他非常的好學,特別去見他一面,並且對他說:「子亦聞物理性命之學乎?」這是在問他說,你知道萬物發展過程有關的“物理,還有跟性命有關的學問嗎?
就這樣邵康節為了求得學問,於是拜了李之才為師,跟著學習了「河圖」、「洛書」,還有伏羲氏的八卦六十四卦圖像。邵康節對易經非常的有研究,他不但繼承還同時發揚了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邵康節說:
道生一,一為太極;一生二,二為兩儀;
二生四,四為四象;四生八,八為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後天地之數備焉。
天地萬物莫不以一為本原,
於一而演之以萬,窮天下之數而復歸於一。
同時他的哲學思想也深受「列子」、「莊子」的影響,所以形成了他對於「周易」獨到的見解。
邵康節最為人所津津樂道一個傳奇故事,就是他的「梅花易數」。相傳辰年的十二月十七日,這位邵先生在院子裡賞梅花,看見了二隻麻雀在樹枝上像是嬉戲或是在吵架,但是又見著這二隻麻雀,突然一起從樹枝上掉到地上。他覺得很奇怪,怎麼無緣無故的這2隻麻雀會掉下去呢?於是特地為此卜上了一卦,並得出一個結論:
他說明天會有一位住這附近的年輕女子來摘梅花,因為園丁不認識這名女子,所以要把她趕出去,這名女子因為受到驚嚇,而從梅樹上摔了下來,摔傷了腿。
到了明天果然有一名女子來摘梅花,事情就如邵康節所占卜預測的一樣。這件事情傳開後,邵康節頓時聲名大噪啊!後來的人就把邵康節算卦的方法,稱之為「觀梅數」或是「梅花易數」。
「梅花易數」是一部以易學中的「數學」為基礎,再結合易學中的「象學」來進行占卜的書。它以先天八卦為數理,也就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同時也參酌聲音、方位、時間、地理、人物、顏色等等自然界裡的,或是我們社會中情況的一切事物特殊現象,來作為參考數據進行占卜。我們以前面提到邵康節看到2隻麻雀從樹上掉下來為範例解釋,
辰年的數字是5,十二月數字得12,十七日得數字17,這裡加起來合計是34,
34除以4,得8,餘數2,所以得到一個八卦中的“兌”,這是上卦,
前面年月日加起來的34,再加上申時的數字9,等於43,
43除以5,得8,餘數3,所以得到一個八卦中的“離”,這個是下卦,
這卦總數是43,除以6,得餘數1,是動爻,
這整個卦是易經中的第49卦澤火革的「革卦」,
而這個變爻則演變出乾、巽。
所以邵康節得到我們前面說的,一位少女因為摘梅花,傷到自己腿的推論。因為「兌」代表少女,所以知道事件主角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卦中的巽,五行為「木」,被「兌」的五行「金」剋,因此可以解釋有木頭被傷,另外巽也代表身體的大腿位置,所以也能推斷少女腿受傷。就是以此推論到了前面提到的結果。
邵康節根據自己創立的「梅花易數」,留下來了一首預測2000年後世的「梅花詩」。跟劉伯溫的燒餅歌、推背圖,還有諸葛亮的馬前課、姜太公的乾坤萬年歌,都是中國古代留下來著名的預言。
附註:梅花詩的內容補充於文末。
那籤詩籤題說邵康節定陰陽,是要說占卜預測的事情嗎?不能說不是,但是也不全是。我們前面說到邵康節知道自己是有才華能力的人,曾經也立下志向要為國為民服務的,只不過他一介窮書生有志難伸,也無緣高位、立功,所以希望自己這一生能立德,再不濟也要能立言,因此就想寫一本貫通古今,內容包含萬物鼎新革故道理的典籍流傳於世。他窮究一生之力,完成了「皇極經世書」。
「中庸」這本書裡曾有一段:「至誠之道,可以前知。」這意思是說:非常有誠心的人,因為內心毫無物慾雜念,則可以預先知道未來的事情。這裡講的「前知」,就是在講可以預測未來事物的發展趨勢。這個預知的方法,從我們現在熟知的八字、紫微斗數到占卜卦等數術都是。而邵康節所寫的「皇極經世書」,是承襲從秦朝以來的陰陽五行思想,同時又融合了易經的哲理,並且還貼近自然與人文,形成一個從上到下,縝密的哲學系統,這就是籤題說的「邵康節定陰陽」,因為這位邵先生所學源自於陰陽學,並且還給予新的意義,當然也形成了新的格局。

【怎麼解讀籤詩】

我們來看這第21首籤詩:

陰陽道合總由天,女嫁男婚豈偶然。

但看龍蛇堪運動,熊羆(ㄆㄧˊ)叶夢喜團圓。

這首籤詩解曰說的是:

營謀皆遂,婚姻孕男,資財積聚,更吉田蠶。

此籤陰陽道合之象,凡事和合大吉。

這首籤詩的字面和文辭裡,有很多的易學哲理,但總結的說,對於求籤所問的事情,老天已有定數,也許是龍、蛇之年或是月份,另外也有事情來到了陰陽平衡、和諧的時候了。籤詩裡的陰陽雖然也指性別,但是也有人事物所代表的兩方,因此如果求籤問到是關係的話,相對的兩方將進入到調和的情況。
籤詩裡我們有看到比較艱澀少見的字詞,像是「羆」(ㄆㄧˊ)這個字,牠是一種體型非常龐大的熊,古時候叫做羆,據說體重可以重達700公斤。古人認為如果夢見熊或是羆,是孕婦要生男孩的徵兆。另外還有一個會被誤會成葉子的「葉」的簡體字,但是籤詩裡的叶字並不是簡體字,而是正體字,讀音為「協」,協助的協,有協同的意思。這個裡面有個典故,據說軒轅黃帝曾經降伏了熊和羆,同時把熊和羆編制到軍隊裡,讓他們幫助自己去對抗打敗蚩尤。
所以如果來細細品讀籤詩的話,第一句的「陰陽道和總有天」,說的就是一切道理的源頭在「天」,而天不離陰陽。「陰陽」在商朝初期,就已經用來表示晝夜交替的自然現象,到了西周則是演變和延伸成方位、地形很多意思的代表。而在易經裡,陰陽還有相對、正反的性質或是現象,這是古時候人們對於世界的初步概念理解。而陰陽還能再演變分為少陽、太陽,少陰、太陰,代表著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也叫「四象」。邵康節把這四象對應到水、土、火、石四種元素,在他的著作「皇極經世書」裡寫道:
水為雨,火為風,土為露,石為雷。
雨風露雷交,而地知化盡矣!
雨風露雷都是自然界的變化現象。
第三句「但看龍蛇堪運動」,裏面有五行的含義,龍的五行屬「土」,蛇的五行則是「火」,邵康節認為「土氣上蒸」、「火氣炎上」,水土火石這四種元素,只有土和火有向上、活躍、擴張的意象和意思,所以籤詩裡的龍蛇有象徵著積極進取的意思。
這張籤詩是上吉籤,大抵上對於求籤解惑的朋友來說,事情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您不覺得,或是不明白哪裡好了,那麼有可能是您的思維和行事,只聚焦點,少了至高的宏觀,去看到面,很可能只考慮個人,而沒有關注到人在局勢裡,而現在大局是什麼局面了。所以如果能把自己的思考立場,提到「天」的高度,以上帝的視角來觀察變化,順天而行,保持豁達的態度,幫助像龍蛇般積極向上的人,放棄自己的成見、偏見,像軒轅黃帝一樣,收服非我族類為己所用,那麼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順勢而為,借力使力來成就事情。
梅花詩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
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漫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資料來源:維基文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