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延延聊電影|《仇恨謎林》|若能夠並肩坐|院線電影

餐桌上擺滿裝水的玻璃杯,成了人們用來相互理解的工具,學著演奏對方給出的節奏,無論是順撫著杯口的柔和音色,或是拿湯匙敲擊杯壁的清脆聲響,這樣凝聚眾人共享的魔幻時刻,展現了「超越語言」的一次和解,更是全片我最喜愛的橋段,以工廠女主管作為在地居民的代表,對應了外來者的斯里蘭卡移工,沒想到雙方釋出了善意的晚餐,仍敵不過外頭居民「仇外情緒」的怒火,丟入屋子內的火把,也讓種族融合的可能性隨之覆蓋熄滅。
這場對羅馬尼亞國家的核磁共振造影是如此犀利,高明的諷刺中顯見滿是病灶的現實,穆基導演則是沈穩地造了一座實驗性的密林,展示這群住在森林邊界的居民,既文明又野蠻的矛盾狀態,對於外籍移工的「排外心理」,從社群網路到教堂內再到市民大會上,仇恨的氣息也越發濃烈,市民大會就連岔題的提問,都像要砍倒撐起整個國家的樹幹,掏空了扎根已久的地基,僅剩下一圈圈光禿禿的林場供觀眾檢視。編導借用了熊的意象,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熊是被保育的珍貴原生物種對比破壞這片土地(污染水源)的人類(熊眼裡的外族),因此主角學著熊爬行靠近陷阱的行為,這份舉動也驗證了這一層的隱喻,而後則是對應到本地人之於外國人的厭惡,趕走了上一批吉普賽人,如今仍在抗議要送走的斯里蘭卡人,他們都成了無情遭到肢解的羊群,無論是德國的屠宰場或是奧圖老爸的農場,本也是迷途羔羊的男主角(在德國工廠的外籍打工者),回到故鄉卻變換成不善思考的大熊,失去了曾經在異地工作的同理心,只會尋著慾望(性)行事。有意思的是,羅馬尼亞小鎮居民既害怕這頭野獸,又將他們視為球隊吉祥物,甚至還套上熊裝慶祝,相互牴觸的感受也延續到了電影結尾,主角準備開槍射擊的熊,也可能是人類假扮的,那麼主角是否要開槍呢?
觀賞完《仇恨謎林》的我,如同親眼見證悲劇的小兒子魯迪一樣,震撼到無法言語,尤其是首尾相連的死亡以及林中閃過的人影,打破了線性的時間軸,讓開頭留白的想像成為預言裡的真實。《仇恨謎林》適切地限縮了主角個人的戲份,以多條支線相連展現精彩的群戲,小至婚外情愛,說著多國語言的情話,「祝你長壽」到「祝你好胃口」,最後才是羅馬尼亞語那句說不出口的「我愛你」,大則擴及至加入歐盟後的深遠影響,麵包工廠為了爭取歐盟基金才會錄取外籍移工,市長也是為了歐盟基金才建起毫無用處的公園,同樣的道理,他們評判的標準卻截然不同,就像麵包工廠女老闆租用賓士車上下班,神父同樣開著賓士車卻少有人說閒話,這份黑色幽默也填補了議題嚴肅的間隔。《仇恨謎林》帶給我的思考與啟發,確實讓我成為克里斯汀穆基的教徒,既使關上了教會的大門,也無法排拒後來加入的信眾(如我),好似導演發下了裝填子彈的槍枝,面對著「仇恨」這頭可能傷人的野獸,我們是否願意開槍了結這種情緒?答案也自在人心。
延伸聽歌: #VastandHazy 《#無差別傷害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