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白天想睡覺

貓頭鷹白天想睡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白天的貓頭鷹在睡覺,如果叫他去上學,那他就會在學校睡覺。

貓頭鷹抬頭想想,為什麼剛才是白天,抬頭就變黑夜?

貓頭鷹抬頭想想,為什麼剛才是白天,抬頭就變黑夜?

錦老最近搬家,想把舊枕頭變新沙包。

貓頭鷹問,它很欠揍嗎?

我說,不夠欠揍,你來讓他更欠揍。

「你畫,我揍。」

「你來找我是因為畫完了嗎?」

「不知道。」

「通常你說不知道都是在思考,十分鐘內就會有答案,再去畫吧。」

不看書的孩子,做了張椅子。

不看書的孩子,做了張椅子。

「錦老,我畫好了,你看!哈哈哈,這個很舒服耶!」

我問江戶川亂步的《人間椅子》聽過沒?

孩子回說,人間和椅子都聽過。

真好,太好了,我晚上去國際書展要找一本書送他!

工作人員問我是教什麼的,教藝術嗎? 我回:我什麼都不教,我只教人。

工作人員問我是教什麼的,教藝術嗎? 我回:我什麼都不教,我只教人。

我用笨拙的英文向作家邀請,說說有關貓頭鷹的事。

May I tell a story to you for my student ?

This is my student in the picture.

He made a sandbag by pillow.

I said he was an artist.

No race,No loser.

Everyone is a Winner.

Hey Joseph , everyone is a Winner . Do you believe ?

Hey Joseph , everyone is a Winner . Do you believe ?

We don't need race anymore.

But,we usually forget.

His story is real.

The story in your book is not true. But real.

Because you write down for him.

Because you draw down for him.

Because you autograph for him.

So,I have to buy this book for him.

不怕輸的才是贏家? 那麼,怕輸的我們怎麼辦?

不怕輸的才是贏家? 那麼,怕輸的我們怎麼辦?

接著,我用中文說:「孩子不需要比賽,他們都是贏家。但是,這個孩子需要這本書,因為我要他相信,他就是贏家!他本來就是!」

貓頭鷹,長得像恐龍,叫聲像小鳥,夜行性動物,在樹上。
眼睛大大的,身體毛毛的,頭可以轉270度。
牠很神奇,身體跟頭是分開的,不然,怎麼可能轉那麼後面!
沒有毛的時候像恐龍,不會像雞腿,你可以去看就知道。

如果,下午帶貓頭鷹去國際書展,他會不會想睡覺?

貓頭鷹,一直看,一直看。錦老,一直聊,一直聊。

貓頭鷹,一直看,一直看。錦老,一直聊,一直聊。

錦老在室內會迷路,貓頭鷹說室內會分不清白天黑夜。

錦老在室內會迷路,貓頭鷹說室內會分不清白天黑夜。

avatar-img
Yuan的沙龍
30會員
27內容數
好不容易此生為人,有幸會說故事,想好好享受故事的魅力。 用生命寫故事,運用我說自己的故事,貪心的向神偷一些創意。 把生命經歷當作玩具,祝福每個愛故事的孩子。 我的學生總是教我如何當個老師,而內在總是渴望有個理想大人陪伴。 於是,誠心回應這樣的想望,成為那個大人。 而我深切的相信,只有我知道祂、懂得祂、好奇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u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真終於來上學,臉上掛著一絲緊繃,卻隱藏地極好。 幾句寒暄後,我貼著她的感受,探索她內在冰山。 焦躁表面浮著無所謂的表情,卻好像在等我提問,果然在對話間逐漸崩解。
小孟和阿澤玩真心話大冒險引發爭執。 游泳課回程路上,聽到小孟憤怒的話語中隱含難過。 過馬路之後,我想一個故事,小孟和阿澤沒有停下腳步,選擇一直安靜聽著。
從來都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也喜歡說故事的人。 說別人的故事怎麼過癮? 與其說別人的故事,把自己弄得很快樂,不如隨興交談來的有意思。 我始終相信能感動自己的,也能感動他人。 這樣的故事只有我能夠寫、能夠說、能夠從與孩子的關係中創造。
還咀嚼著這句話,心中就浮現畫面。 孩子皺眉嘟嘴:「9+9為什麼不是99?怎麼可以是18?我明明就看見兩個9!你不要騙我!」 大人起身吼叫:「怎麼連這個也不會?應該低年級就學過了,不是嗎?」 一番折騰、拉扯、撕裂後,孩子心有不甘地在答案的位置寫下18。 二十年過去,孩子遇到另一群孩子,仍咀嚼著這句話,
真終於來上學,臉上掛著一絲緊繃,卻隱藏地極好。 幾句寒暄後,我貼著她的感受,探索她內在冰山。 焦躁表面浮著無所謂的表情,卻好像在等我提問,果然在對話間逐漸崩解。
小孟和阿澤玩真心話大冒險引發爭執。 游泳課回程路上,聽到小孟憤怒的話語中隱含難過。 過馬路之後,我想一個故事,小孟和阿澤沒有停下腳步,選擇一直安靜聽著。
從來都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也喜歡說故事的人。 說別人的故事怎麼過癮? 與其說別人的故事,把自己弄得很快樂,不如隨興交談來的有意思。 我始終相信能感動自己的,也能感動他人。 這樣的故事只有我能夠寫、能夠說、能夠從與孩子的關係中創造。
還咀嚼著這句話,心中就浮現畫面。 孩子皺眉嘟嘴:「9+9為什麼不是99?怎麼可以是18?我明明就看見兩個9!你不要騙我!」 大人起身吼叫:「怎麼連這個也不會?應該低年級就學過了,不是嗎?」 一番折騰、拉扯、撕裂後,孩子心有不甘地在答案的位置寫下18。 二十年過去,孩子遇到另一群孩子,仍咀嚼著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