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可以做的是,站在比較高的位階,用各種統計數據,客觀的資料,呈現這些行業的面貌。人力資源網站,行政院主計處,這些東西很多。因為你的階級可以指導學生,會比家長說較有效。家長基本上只有在自己本身,就具備較高的社經地位時,可以有效的壓制○○發大財論點。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第一種就是職業,若家長的職業是勞工,那即便拚了命灌輸子女「成績好去念理工科當工程師」,得到的回饋也會是負面的。因為子女會覺得,爸媽又不是工程師,學歷也不怎樣,「他哪會懂」。以己身專業做教材,釐清兒女迷惘
這狀況在小學還好,進國中後就很嚴重,因為這是同儕影響大的時期,當學生在班上發現,有同學家長真的就在科技業工作,還是主管欸。那家長無論說什麼都沒有用。
所以,做家長的重點不是在說教,是不要講超出自己領域太多的東西,以免給子女一種「你就不懂還硬要說」的印象。通常筆者建議,勞工家長就只要講你自己工作場所的狀況就好。像是做這行大多學歷是什麼,需要哪些基礎技能,又可能遇到什麼情況,薪資水準在哪裡,未來的發展如何。
進一步說,解釋經理的學歷是什麼,怎樣才會升主管,管理階層要面對的責任是哪些。不要只說廠長薪水很多都不幹事,自己的抱怨千萬別當成教育內容,在某一行久了,照理說是能理解,管理階層實際要面對的情況。
請誠實以對。
筆者是建議大家都要精進自己,好比台灣的印刷電路板業,技術可說世界一流,若家長你就在其中,無論是作業員還是行政,都可以替小孩上課。上什麼課?電路板的上中下游,供應商是哪些,代工廠在哪裡,不同廠家的工作環境,收入水準如何。
不要只說「好辛苦別來,以後去當公務員吹冷氣。」
這種話講久了,以後只會得到一個覺得當公務員就該吹冷氣,正事都不幹的小孩。
- 編:當年確實是這樣,所以更不該變相鼓勵小孩也這樣。
誠實應對別吹牛,身教能加強言教正當性
當孩子問你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職涯該怎麼辦?說不知道,會去問問有沒認識的叔叔阿姨就好。如果夠熟,找個時間去拜訪更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讓小孩覺得父母親常常唬爛,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步驟。
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怎麼小孩長大後都不聽話了,筆者自己的經驗是,跟學生聊過後,會得到一個「爸媽會亂講話」的結論。當學生認為自己父母很會唬爛,不懂裝懂,麻煩就大了。會吵架的還好,不說話不溝通的才糟糕,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不是決定以後只聽網友建議。
父母的影響在中學開始大幅衰減,只是平均值,如果家長自己兢兢業業,專業負責,給子女一個「爸媽很盡責在自己的工作上,非常專業」的印象。那麼子女就算在叛逆期,還是會給予父母很高的尊重。
具體來說,家長的學歷高低有最直接的影響,亮出一張碩博士證書,告訴孩子「你爹娘就是這行的專家,那個油土伯在唬爛」,會比你解釋一小時為何網路上資訊很假,有效的太多。
很權威?呃,你就是權威,為何不可以權威。
像筆者就是正規科學訓練,有牌的科學家,遇到小孩拿科學影片來求證,直接打爆不會有問題。因為他很清楚,他爹的物理程度在哪裡,至少網路上那個看來很懂的比不過他爹。
不分行業皆應正面引導,抱怨工作嘲諷他行最不該
當然,權威完後,要正式、精確的解釋為何不是這樣,筆者跟認識的老師,會仔細解釋,有時候還會做點小實驗去證明,小孩久了就會知道,父母沒有在騙人,而且是專業的。這種權威建立起來,後面即便你沒解釋太多,孩子也不會直接否定。
筆者見過不少例子,就是只有權威沒有解釋,就變成威權,小孩只想革命。
接下來的部分,有點語重心長,我們常說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行業,但實際上真的有差。
就我們的經驗來說,家長自己是不是專家,有沒有認真的對孩子解釋,建立專業權威的印象,非常的重要。這在小孩上中學後,有職涯困擾時,會提供非常強大的助力。
這個專業不是指高學歷,即便你從事農牧漁業,也可以很正面。就老實的解釋這行的狀況就好,千萬不要抱持著「這行好苦,以後不要讓他來」,開始亂講話。不管是說自己這行多糟糕,還是吹噓其他行業多好賺,通通是負面的。
學生到學校後會發現家長在騙人,尤其是常態編班下,學生在公立學校,很容易碰到各行各業的人。
信任一旦失去,很難再挽回。

這不是只有家長,各位老師也是,不知為不知,別硬是為了要塑造老師的形象,談論自己也不知道的行業。
更糟的是還給予正負面的標籤。
下一篇來談學生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