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中學生對未來的迷惘與幻想(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師可以做的是,站在比較高的位階,用各種統計數據,客觀的資料,呈現這些行業的面貌。人力資源網站,行政院主計處,這些東西很多。因為你的階級可以指導學生,會比家長說較有效。家長基本上只有在自己本身,就具備較高的社經地位時,可以有效的壓制○○發大財論點。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第一種就是職業,若家長的職業是勞工,那即便拚了命灌輸子女「成績好去念理工科當工程師」,得到的回饋也會是負面的。因為子女會覺得,爸媽又不是工程師,學歷也不怎樣,「他哪會懂」。

以己身專業做教材,釐清兒女迷惘

這狀況在小學還好,進國中後就很嚴重,因為這是同儕影響大的時期,當學生在班上發現,有同學家長真的就在科技業工作,還是主管欸。那家長無論說什麼都沒有用。

所以,做家長的重點不是在說教,是不要講超出自己領域太多的東西,以免給子女一種「你就不懂還硬要說」的印象。通常筆者建議,勞工家長就只要講你自己工作場所的狀況就好。像是做這行大多學歷是什麼,需要哪些基礎技能,又可能遇到什麼情況,薪資水準在哪裡,未來的發展如何。

進一步說,解釋經理的學歷是什麼,怎樣才會升主管,管理階層要面對的責任是哪些。不要只說廠長薪水很多都不幹事,自己的抱怨千萬別當成教育內容,在某一行久了,照理說是能理解,管理階層實際要面對的情況。

請誠實以對。

筆者是建議大家都要精進自己,好比台灣的印刷電路板業,技術可說世界一流,若家長你就在其中,無論是作業員還是行政,都可以替小孩上課。上什麼課?電路板的上中下游,供應商是哪些,代工廠在哪裡,不同廠家的工作環境,收入水準如何。

不要只說「好辛苦別來,以後去當公務員吹冷氣。

這種話講久了,以後只會得到一個覺得當公務員就該吹冷氣,正事都不幹的小孩。

  • 編:當年確實是這樣,所以更不該變相鼓勵小孩也這樣。

誠實應對別吹牛,身教能加強言教正當性

當孩子問你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職涯該怎麼辦?說不知道,會去問問有沒認識的叔叔阿姨就好。如果夠熟,找個時間去拜訪更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讓小孩覺得父母親常常唬爛,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步驟。

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怎麼小孩長大後都不聽話了,筆者自己的經驗是,跟學生聊過後,會得到一個「爸媽會亂講話」的結論。當學生認為自己父母很會唬爛,不懂裝懂,麻煩就大了。會吵架的還好,不說話不溝通的才糟糕,你根本不知道他是不是決定以後只聽網友建議。

父母的影響在中學開始大幅衰減,只是平均值,如果家長自己兢兢業業,專業負責,給子女一個「爸媽很盡責在自己的工作上,非常專業」的印象。那麼子女就算在叛逆期,還是會給予父母很高的尊重。

具體來說,家長的學歷高低有最直接的影響,亮出一張碩博士證書,告訴孩子「你爹娘就是這行的專家,那個油土伯在唬爛」,會比你解釋一小時為何網路上資訊很假,有效的太多。

很權威?呃,你就是權威,為何不可以權威。

像筆者就是正規科學訓練,有牌的科學家,遇到小孩拿科學影片來求證,直接打爆不會有問題。因為他很清楚,他爹的物理程度在哪裡,至少網路上那個看來很懂的比不過他爹。

不分行業皆應正面引導,抱怨工作嘲諷他行最不該

當然,權威完後,要正式、精確的解釋為何不是這樣,筆者跟認識的老師,會仔細解釋,有時候還會做點小實驗去證明,小孩久了就會知道,父母沒有在騙人,而且是專業的。這種權威建立起來,後面即便你沒解釋太多,孩子也不會直接否定。

筆者見過不少例子,就是只有權威沒有解釋,就變成威權,小孩只想革命。

接下來的部分,有點語重心長,我們常說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行業,但實際上真的有差。

就我們的經驗來說,家長自己是不是專家,有沒有認真的對孩子解釋,建立專業權威的印象,非常的重要。這在小孩上中學後,有職涯困擾時,會提供非常強大的助力。

這個專業不是指高學歷,即便你從事農牧漁業,也可以很正面。就老實的解釋這行的狀況就好,千萬不要抱持著「這行好苦,以後不要讓他來」,開始亂講話。不管是說自己這行多糟糕,還是吹噓其他行業多好賺,通通是負面的。

學生到學校後會發現家長在騙人,尤其是常態編班下,學生在公立學校,很容易碰到各行各業的人。

信任一旦失去,很難再挽回。

raw-image

這不是只有家長,各位老師也是,不知為不知,別硬是為了要塑造老師的形象,談論自己也不知道的行業。

更糟的是還給予正負面的標籤。

下一篇來談學生的迷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7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15
同人活動變成現在主流活動之一,社會偏見也沒那麼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早年參與者,是希望社會接納次文化,並先做出犧牲,多年後自己也成年,有經濟基礎,可以跟多方對話,最後融入到整體文化中。
Thumbnail
2025/04/15
同人活動變成現在主流活動之一,社會偏見也沒那麼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早年參與者,是希望社會接納次文化,並先做出犧牲,多年後自己也成年,有經濟基礎,可以跟多方對話,最後融入到整體文化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