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轉譯團】陳令洋:掛在臂上的身分記號 ──黃純青「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臂章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黃純青曾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委員。(藏品/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和國民政府說兼愛非攻的道理】
文人黃純青曾經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委員。他深知把地位、身分掛到身上究竟代表什麼樣的責任和代價。
*本文雖立基於真實史料,但摻雜有個人主觀想像與臆測,不同於嚴謹的研究論述,請小心服用。
臂章理所當然要別在手臂上作為身分識別之用,但黃純青拿到這塊布做的臂章的時候,他不禁想起剛才在路上發生的事,有些後怕,於是愣了一下才戴上。但他沒有猶豫太久,畢竟自己是省參議員。在這場會議中,有經常在省議會裡一起聯合提案的好夥伴王添灯,而官方派來的與會人士也是他過去在議會裡常質詢的行政首長們。在這些人面前,他總不能表現得畏首畏尾。
這塊臂章上寫著「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上頭蓋著「臺灣省臺北市參議會關防」,他的編號是第拾號。這幾天中山堂出入的人員有些混亂,有塊臂章在手,有利於辨別身分、方便進出,但也等於被做了某種記號。大大小小的勳章黃純青拿過無數,他深知把一種地位、身分掛到身上究竟代表什麼樣的責任和代價。
黃純青,《二二八日記》中,寫有「省參議員黃純青」內容的文稿。(藏品/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過去日本政府發給他勳章的時候,他幾乎沒什麼猶豫。活到七十幾歲了,回頭去看他也不後悔,反而更堅信自己的做法是對的:要那樣打打殺殺去跟政府對抗,是一無所有的人才做的事。以他的能力可以做些超越對立的事情,兼愛非攻,維持地方民眾安定生活、產業穩定運作,利己也利他。能對自己這麼有自信倒也不是沒有原因,他的這輩子不算好運,但還真沒遇上讓他無法解決的事情。
黃純青童年時,臺灣還是由清國統治的時代,他的故鄉──樹林,那時候還叫做「海山堡彭福庄」。他受的是私塾教育,書房老師教他讀四書五經,他學得很快,但這種知識對他來說其實沒什麼吸引力,他真正有興趣的書是《墨子》。由於老師上課教的都是孟子距楊墨的那一套,這書他只能趁半夜偷偷地讀。[1]他不喜歡禮儀跟階級,但他常常夢想有一天會有一個主張人人平等、兼愛非攻的人站上高位,獎賞那些和自己相同主張的人,懲罰那些造成爭端的人。
不過他還是很用功,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寫出色的八股文。縱使對這種制度百般不滿,但如果人生照這個節奏走下去,總有天也會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吧。但沒想到二十歲的時候,清國因甲午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把他原本的規劃都給打亂了。鄉里間有些人自發去跟日本人打仗,他也一起加入,跟著偷襲過日軍幾回。但是義勇團人數少武器又不精良,打完就跑成不了什麼氣候。而打先鋒的那批人更是在六月初的一個早晨,突然被日軍包圍、迅速剿滅;同鄉人去幫他們收屍下葬的時候,黃純青也跟著大家去看,十三個人一字排開,直挺挺地躺著,說是浴血奮戰,但其實看得出來沒經什麼打鬥就中彈身亡。他骨子裡還是很尊敬這些人,但他馬上就知道,要在這個政權的統治下活命,不能這樣搞。[2]
他背著年邁又生病的父親避走了一陣,待風頭過去,就返鄉做起生意。他娶了樹林望族的女兒為妻,日本政府邀請他擔任樹林區長,他馬上就答應。幾年後他和岳父找了一群有錢人出資成立「樹林製酒公司」,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甚至打響了樹林地區「老紅酒」的名號(即現今知名的「紅露酒」)。他很慶幸自己沒有被儒家那套忠孝仁義的思想綁架,能看出藏在冠冕堂皇的語言背後真實的社會規則──有經濟實力、懂得適時妥協,才能保有自己的堅持。比方說,他本人堅持不講日本話,但是日本人要推動「國語」,他還是幫忙蓋國語傳習所;政府想要開道路,也對地方發展有益,他就有本事籌到錢來開。必要的時候,他也能在一定程度內跟政府唱一點反調。1931年時,日本因本土連年豐收限制臺灣米銷往日本,嚴重影響臺灣經濟,他便和林獻堂等人一起組織「反對限制臺米移入內地期成同盟」,以臺北州代表的身分去東京和日本首相齋藤實交涉,最後使日人收回成命,改為按月移入。正是這樣的進退得宜,他的人生一帆風順,當過鶯歌庄長、臺北協議員、樹林信用組合長,甚至連總督府評議員都當過了。
本來他以為這輩子的巔峰已過,能看的大風大浪也看得差不多了。於是在1941年他六十六歲那年決定辭去所有公職,開始回到位在圓山的宅邸「晴園」過退休生活,在躲空襲之餘,則寫詩追憶自己二十歲以前的似水年華。他雖然用古體詩寫作,但不喜歡那些結構嚴謹讀起來文謅謅的詩;他喜歡用很口語的句式,再搭配很多註釋去勾勒年幼時的鄉土風情──他也曾經有藝文夢,1934年第一回臺灣全島文藝大會他還曾是大會議長,只可惜會議中的「與漢詩人聯絡案」遭到新文人陣營的否決,不然他可能還想用藝文活動做更多事。
只是他萬沒想到自己七十歲的時候,臺灣又換政權了──日本政府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日治時期一起做過點事情的朋友,紛紛投入地方民意機關的選舉。黃純青也忍不住復出,投入省參議員的選舉,並且於1946年當選。縱使年過七十,他在議會裡的表現仍然十分積極,在他擔任第一屆省參議員的期間(1946-1949),一共留下了168項提案跟98次的質詢紀錄,[3]議題含括地方自治、教育、財稅、經濟等議題。雖然他也漸漸感覺到這個新來祖國政權不如原本想像的美好,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一無所有人的,他有能力超越民眾與官方的對立,讓大家兼愛非攻。
可惜人生並不如此順利,他也終於遇上了難解的問題。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在他的記憶中,他是在3月2日他接到了市參議會打來的電話,要他去中山堂參加會議,共商二二八事件後續的處理方式,會議的結果就是他跟著黃朝琴、王添灯、杜聰明等8個人一起去見陳儀。陳儀看起來也態度良好,答應要解除戒嚴、釋放被捕的民眾,而且大家還在陳儀的面前決議好要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治安也交由處理委員會負責。
無題名手稿:「今回發生緝菸不幸事件...」(藏品/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無題名手稿:「今回發生緝菸不幸事件...」(藏品/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3月4日早上他又接到電話請他前往中山堂參加處理委員會的會議。
10點鐘,他從圓山的晴園出門乘人力車前往中山堂,走到北門附近的時候聽到機關槍槍聲大作,沿街民眾紛紛趴下,他在車上心想這下死定了,心臟差點從嘴巴裡吐出來。
二十分鐘後,黃純青出現在中山堂的處理委員會。進入會場時,有人發給他一個處理委員會的臂章,辨別身分用的。他知道這回的事件遠比以前遇過的任何衝突都難解,他掛上臂章,準備去跟那些官員們說說兼愛非攻的道理。
★ 作家小傳
黃純青(1875-1956),傳統漢詩人,而且是少數經歷過清領、日治與戰後的文人。日治時期參與儒墨論戰、提倡臺灣話文之事,已為文學史家所樂道。但他同時是當年重要的實業家與政治人物,戰後更以71歲高齡當選第一屆臺灣省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是他戰後政治生涯的分水嶺,事件後雖曾被警務處列名造冊為「主犯」,但仍躲過一劫,後轉向文獻工作,且繼林獻堂之後擔任臺灣省文獻會主委。
★ 自我介紹
陳令洋 清大臺文所碩士,興趣是詩與書法。
[1] 黃純青的《晴圓詩草》中有〈戒讀墨子〉一詩:「獨尊儒學課兒童。斥墨排楊道不同。夜靜焚膏偷讀墨。先生戒勿異端攻。」
[2] 本段依黃純青〈民族英雄樹林十三公抗日成仁紀念碑文〉(1955)一文,摻雜個人主觀臆測改寫而成。
[3] 見陳肇萱〈從「街庄」到「鄉鎮」:黃純青與戰後初期臺灣的地方自治(1945-4956)〉,《「臺北州建州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集》(2020),頁1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鹹味僅剩回憶】 王登山的詩,嚐得到海港的鹹味,骨子裡藏有浪子性格,卻心繫故鄉的鹽田。這樣的詩人,為何在戰後卻銷聲匿跡?
【與大河人生的相遇】 1979年,作家東方白的訪談對象問起以她為原型的小說,要多久才會寫完?東方白參考以往寫作的時間評估了一下,最後回答:三年。 「三年?」年事已高的她驚呼,「我早就死翹翹ㄚ!」 他們誰都沒想到,真正完稿已是十年後。
【不完美的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你們的眼神讓人受傷】當我抵達林家大宅時,他們就像看動物一樣打量著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埋藏於地層下的火光】 擔任記者和自身年幼孤身遷臺的經歷,讓王默人看見了社會底層的現實。那些最真實的事物往往最冷酷,然而卻也最重要。他一方面對於這股關注現實的寫作風氣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卻也對報導文學會如何發展感到擔心。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當鹹味僅剩回憶】 王登山的詩,嚐得到海港的鹹味,骨子裡藏有浪子性格,卻心繫故鄉的鹽田。這樣的詩人,為何在戰後卻銷聲匿跡?
【與大河人生的相遇】 1979年,作家東方白的訪談對象問起以她為原型的小說,要多久才會寫完?東方白參考以往寫作的時間評估了一下,最後回答:三年。 「三年?」年事已高的她驚呼,「我早就死翹翹ㄚ!」 他們誰都沒想到,真正完稿已是十年後。
【不完美的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你們的眼神讓人受傷】當我抵達林家大宅時,他們就像看動物一樣打量著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埋藏於地層下的火光】 擔任記者和自身年幼孤身遷臺的經歷,讓王默人看見了社會底層的現實。那些最真實的事物往往最冷酷,然而卻也最重要。他一方面對於這股關注現實的寫作風氣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卻也對報導文學會如何發展感到擔心。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國家人權委員會所發布的「人權影片系列」,以二二八及白色恐怖中的受難者為核心,採訪其家屬、有關人士,加以檔案的回顧,試圖還原案件的完整敘事。在邱乾耀事件中,影片中先是聚焦在他民選官員的身份,邱乾耀以無黨籍身份參選,高票當選為苗栗通霄鎮鎮長;後以藏匿共產黨員為罪名,在經歷審判後被執行槍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看著各組目前的自我介紹進度,刀哥跟旗哥是已經確定無法第二輪,他們果決放棄,直接去跟負責該組的幹部講著,這一輪完畢就可以跟他們打暗號了。小湯自介完後,輪到了周勝燦。「我叫周勝燦,一年八班。我是在新生訓練上看到儀隊的介紹有些心動⋯⋯然後⋯在社團博覽會在攤位讓何恆豪⋯⋯」他看了一眼恆豪,「拉住,填寫了入社
上 抗日勝利,還都南京的那一年,我們住在大方巷的仁愛東村,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里。在四川那種閉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數,驟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處的古迹,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那時偉成正擔任十一大隊的大隊
Thumbnail
湯德章(1907-1947),一個險些就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字。他曾經是效忠日本的警官,也曾經是為台灣人對抗日本的律師;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革命軍以暴徒之名槍決而亡。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國家人權委員會所發布的「人權影片系列」,以二二八及白色恐怖中的受難者為核心,採訪其家屬、有關人士,加以檔案的回顧,試圖還原案件的完整敘事。在邱乾耀事件中,影片中先是聚焦在他民選官員的身份,邱乾耀以無黨籍身份參選,高票當選為苗栗通霄鎮鎮長;後以藏匿共產黨員為罪名,在經歷審判後被執行槍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看著各組目前的自我介紹進度,刀哥跟旗哥是已經確定無法第二輪,他們果決放棄,直接去跟負責該組的幹部講著,這一輪完畢就可以跟他們打暗號了。小湯自介完後,輪到了周勝燦。「我叫周勝燦,一年八班。我是在新生訓練上看到儀隊的介紹有些心動⋯⋯然後⋯在社團博覽會在攤位讓何恆豪⋯⋯」他看了一眼恆豪,「拉住,填寫了入社
上 抗日勝利,還都南京的那一年,我們住在大方巷的仁愛東村,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里。在四川那種閉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數,驟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處的古迹,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那時偉成正擔任十一大隊的大隊
Thumbnail
湯德章(1907-1947),一個險些就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字。他曾經是效忠日本的警官,也曾經是為台灣人對抗日本的律師;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革命軍以暴徒之名槍決而亡。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