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影評/《日麗》(Aftersun),2022

對《日麗》最為精確的稱讚大概就是Queens的Under Pressure這首歌就彷彿是為這部電影而生般地完美契合著這對父女,這是個多麼私人到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共情的回憶,Charlotte Wells也只需重構出她回憶中的父親,然而那台DV卻彷彿也代表著所有靈魂之窗探進了導演的腦海回憶,但《日麗》絕非只是膚淺的舊地重遊,而是藉一個回憶錄去循著影像中的蛛絲馬跡,探索父親的傷痕,和那些彼此不理解的隔閡。
Charlotte Wells對影像調度可謂十分捻熟,多次透過剪影、倒影、鏡像、空間分割甚至是固定鏡頭讓我們看見父親在影像上的兩個面貌,然而這些沉著冷靜的鏡頭之下,我們瞥見的皆是父親的憂鬱神情,乃至於最後那場過生日的戲碼,空間感更是延伸到了山頭和山底,即使是生日我們仍能體會到父女之間的距離。但《日麗》並不是如史匹柏在《法貝爾曼》當中透過拾起攝影機來紀錄下家庭傷痕,而是透過這些不經意的影像拼湊過往,這些影像出現在現實和夢中,映照著這趟旅行的重要性。
或許前半段那些生活切片看似過於瑣碎,但這其實同時呈現的是記憶的不連貫性,那些記憶中有著自己父親的畫面便是Charlotte Wells選擇聚焦的,創作者本身越想要重新認識自己的父親,這些瑣碎就越顯得真誠,當時間的線性被錄像所擊碎,那我們也隨著導演的影像進入了只有她構築出只有她和父親的那個世界中。
我想到了最後或許我們也無從得知這些憂傷源自於何處,每多看一次都也只能透過想像去建構父親的角色脈絡,導演和觀眾留下的情緒是無法被一一訴說的千言萬語,雖和父親的沉默寡言成了對比,但我想Charlotte Wells也用盡了情感投注並探索著他們之間的感情,在女兒睡覺和父親視角的情緒狀態也宛如天壤之別,女兒的熱情燃起了父親對生命的熱忱,然而道別後又會是如何?我們無從得知。而這段回憶之所以珍貴也早已是旅程後的事情,那也僅止於我們的想像,唯有導演欲和觀眾分享的這些私人回憶才是唯一真實的事物。
在底片顯影的過程、不斷穿插的舞蹈中,父親都彷彿在和另一個自己和解,一個年輕的自我和自己掙扎、和自己女兒的隔閡一一被打破,於是在Under Pressure一曲響起後父親也掙脫了一直以來的束縛和女兒留下了最後一支舞,女兒向父親揮別、鏡頭轉向觀看著這段錄像已成年的女兒,再轉向關閉DV走向長廊的父親,此時的女兒或許也正處父親的而立之年,但父親或許也早已離去,時間和空間在此刻再次被打破——記憶和現實的彼此在此刻交疊,在影像上打通了兩者,但終究只不過是記憶中的吉光片羽,到了此時此刻,這個完美的收束昇華了所有生活切片,DV關閉後卻也難以抽離這樣的影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