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思是,對烏克蘭來講,俄國集結超過20萬以上的地面部隊,進攻訊號太過強烈,烏克蘭在政治上要展開動員,徵集後備部隊加強防守,就不會遇到太大反抗。烏軍守備隊每多1人,等同俄軍要多3人才能抵銷優勢,基輔方面只要多1個旅,俄軍多出的數千兵力就失去意義。
上週提到慘劇,慘劇又是什麼,難道不是指俄軍「三日亡烏」的失敗?
只看戰爭成敗沒有檢討意義,讓我們看一下戰場實際狀況。
首先,是發起攻擊的天候,眾所皆知烏克蘭平原適合裝甲部隊進攻,但爛泥巴將會是坦克的惡夢,故要等天氣放晴很久,地面曬到乾,或是冬季地面結冰夠硬。
但這種說法就跟台灣海峽只有固定幾天可以渡海一樣,大家都知道就沒有意義,有人曉得其實根據時間氣象不同,即便是東北季風的冬天,海峽也是可能偶爾出現適合登陸的天候?(是不長啦)
情報傳遞遲緩慘劇一:俄軍難以應變天候地理的變化
筆者問過大致曉得哈爾可夫一帶地形的人,上段講的「原則上」都成立,實際上還要看土壤軟硬度、土質、含水量很多細節。也就是看起來已經結冰的地面,承重力只能給卡車過,坦克就是陷下去,反之有些道路則會因為高低差,還真可以給裝甲車開。
一句話,沒在當地待夠久,不曉得每年天氣差異,是否會對地面產生多大影響,就無法正確規劃裝甲部隊的進攻路線。實際上的情況是,俄軍並沒有特別笨,堅持要選擇走大馬路,而是小路經過探勘、實際走訪後,才知道去年可以通過的地形,今年已經不可以了。
上篇的再講一次,裝甲車輛很重,卡車能過不代表坦克可以。
這導致許多的進攻計畫,都需要臨時重新制定。並非俄軍軍官無能至極,而是情報收集的遲緩,導致修正作業來不及,至少趕不上進攻計畫,且俄國士官素質與軍官落差甚大,除了少數軍官,多數人都不具備制定計劃的能力,進一步壓垮參謀作業。反過來說,烏克蘭守軍都是在地人,有些人經營戰場很久,對這些細節非常清楚,這對數量較少的守軍來說就是優勢,可以集中火力在能夠進攻的路線上。
而情報作業的遲緩,正好就是俄軍這次戰力估算失誤的點。
慘劇二:俄國先進軍隊,遭最傳統的機動分散戰術破解
傳統上,考慮到俄國強大的空軍(註)戰力,要打擊相對落伍的烏克蘭防空部隊,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才是。這並沒有估算錯誤,錯的是沒把烏克蘭反制手段算進去,對付有強大空中實力的敵軍,防空部隊又該怎麼應付?
非常老的辦法,以阿戰爭就做過,直接把防空車輛開走就可以。
是的,就是這麼簡單,分散式、機動式防禦。因為敵軍要確認我方防空車輛位置,必須要經過「偵查」的過程,從衛星照片、高空偵察機乃至於地面無人機或是間諜的回報,從位置的回傳到空軍可以發起反擊時間要多久,這才是攻擊成功的關鍵,不是較新的裝備就一定贏。
那麼,俄國在「偵查–回傳–攻擊」屬於烏克蘭後方的防空、砲兵部隊流程上,一輪需要多久時間?平均一天以上,重點作戰地區加強傳遞速率,也要好幾個小時。而在一般戰況下,據說有些地方要兩天到三天,完全不像是軍事第二大國的表現。烏克蘭的防空車輛,照這個時間去看,只要每12小時移動再隱蔽,俄國空軍根本就抓不到。而烏克蘭深知自己防空雷達的老舊,一開機就會被鎖定,所以採取更老式的聯防策略,加強橫向聯繫,由不同車輛雷達偵照跟攻擊,降低開機時間。
有人在開戰初期,曾說
反輻射飛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顯然是把武器效能看太重,忽略掉怎麼使用的問題。在不知道「現在」敵人防空飛彈在哪裡的前提下,我們得要有很勇敢的駕駛員,編隊接近危險空域,且敵人開機跟發射飛彈時間都很短,全程要保持高度緊張。別鬧了,這跟確定敵人在哪個位置附近,可以保持特定方向的警戒感是完全不同。
那麼,美軍這個流程時間要多少?低於1個小時,在伊拉克等沒有空中威脅的地方,使用無人機全程監控的任務,可以壓到15分鐘以下。
慘劇三:進攻路線單一,長蛇大軍遭側面攻擊輕易截斷
俄羅斯這個情報作業遲緩的問題非常嚴重,現代化戰爭的概念很講求聯合作戰,地面部隊的前進要仰賴空中打擊,先一步摧毀敵軍的遠程砲火。當俄國空軍無法做到摧毀烏克蘭砲兵,連壓制防空都不全面的情況下,戰力計算本就該打折,原本加權計算5倍的戰力,失去空中支援後可能降到只有2倍,還發起進攻自然是容易失敗。
而情報遲緩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即將進行作戰的軍官,收到的一直都是演習訊息,對進攻烏克蘭毫無準備,就會對要面對的地理特色一無所知。別說是掌握烏克蘭的守軍位置、防線強度,最基本的地形地貌都會掌握失準。
例如,基輔戰役的北方攻勢,大家應該還記得連綿數十公里的車隊吧,某方面這表達了冬天不夠冷,所以必須仰賴公路。另一方面,有觀察家看到這現象後,就斷定俄國的北方攻勢注定失敗,道理又在哪?
道理在,俄國不熟悉地形,或是嘗試過越野,但都會遇到前進阻礙,所以只能擠回道路上;阻礙可能是天然也可以是人為。總之,長長的車隊,遇到烏克蘭守軍側翼攻擊,非常容易被切斷,在資訊不足的慌亂中,俄軍大量棄車逃亡,這是已發生的事實。
慘劇四:進退失據喪失戰鬥意志,遭烏軍以寡勝多
更慘的是,烏克蘭打開水壩,把聶伯河支流截斷的河水放流,數百平方公里的河岸地區從農地變沼澤,就算俄國軍官手上有精確地圖,也不能用了。顯然俄國沒有事前估算到這步,不然攻陷水壩避免此事應該列作第一要務。
所以,為何切斷車隊就會這樣?
各位讀者請想像一下,你塞車在省道上,前後將近一公里的車陣,你會知道最前面跟最後面發生什麼事情嗎?不會嘛。那前後100公尺的會知道嗎?視線良好才會吧。
俄軍被伏擊的車隊規模都不會很大,屬於連級規模,前後就是幾百公尺的長度,當前後車輛被擊毀,周圍都是樹林,感覺四面八方都有攻擊,躲哪裡都不是,裝甲車前進無門後退無路,一離開道路就是陷入爛泥中,換你是士兵會怎麼辦?恐慌會促使你依照本能棄車逃亡,爛泥巴說爛,那是對裝甲車而言,穿軍靴的士兵要通過倒是還好。
這也是在烏東的進攻,只要地面狀況良好,俄軍能夠把裝甲部隊展開的攻勢,烏克蘭都很辛苦、幾乎都吃敗仗的理由,也是為何高地、城鎮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原因。只要離開這些地形,面對一整排的坦克,自己拿不出反擊的火力就是找死。而在自家地形熟悉的地方,我方坦克還可以一個打十個,好幾個流出的影片都能證明,俄軍進入不熟悉的城鎮,連被烏軍坦克偷襲哪邊都不知道。
註:這裡指的是俄國2015年把空軍跟太空防衛軍合併後的
航空太空軍,作者為了不讓軍普文章的名詞過度複雜,所以沿用傳統空軍的稱呼,此系列文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