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骨肉的總和》:在文明的框架裡,我們皆是孤獨的噬人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 年,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以電影《骨肉的總和》於威尼斯影展拿下銀獅獎、馬切洛馬斯楚安尼獎。有人說這部電影是血腥版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導演的朋友則認為這是一部哀悼父親與戀情的私人作品。在原著小說強調「食肉」之罪的架構下,盧卡將故事拉至社會規範的邊界,說著孤單的我們皆有「罪」。
在《骨肉的總和》裡,泰勒羅素(Taylor Russel)飾演的梅倫與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 )飾演的李皆是「噬人族」──無法抑制對人肉的慾望,每隔一段時間便必須吃人的人種。前者剛受父親拋棄,被迫離開溫室獨自生存;後者則早已迷失多時,漫無目的活著。直至兩人遇見了彼此,才發覺自己不是全然孤獨的存在。
噬人族要如何親吻?當梅倫與李擁吻,影廳裡觀眾的身子不自覺地縮了一下,渴望看見他們向對方傾訴全然意愛的同時,卻也戰戰兢兢地注視著,他們下一秒是否會啃食起對方。
那個吻必然是做足準備,必須是刻骨銘心,如同藝術家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所繪製的電影海報:一個獵奇且動人的想像──而臆測(或期待)著他們咬下對方、相愛相殺的觀眾們,是否也默默渴望去碰觸規範邊界的想像?
眾生皆孤寂
電影的開頭,梅倫便是不快樂的,校園的氛圍不適合她,家父的管教也極其嚴苛,但還是會收到邀請,在深夜偷偷前往朋友家中的派對嬉戲。派對中的她們玩得歡愉,不願被他人打擾,玻璃茶几下互望的眼神別有情愫,但當梅倫將她的手指放入口中,並非舌尖上的挑透,而是一口一口地咀嚼著。這是梅倫首次意識到自己吃了人,也是首次她意會到自己切切實實地與他人不同。
爾後父親的離去,附上一張放棄梅倫的信與錄音帶,正式宣告她就此失去庇護,必須踏上探求自己生存方式的路途,然而噬人族的自我探索對於一般觀眾實在太過遙遠,為此電影將故事設定在 1980 年代──一個女性尋求性解放、同志權益與保守宗教強力碰撞的年代。
女性必須守貞、同志必須被矯正性向,而梅倫要融入主流社會的唯一方式便是克制自己吃人的慾望。然而天性無法被壓抑,只能在隱藏的同時尋找自我與規範最舒適的間距;在每一次滿足的罪惡感中提醒自己:那不是她想成為的模樣。
然而盧卡並不想讓噬人族指涉特定族群,「最重要的是,這是一部關於孤獨與被拋棄的電影⋯⋯而成為一個人便是孤獨的。某種程度上,那也是試圖讓自己不再孤獨的過程。」乍看矛盾的話語卻也真實,文明總是透過克制作為高人一等的展現: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鍛鍊出傲人身材;勤奮工作、努力不懈,好贏得更高的成就與社經地位。
身處網路時代,比較與優劣變得更為顯眼,也讓躺平文化轉而誕生、「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成為 2022 牛津字典年度代表字。奔忙的同時,試圖享受怠惰與放縱,並從中獲得認同的世代,何嘗不與噬人族相似呢?
不協和音
出於自我保護,旅程裡梅倫總披著大衣,哪怕是嗅到李的那刻便對彼此的身分有所察覺,也不讓情緒展露於表情或肢體,而盧卡則透過配樂傳達她內心幽微的轉變。
九寸釘樂團(NIИ)的特倫特雷澤諾(Trent Reznor)及阿提克斯羅斯(Atticus Ross)負責本片的配樂製作,善長結合電子與管弦樂的他們這次以契合 80 年代的雜訊音搭配吉他演奏。
當梅倫在學校、朋友家中,劇烈的雜訊音從電視與廣播中漫延而出,不協和感難以忽略,暗喻著她與社會規範的摩擦;而當她信任了李,一同踏上公路之旅,背景的吉他和弦也變得乾淨、單純而動人。隨之鬆弛的畫面彷彿進入梅倫的意識流,過去的回憶與路途的美景交疊,這是她首次放下了緊繃的神情。
在原著小說裡,蘇利是梅倫的爺爺,對於梅倫的追殺宛如吞噬兒子的農神薩圖爾努斯,殺死所有的後代才能消滅他身上的罪孽──身為噬人族。
編劇大衛凱嘉尼區(David Kajganich)在改編故事時,拿掉了蘇利與梅倫的血緣關係,卻沒拿掉親人基於血緣的怪罪,電影裡梅倫的雙親皆將隱瞞當作保護,述說實情以示訣別。父親在錄音帶裡期許:「希望妳能成為正常的女孩,擁有正常的煩惱。」;把自己關進精神病院的母親則試圖在重逢時刻吃了她。
電影裡的蘇利是第一位讓梅倫了解噬人族生存方式的陌生人,讓會吃人的她獲得了種族上的認同。然而蘇利的眼神、行徑、獵物組成的辮髮、第三人稱的自我稱呼都在提醒她,眼前的人與自己並不相近。
大衛的改寫解離了認同與關係間的差異:梅倫的父母在愛她的同時,否決著她的存在;而她即使與蘇利有所相似,可以用最狼狽的模樣共處,但她知道蘇利並非是個適合她共同生活的選項。這一切的差異都凸顯了,能夠與李相遇、相認同,是多麼地難能可貴。
骨頭與一切
小說裡的「bones and all」,是每個噬人族在吃人時總會吃下「骨頭與一切」,不留下任何痕跡,好讓故事更為驚悚,罪孽更加深重。但電影裡的噬人族只吃他人的血肉,吃下骨頭與一切的概念則在印第安納州遭遇兩位資深的噬人族才被提出,而後在李死去前的要求下被梅倫實踐。
透過故事的推演、梅倫與李的感情建構,盧卡與大衛讓小說中「bones and all」的恐怖設定成為電影裡最浪漫的一刻,說服觀眾放下自身的價值觀與成見,信服於他們之間愛的選擇。
「這部電影讓我有機會描繪那些做這極端行為的人,盡可能不去批評,而是成為他們。」盧卡說。
《骨肉的總和》在同類相食的架構下,不像《海底總動員》或《動物方程市》將肉食者視為必然需矯正的對象,塑造烏托邦的同時忽視最原始的渴望;也不像《肉獄》激烈地與現實條件撕扯,留下殘酷而無解的結論。
盧卡與大衛所述說的是更溫和而包容的想像,是像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改編自《小婦人》的電影《她們》,結局不再讓代表原作者的女主角喬馬區以自身的婚姻及愛情與世界的規則對抗,而是讓她遇上了愛人,在家中與姐妹們懷抱最美好的夢想。
或許在盧卡所建構的世界裡沒有烏托邦,也不存在全然美好的結局,《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艾里歐終將無法與奧利佛走在一起;《骨肉的總和》的梅倫也不可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最終他們都在靜置而漫長的鏡頭中放下過去,整理好自己,準備往下一段路途前進。
全文劇照提供:華納兄弟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電影最讓人感覺迷離且難以忘懷的,往往不是它涇渭分明的類別,而是其脆弱的一線之隔:介於虛構與寫實、主觀與客觀、敘事與歷史。克里斯・馬克在影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部作品,無疑皆屬這些不可被定義的邊界影像之作。
「無間地獄中,壽長乃大劫。」20年過去,香港的警匪傳奇故事在這三部電影中被濃縮精煉,展開成一幅使當代人深有所感的精神煉獄圖像,而我們等不及用各種方式重新體驗它。本文對三部曲進行回顧,梳理它極具戲劇張力的母題、《無間道》在雙雄觀點上的趣味,還有《無間道II》與《無間道III》個別異於前集的特點。
《五星饗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餚是沒有麵包的調味料。史洛威克說麵包是貧窮階級的食物,餐廳裡的賓客們都是上流人士,自然不能食用麵包以免損及他們的社會地位。這是史洛威克對於上流社會的嘲諷,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在這間餐廳裡,他(主廚)是唯一的老大,他的話語是唯一的標準,而賓客就是受他控制的傀儡。
許多女性下廚的原因往往先是由於義務,是擺脫不掉的勞動,只有部分幸運的女性能真正愛上這項工作,甚至不再將其視為工作、並找到成就感。茱莉與茱莉亞都是這樣的幸運兒,而《美味關係》將兩位的故事交錯呈現,看她們如何在生活的限制式裡面尋求最佳解答,讓烹飪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聲音與人生的目標。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電影最讓人感覺迷離且難以忘懷的,往往不是它涇渭分明的類別,而是其脆弱的一線之隔:介於虛構與寫實、主觀與客觀、敘事與歷史。克里斯・馬克在影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部作品,無疑皆屬這些不可被定義的邊界影像之作。
「無間地獄中,壽長乃大劫。」20年過去,香港的警匪傳奇故事在這三部電影中被濃縮精煉,展開成一幅使當代人深有所感的精神煉獄圖像,而我們等不及用各種方式重新體驗它。本文對三部曲進行回顧,梳理它極具戲劇張力的母題、《無間道》在雙雄觀點上的趣味,還有《無間道II》與《無間道III》個別異於前集的特點。
《五星饗魘》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餚是沒有麵包的調味料。史洛威克說麵包是貧窮階級的食物,餐廳裡的賓客們都是上流人士,自然不能食用麵包以免損及他們的社會地位。這是史洛威克對於上流社會的嘲諷,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在這間餐廳裡,他(主廚)是唯一的老大,他的話語是唯一的標準,而賓客就是受他控制的傀儡。
許多女性下廚的原因往往先是由於義務,是擺脫不掉的勞動,只有部分幸運的女性能真正愛上這項工作,甚至不再將其視為工作、並找到成就感。茱莉與茱莉亞都是這樣的幸運兒,而《美味關係》將兩位的故事交錯呈現,看她們如何在生活的限制式裡面尋求最佳解答,讓烹飪幫助她們找到自己的聲音與人生的目標。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寧靜的村落忽遭屠滅,舉目無親的他,抱著母親及好友的屍首,不知自己將何去何從。 洛瑪,一個遭逢橫禍卻倖存的男孩。 烏莉、烏列爾,一對被諭為神明化身的雙生子。命運牽引他們三人相遇,是真心交付,還是完美騙局? 若人生能夠重來,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是否會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喪屍的世界。 不確定是否被咬到就會被變成喪屍,但是如果家人有變成過喪屍,似乎會更容易受到血緣影響而成為喪屍。 在這個隨時都會拋棄人類身分的時代裡,人們為了活下去偶爾也會選擇吃喪屍肉,來維持生命力,甚至連喪屍都會互相撕咬彼此。
Thumbnail
在沒有任何期待下走進戲院, 從沒想到這部片還能給我驚喜, 這個系列原本是科幻驚悚片, 但卻透過猩猩部族的鬥爭 與殘存人類的求生過程, 開展一部隱喻種族差異的文明史詩。 我非常喜歡猩猩男一諾亞部族以「馴鷹」作為族群標記的設定, 就像蒙古人,後人聯想就是天下無敵的騎兵, 諾亞馴鷹的過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Thumbnail
關於野鹿的兩個隱喻,父親遭遇到的是前者──他才是那隻孤獨的困獸,被外鄉之人以善意逼迫讓渡一切的平衡。邪惡根本不存在,因為我們都被文化框架的善壓迫著,當有人用充滿敵意的自戀侵擾自身的平衡,為了保住安身立命之所,人不得不做出選擇。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我寧願自己是一匹狼,看著他這個人類就張開血口過去咬死他,然後拖著他的屍體到隱蔽的地方,獨自吃了他。」 最近讓淚點極高且莫名其妙的我爆哭的兩部作品,第一是電影《斷背山》,第二是小說《狼狗》。 兩者都是禁忌之愛。一個在過去,一個在現在,甚至是未來。
Thumbnail
電影未曾明確交代嬰兒的生理性別,那是被刻意留白的謎題。大腦作為器官,象徵了意識本身,同樣是中性的,直到那顆大腦被放入成年女性的肉身中。那些有關於女性的規訓,隨之降臨,如禿鷹一般東啃西咬。電影巧妙模糊貝拉(前世肉體)的原性別,藉以闡明性別的作用力,不只跟生理相關,更重要的是,又被放入怎麼樣的環境。
Thumbnail
結合身體恐怖和青春成長,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卻別忘了與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甚至希望發展成系列作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寧靜的村落忽遭屠滅,舉目無親的他,抱著母親及好友的屍首,不知自己將何去何從。 洛瑪,一個遭逢橫禍卻倖存的男孩。 烏莉、烏列爾,一對被諭為神明化身的雙生子。命運牽引他們三人相遇,是真心交付,還是完美騙局? 若人生能夠重來,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是否會選擇不一樣的道路?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喪屍的世界。 不確定是否被咬到就會被變成喪屍,但是如果家人有變成過喪屍,似乎會更容易受到血緣影響而成為喪屍。 在這個隨時都會拋棄人類身分的時代裡,人們為了活下去偶爾也會選擇吃喪屍肉,來維持生命力,甚至連喪屍都會互相撕咬彼此。
Thumbnail
在沒有任何期待下走進戲院, 從沒想到這部片還能給我驚喜, 這個系列原本是科幻驚悚片, 但卻透過猩猩部族的鬥爭 與殘存人類的求生過程, 開展一部隱喻種族差異的文明史詩。 我非常喜歡猩猩男一諾亞部族以「馴鷹」作為族群標記的設定, 就像蒙古人,後人聯想就是天下無敵的騎兵, 諾亞馴鷹的過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Thumbnail
關於野鹿的兩個隱喻,父親遭遇到的是前者──他才是那隻孤獨的困獸,被外鄉之人以善意逼迫讓渡一切的平衡。邪惡根本不存在,因為我們都被文化框架的善壓迫著,當有人用充滿敵意的自戀侵擾自身的平衡,為了保住安身立命之所,人不得不做出選擇。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我寧願自己是一匹狼,看著他這個人類就張開血口過去咬死他,然後拖著他的屍體到隱蔽的地方,獨自吃了他。」 最近讓淚點極高且莫名其妙的我爆哭的兩部作品,第一是電影《斷背山》,第二是小說《狼狗》。 兩者都是禁忌之愛。一個在過去,一個在現在,甚至是未來。
Thumbnail
電影未曾明確交代嬰兒的生理性別,那是被刻意留白的謎題。大腦作為器官,象徵了意識本身,同樣是中性的,直到那顆大腦被放入成年女性的肉身中。那些有關於女性的規訓,隨之降臨,如禿鷹一般東啃西咬。電影巧妙模糊貝拉(前世肉體)的原性別,藉以闡明性別的作用力,不只跟生理相關,更重要的是,又被放入怎麼樣的環境。
Thumbnail
結合身體恐怖和青春成長,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卻別忘了與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甚至希望發展成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