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專業電影人!」穿著西裝的小鎮村民甘巴興奮地說道。他被潘納希導演囑託一項重要的任務,在胸前掛起了相機,要去拍攝當天正在舉行的「洗腳訂婚儀式」,這是當地傳承了多年的習俗,村子口的小溪中恰巧有兩顆石頭,女方坐在左側,男方坐在右側,讓村民們輪流來他們面前洗腳,目的是為了祝福這對新人,願他們的「未來像腳一樣光明。」新娘母親聽著敲打的鼓聲手舞足蹈,「我希望我女兒幸福!」說出口我想就是真心話了吧!觀眾先是從導演視角旁觀著甘巴上路,甘巴可以說是整個村子裡最聽從他善待導演的角色,而後我們透過電腦中播放裡頭的影像,理解當地居民對導演的真正看法,「一個電影人被限制出境,自己卻在邊境。」暗示了導演可能想逃出境的意圖,然而,當導演真正開車進到那條「走私小徑」,夜裏的他開到了高原上,望著土耳其城市的燈火,站在邊界上的他卻沒有向前半步,而是轉身開車回到村子裡,他沒有離開而是留在自己的國家,這點無疑證明了導演的勇氣,因為「離去」或許意味著永遠無法回來,「留下來」則能繼續在體制內抗爭。


如片名所述,而「看不見的熊」究竟代表了什麼?電影裡明確指涉是「無形的恐懼」,如同當權者以這頭「熊」來進行恐怖統治,對應到村子裡則是靠著「迷信的習俗」來平息事端,因此才會請潘納希導演去到集會所對古蘭經「發誓」,也是沒有法律管束的他們進行和解的一種手段。「看不見的熊」或許也代表著村民們要求潘納希導演交出的「照片」,他們都說導演拍下了「胡桃樹下的男女」,事實上,有沒有這張照片根本不重要,導演還直接交出了記憶卡,村民們依然不相信,他們只信那頭足以咬掉他們舌頭的「熊」,「發誓」的儀式隨著導演的「信仰」有了改動,導演得到同意對著鏡頭錄製自白,並將檔案發送給每一個村民,藉此成為完成這場儀式。有意思的是,當地的老者曾向導演說到,這個「發誓」的儀式裡其實可以說謊,透過謊言達到和平的最終目的。

「我們都是誠正的人。」
甘巴面對著警局內的盤問,他向導演坦白內心的焦慮,他無法經歷那段被嚴刑逼問的過程,而是希望導演能夠離開這個村子,對應了上一段所述的「謊言」,導演已足夠「誠實」,才會繼續打開攝影機鏡頭拍攝,有一幕更是向老師阿巴斯致敬,出現了電影《特寫鏡頭》結尾騎車雙載的兩名男子。《這裡沒有熊》早已拍下一切「有熊」的證據,潛藏在戲中戲背後壓抑的氛圍當中,與《仇恨謎林》的熊族意象相呼應,導演擁有跨過任何界線(虛實/國境)的能力,卻自願回到景框的牢籠之中,他無所畏懼的精神正是這部作品的魅力,「祝你也有光明的未來!」是留給所有「想離開卻願意留下來」的藝術家們最誠摯的祝福。
🎶延伸聽歌: #傷心欲絕 《#下一步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