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果,筆者順利從醫技系畢業,而且通過實習,並考過醫事高考。是法定上合格的醫檢人員。
我是個很能唸書的人,在學期間,醫檢的學理知識並不會讓我有多大的壓力(以有把握通過國考的程度來說)。可惜的是,從大二開始,我就很清楚的發現:
我做實驗會有點手抖……拿micropipette吸取時會抖一下,吐的時候還會再抖;於是我加入實驗室,幫老師做基礎實驗(這也是一個可以分享的話題),盡可能地練習實驗。
結果就是,我的手抖還是沒改善,但我已懂得利用手指間的互相輔助,減少手抖的影響(比方說,右手拿pipette時,左手無名指扶一下它求穩住,這個方法也適用在會手抖的牙醫或外科醫生上……手抖需要更多練習,但可以巧妙利用其他沒用到的手指來互相幫助)
我記得,那時我做實驗的手勢,看上去頗有架勢,結果唬到了少做實驗的同學。
總而言之,手抖一案就這樣被我克服了。
故事的下一章,是大三開始的抽血課,容易緊張又自知必定手抖的我,果然第一堂課就悲劇:抽血者緊張、被抽者也緊張、一群看好戲的共同學習者喧鬧,這些因素互相加成,使我換採血管時,被抽者血流如注……
我該多練習,我深知如此。
可是要找誰的血管給我練呢?這可不是我單方面就能進行的練習,學校有假的抽血手給學生練習,我去用一次就放棄,感覺完全不一樣,也沒法練找血管位置
找實驗室要被犧牲的小鼠練習,是我想到的次佳方法,至少要熟悉下針的感覺。
起碼達到降低緊張感的目的。
偶爾願意被我抽的血牛已經被我練得千瘡百孔?
大三的課程因為班上人數多的關係,所以按表操課是不可能每人每週抽,我記得我是大約一個月在課上抽一次。
每次都是進步、退步、進步、退步的感覺,就到學期末,考抽血時,我就找到班上最好的朋友,她知道我的問題,也清楚抽血扎針不過一下刺痛,並不會造成什麼大事…...(我想好好向廣大群眾宣揚,正常人扎個針、流個血根本不會怎樣!如果被抽血者一直亂動跟給抽血者壓力,只會更痛!但還是不會怎樣!抽血後的瘀青,也跟抽血技術無關!是被抽血者沒壓好的原因居多)
大四實習時,因為有法定醫檢實習生必需練抽的最少支數,故真的躲不掉。
只是我實習的醫院,很怕給實習生抽,只要有下針,不管抽沒抽到,都算一個;我扎到法定最低的數量,成功抽到不到一半數量的血。我的抽血生涯,就在此結束了。
大三練抽血時,我就有底自己大概是不能去醫院上班了,因為醫院的醫檢師大概都要輪抽血(還是有少數個案)。故我拚命找人生的其他發展可能:轉學、轉系對有經濟考量的我,不切實際,我把希望放在研究所,妄想學個第二專業好轉行,幸好當時我跟的實驗室,教會我滿多實驗的,對基礎研究也有興趣。
研究所的路也有點曲折離奇,結果來說,我沒唸完。(之後分享)
直接來說,我的工作歷程吧!
在104用「醫檢師」當關鍵字,剔除了「抽血」二字後,果然還是有很多生技業是限定醫檢師的。我建議,若職涯初期瞄準生技發展的醫檢師,務必選個與生技系有所區別的領域嘗試,多個有醫檢工作相關的背景,對未來還是有幫助。
什麼意思?
醫技跟生技都能做分生實驗,但若是能找到跟臨床實驗、人體相關的,像是精準醫療、抗藥基因分析、抗生素抗藥性試驗、癌症研究、臍帶幹細胞檢驗等等。比較能展現醫檢的價值。
如果一開始就選農業相關、化妝品等相關的生技業,醫檢證書的效用發揮不大,若有心想與生技平頭競爭,也要試想一下,生技科系學的生物知識是不侷限於人體的,照理來說,醫檢師於此,專業跟經驗應是比不上的。
仔細搜索104,會發現還是有某些醫院的醫檢職缺是不用抽血的。(很看運氣,有些是沒寫上職務說明,但醫院方理所當然地會說,那是其他基本的工作,不用特別寫,介意者請面試時問清楚)
我遇過跟打聽過,確定免抽血的,都是大醫院體制下,專業分工的結果,如:細菌室、病理科、感控醫檢師(新鮮人很難中這個,除非你大學有過人之處)。
而且以上我遇到的,有很幸運不用輪大夜,甚至有平日班的。但這樣的機會也很少,好需要機運。我遇到了幾次,卻因個人其他因素從沒選過,好像錯過了穩定的機會。(大醫院免輪大夜跟抽血,穩穩領薪的生活啊~)
不會、不敢抽血,仍可以當醫檢師,只要你熬過實習,之後的人生,還是靠自己決定。
想再分享生技上跟我後來跨領域遇到的事,對醫檢有興趣,想看看醫院以外的醫檢師能做什麼的,請關注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