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聊電影|《洞》|向靈魂的深處鑿去|院線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電梯向上抬升,大樓外牆清潔工為電視機前的觀眾介紹著大樓內部各樓層的員工,視野拍到的人也跟著愉悅地笑了。而隨著階梯向下勘探,地洞內的探險員為大螢幕前的觀眾揭示了深淵地道的邊界,藏在口袋裡的圖紙則能夠拼湊出它真正的樣貌。這由上而下的過程,也是米開朗基羅法爾瑪提諾導演的鏡頭視角,沒有旁白敘事、沒有主要台詞,靠著最純正的電影語言,回顧二戰之後一群前往義大利南部的探險隊,試著再造他見到比弗托深淵時的那份感動。
本片在自然紀實的影像中保有人文交會的情感,似創造天地者的一種注目。最打動我的一場戲是,探險隊休憩時放在門外的探勘帽,被小鎮的孩童們偷偷撿去,他們將之戴在頭頂打開了探照燈,趁著深夜在巷弄間恣意地遊行,好似俯視角下《#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那名少年在夜裡迷了路,被犬隻的狂吠聲嚇得亂跑,又被好心人領回了正確的道路,他們如螢火蟲的靈光點亮鄉村,也為小鎮增添節慶般歡樂的色彩。此外,探險隊剛抵達比弗托深淵時,眾人在洞前圍著火炬玩起團康遊戲,依著手掌放在被點到之人一側,酒酣耳熱下他們開懷大笑,或是,負責看守洞口的守衛,因為無聊而踢起了足球,兩人各據一端來回踢動,從內部向外看卻像是盤旋在體外擾人的蚊蟲,沒想到不慎將球踢進了洞內,整顆球隨著凹凸的內壁碰撞掉落,這不小心製造的幽默感,竟讓我忍不住噗呲一笑。
《洞》以人類的呼喊聲作為召喚,將牧羊人的身軀與板塊裂縫旁的地洞作連結,打造了一場靈魂的移轉儀式,火燒的雜誌紙頁代表了生死、無常與病痛(義大利女演員與遭槍殺的甘迺迪總統),他們乘著風迴旋落進了深處,昏迷的老者也一同掉進了黑暗中,然而,它所點起的火光卻懷著不同的希望,一者是想探究自然鬼斧神工的志業,另一者是期盼老者再度甦醒的迴光,醫師從牧羊人的眼睛鼻孔處照進了光,在地道裡則是照向了小船上的探險隊員,兩者的共通性是他們都在試圖解開這世界的謎團,靈魂,死後將去到何方?他們,能否抵達洞的底部?帶著哲學思考的詩意提問,在山谷間迴盪,而觀眾如我則被大片的美景所震撼,像是經歷了一場無以名狀的感官體驗,牛鈴聲成了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引導,隨著濃霧蓋住了滿山滿谷,人與動物與自然的外在形象也跟著消散,徒留下老者再次高聲的呼喊,聲聲地召喚,你我也將抵達他所在的那處新世界。
📷延伸聽歌: #詹雯婷 #faye#山海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2會員
393內容數
主要是個人文章放置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失業風暴》搭起了一座沙灘城堡,由紀錄者與被紀錄者以彼此的信任為基石共同創建,輔以三名男孩童趣的想像裝飾著外觀。這座沙雕城堡的上頭能夠窺見底層人民生活的困窘,那群清晨就得出門極為疲憊的勞動者,在堆砌的過程中竟參與了他們的生活,不只有無助難解的傷悲,更多是彼此照應,撐住彼此將要崩塌的身體,才有了每年四
剝除了紅石榴的鮮紅,將果肉凝縮成汁液,好似朴贊郁導演褪去了暴力血腥的外衣,講述更為深沈內斂的情愫,無論是場面調度或是敘事技法依然讓我驚艷(監視的同時幻想身處同一處)。劇本可拆分成上下兩段,前半段先是以女主角的「不在場證明」擄獲了海俊的心臟,在利益關係下製造出有愛的假象,藉此消除自己的罪證,到了後半段
岸邊的飛鳥叼起了無處安放的少年,像是同儕惡劣的霸凌與肢體的暴力,將之拋入冰冷的海水近乎溺斃,來自原生家庭的沈重感更是將他下拉,幸運地被天上照下的光打撈起,那道光來自另一名男孩的雙手,視線從模糊轉為清晰,呼吸也恢復了平順,這是冰島男孩的一天。
《娜娜:逝水年華》摺疊了印尼1960年代的歷史時空,似娜娜盤旋而起的長髮,片中她替現任丈夫梳頭染髮,搓揉沖洗流下的黑水正是父權社會中的女性樣態,必須跟著融入大環境保持緘默來活命,娜娜在逃亡過程中有幸嫁給了大地主擁有少婦的生活,但是她的夢中仍頻頻出現父親與前夫遭反共政權迫害的陰影,這也成了她髮後盡力掩
草叢之中,她被原生家庭的壓抑所綑縛,林蔭之下,她被寄宿家庭的溫情所釋放。收放之間,導演找到了敘事最佳的平衡點,似孩童視角的畫幅比例那般精緻,配樂的運用多以自然之聲佐以人的無聲,本以為這樣的做法會推遠角色與觀眾的距離,實則是靜得詩意也靜得令我著迷。女孩與寄宿家庭的關係,如井水之上泛起的漣漪,落下的水珠
伸出手捧起窗外的雨水,以為世界能夠這樣承接起我們,纖細的手臂上流下了一名母親的悲傷,她也想好好教孩子認識這美麗的雨中即景,導演是枝裕和則是溫柔地替角色們撐起了大傘,傘上還鑲著可愛的草莓圖樣,傘下的他們並未被電影開場的大雨沖走,而是緩緩地在彼此心中扎下了根。
《失業風暴》搭起了一座沙灘城堡,由紀錄者與被紀錄者以彼此的信任為基石共同創建,輔以三名男孩童趣的想像裝飾著外觀。這座沙雕城堡的上頭能夠窺見底層人民生活的困窘,那群清晨就得出門極為疲憊的勞動者,在堆砌的過程中竟參與了他們的生活,不只有無助難解的傷悲,更多是彼此照應,撐住彼此將要崩塌的身體,才有了每年四
剝除了紅石榴的鮮紅,將果肉凝縮成汁液,好似朴贊郁導演褪去了暴力血腥的外衣,講述更為深沈內斂的情愫,無論是場面調度或是敘事技法依然讓我驚艷(監視的同時幻想身處同一處)。劇本可拆分成上下兩段,前半段先是以女主角的「不在場證明」擄獲了海俊的心臟,在利益關係下製造出有愛的假象,藉此消除自己的罪證,到了後半段
岸邊的飛鳥叼起了無處安放的少年,像是同儕惡劣的霸凌與肢體的暴力,將之拋入冰冷的海水近乎溺斃,來自原生家庭的沈重感更是將他下拉,幸運地被天上照下的光打撈起,那道光來自另一名男孩的雙手,視線從模糊轉為清晰,呼吸也恢復了平順,這是冰島男孩的一天。
《娜娜:逝水年華》摺疊了印尼1960年代的歷史時空,似娜娜盤旋而起的長髮,片中她替現任丈夫梳頭染髮,搓揉沖洗流下的黑水正是父權社會中的女性樣態,必須跟著融入大環境保持緘默來活命,娜娜在逃亡過程中有幸嫁給了大地主擁有少婦的生活,但是她的夢中仍頻頻出現父親與前夫遭反共政權迫害的陰影,這也成了她髮後盡力掩
草叢之中,她被原生家庭的壓抑所綑縛,林蔭之下,她被寄宿家庭的溫情所釋放。收放之間,導演找到了敘事最佳的平衡點,似孩童視角的畫幅比例那般精緻,配樂的運用多以自然之聲佐以人的無聲,本以為這樣的做法會推遠角色與觀眾的距離,實則是靜得詩意也靜得令我著迷。女孩與寄宿家庭的關係,如井水之上泛起的漣漪,落下的水珠
伸出手捧起窗外的雨水,以為世界能夠這樣承接起我們,纖細的手臂上流下了一名母親的悲傷,她也想好好教孩子認識這美麗的雨中即景,導演是枝裕和則是溫柔地替角色們撐起了大傘,傘上還鑲著可愛的草莓圖樣,傘下的他們並未被電影開場的大雨沖走,而是緩緩地在彼此心中扎下了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苗栗的功維隧道,以其靈異故事而聞名,吸引了無數靈異愛好者和勇敢的探險者。那晚,我和朋友們也被這種神秘的吸引力所驅使,決定一起挑戰這個傳說中的隧道。不過,我們沒想到,這次探險會成為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驚悚經歷。 那是一個黑暗的夜晚,夜色像一層沉重的幕布將我們的摩托車和六個人包圍。我們的探險隊由
阿本提著煤油燈小心翼翼走進山洞,背包時不時發出細碎金屬撞擊聲。就在他走到洞穴深處時聽見一男一女的聲音,女生似乎正在哭泣著。     「這樣下去,我們都得死在這裡。」   男子臉色蒼白,不發一語。  
洛爾一行三人在地下洞穴中探索前行
Thumbnail
  在要撞上大黑洞時探險家眼角餘光瞥到大黑洞的右側有個小黑洞。他算準快要撞上的時機,奮力的雙腳一蹬——   如暴雷的汽笛聲連同他降落時的聲音一並帶走,幾秒過後四周再度歸於寧靜,那是種令人頭皮發麻的安靜。   「呼……呼……得救了……」探險家喘氣說,伸手撫摸身上的裝備。「還好裝備也沒有損壞……
Thumbnail
【亡靈區,冥路旁的蟲洞區域,不知名蟲洞的上方】 爭吵突然停止了。 因為無論是誰,都感應到了——有人踏上了蟲洞小徑。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村子要移動他其他村子交易,就必須要翻山越嶺,其中有村民提議使用隧道,但老一輩的人卻說,山洞裡住著鬼為開頭的故事。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苗栗的功維隧道,以其靈異故事而聞名,吸引了無數靈異愛好者和勇敢的探險者。那晚,我和朋友們也被這種神秘的吸引力所驅使,決定一起挑戰這個傳說中的隧道。不過,我們沒想到,這次探險會成為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驚悚經歷。 那是一個黑暗的夜晚,夜色像一層沉重的幕布將我們的摩托車和六個人包圍。我們的探險隊由
阿本提著煤油燈小心翼翼走進山洞,背包時不時發出細碎金屬撞擊聲。就在他走到洞穴深處時聽見一男一女的聲音,女生似乎正在哭泣著。     「這樣下去,我們都得死在這裡。」   男子臉色蒼白,不發一語。  
洛爾一行三人在地下洞穴中探索前行
Thumbnail
  在要撞上大黑洞時探險家眼角餘光瞥到大黑洞的右側有個小黑洞。他算準快要撞上的時機,奮力的雙腳一蹬——   如暴雷的汽笛聲連同他降落時的聲音一並帶走,幾秒過後四周再度歸於寧靜,那是種令人頭皮發麻的安靜。   「呼……呼……得救了……」探險家喘氣說,伸手撫摸身上的裝備。「還好裝備也沒有損壞……
Thumbnail
【亡靈區,冥路旁的蟲洞區域,不知名蟲洞的上方】 爭吵突然停止了。 因為無論是誰,都感應到了——有人踏上了蟲洞小徑。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村子要移動他其他村子交易,就必須要翻山越嶺,其中有村民提議使用隧道,但老一輩的人卻說,山洞裡住著鬼為開頭的故事。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