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16 讀東妮.喬丹《失落手稿》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出乎我意料的好看。原本偷瞄簡介又翻了幾頁之後,因為看不出是一個甚麼類型的故事而不是太期待,沒想到看到一半完全被情節吸引,急著想看完。儘管書中很多議題像是戰爭、納粹歷史與女性壓迫等都只是點到為止,並未有過多發揮,但單純以情節發展來看,結尾還是很令人滿意。



1930年二戰前,小說中虛構的紐約作家茵嘉.卡爾森年紀輕輕即以一部出道作品《萬事皆有終》暢銷全球,各地書迷皆為她瘋狂。而當茵嘉準備出版她的第二部作品《每日,每分》時,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毫不留情地奪走她與出版社老闆的生命,更一併燒毀了《每日,每分》所有印刷版本,燒剩的書頁殘片完全無法拼湊出完整的字句,留給書迷與出版業無限遺憾。對書迷來說,失去一名喜愛的作家也許就像失去一名親友一樣令人悲痛,而當文學圈哀傷茵嘉的逝去時,也對大火懸案產生各種說法,卻始終未能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火災自此成了一個難解的謎,書迷則永遠失去了閱讀這本書的機會。
午後的陽光 / 一杯熱茶 / 東妮.喬丹《失落手稿》



時間來到1986年的布里斯本。茵嘉的出道作在戰後再度熱賣,收刮了一群卡爾森狂熱分子。熱愛文學的書店店員凱蒂.沃克即是其中一位。這天,茵嘉手稿殘片的展覽來到了布里斯本,凱蒂在參觀展覽時遇到一名叫瑞秋的老婦人,兩人聊起茵嘉手稿殘片裡最喜歡的句子時,老婦人竟接在凱蒂的句子後又朗誦出一句:「我們在世上過的每一秒,以及其中真正有意義的瞬間。」

凱蒂聽到後為之一震,因為熟悉每一張殘片的凱蒂並不記得有任何一張殘片上寫著這個句子。而這句子聽起來就像出自茵嘉之手。到底瑞秋是誰呢?凱蒂不可自拔的陷入調查,試圖想從殘片中拼湊出當年大火的真相。而最重要的,當然是想釐清瑞秋與茵嘉的關係。



在凱蒂一步步解開大火謎團時,茵嘉的故事也隨之展開。作者以雙主角敘事,帶領讀者穿梭在1930年代的紐約及1986年的布里斯本。平常閱讀遇到這種並行的雙敘事時我都得提醒自己要有耐心,因為故事線跳來跳去的,常會中斷原本某條故事線的閱讀樂趣,或是閱讀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特別偏好某一條故事支線,而讀這本書時,我則是完全陷入1930年代有關瑞秋的故事,甚至一度想先把這條故事線讀完。



生長在貧窮農家的瑞秋,在父親決定放棄農場生活,選擇搬到城裡之後,她也被迫放棄求學,開始在紡織廠當女工,賺錢補貼家用。由於父親脾氣陰晴不定,經常因為母親隨口無心的一句話而出手暴打她,家裡氣氛時常愁雲慘霧,顯見當時女性地位低下,完全沒有自主性與說話權。如同瑞秋母親告誡她的:「女人的一生就是苦痛,沒有別的,苦痛和流血。我生妳的時候以為會痛苦而死,我猜我的母親想過同樣的事,她的母親也是。輪到妳的時候,妳也會這麼想。」就在某次瑞秋也遭受父親嚴厲暴打後,她決定帶著她買的小說《萬事皆有終》到紐約市投靠姨婆 — 紐約之行促成了瑞秋認識茵嘉的契機。
「我們在世上過的每一秒,以及其中真正有意義的瞬間。」




茵嘉與瑞秋在後者工作的餐廳相遇之後,立即陷入一段緊密友好的關係,幾乎是形影不離。當時茵嘉正密集投入創作《每日,每分》,並準備安排新書上市。某天收到出版社老闆兼編輯的一通電報,要求茵嘉與瑞秋趕往放置《每日,每分》印刷品的倉庫後,兩人的關係也在那天突發的火災中畫下句點。耐人尋味的是,電報真的是出版社老闆發的嗎?火災又是怎麼發生的呢?真的只是一場意外?

另一方面,循線追查茵嘉葬身火窟真相的凱蒂,最終發現線索似乎就掌握在瑞秋手上。越過層層關卡最終聯繫上瑞秋本人後,瑞秋毅然決定將自己保存多年的《每日,每分》印刷稿交給凱蒂處理。然而,凱蒂眼前的這位老婦人真的就是瑞秋嗎?她又是如何從大火裡逃出的呢?故事結尾藏著滿滿洋蔥啊!

儘管小說提到某些議題與歷史並未多做說明,但是以追尋喜歡的作家生平並想拼湊出火災真相為核心的故事發展來說,相當好看。

🏷「我活了這麼久,得到的結論是,認識任何人都是莫大的榮幸。」
澳洲暢銷作家東妮.喬丹 /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NqG895

融合文學懸疑、時代印記與成長追尋的動人故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50內容數
為你推薦一本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企鵝圖書館 的其他內容
《鹽徑偕行》是作者夫妻真實的經歷。年屆50的蕊娜與莫思,大半輩子都靠著經營農場過活,安然度日。然而平靜的日子卻在一夕之間變質...
《無限人生》的用字風格完全迥異於我讀過的任何一本布萊恩的小說。一直到讀完書,都覺得像在看另一個作者的作品。不過故事本身,依然是一開頭就非常吸引人。
「或許,在你我的心中,都共同住著一頭野獸,我們有時在尋找它,但有時卻被它追捕,它的名字叫《厄蘇利納》。」──Troy(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會員)
這次試讀的章節是與書名同名的〈貓咪的最後時光〉,光看名稱,原以為會是催淚之作,衛生紙都準備好了呢,結果讀了幾行才發現是一個可愛又笑中帶淚的溫馨小品!
什麼情況下你會回憶起你的初戀?是搭計程車偶然聽到廣播傳來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還是不經意滑到手機裡未曾刪去的電話號碼?
《掉到地球上的人》是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在60年前出版的作品。
《鹽徑偕行》是作者夫妻真實的經歷。年屆50的蕊娜與莫思,大半輩子都靠著經營農場過活,安然度日。然而平靜的日子卻在一夕之間變質...
《無限人生》的用字風格完全迥異於我讀過的任何一本布萊恩的小說。一直到讀完書,都覺得像在看另一個作者的作品。不過故事本身,依然是一開頭就非常吸引人。
「或許,在你我的心中,都共同住著一頭野獸,我們有時在尋找它,但有時卻被它追捕,它的名字叫《厄蘇利納》。」──Troy(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會員)
這次試讀的章節是與書名同名的〈貓咪的最後時光〉,光看名稱,原以為會是催淚之作,衛生紙都準備好了呢,結果讀了幾行才發現是一個可愛又笑中帶淚的溫馨小品!
什麼情況下你會回憶起你的初戀?是搭計程車偶然聽到廣播傳來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還是不經意滑到手機裡未曾刪去的電話號碼?
《掉到地球上的人》是美國小說家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在60年前出版的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Thumbnail
故事全由對話組成,就像一篇訪談錄。對話中時常穿插真實人物,再加上開頭還有一篇〈作者的話〉來說明訪談目的,讓故事更具真實感。有些情節讓人感傷,但又覺得人生總是這樣,生與死,分分合合,沒有人能違背,但可以選擇喜歡的方式生活,最後也不後悔,滿意現在的生活。喜歡結局的安排,越到後面越好看的故事。
Thumbnail
在這位推理天后的筆下,我總能感受到角色們完整的生命力。尤其《一個都不留》這部作品更是如此,彷彿能親眼目睹各個主角躍然紙上,宛如欣賞了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舞台劇,欲罷不能! 而阿嘉莎.克莉絲蒂那樣使人想一本接一本續讀不斷的魅力,我想是身為推理迷的我與眾人皆有目共睹的。
Thumbnail
《回憶的餘燼》是根據曼布克文學獎同名得獎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透過男主角東尼的自述,拼湊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東尼這個人的故事。
Thumbnail
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
Thumbnail
靠著第二十三屆台北文學獎年金大獎闖出一片藍天的《女二》,在發行的時候就已經頗有關注這本書。延宕到今年初才開始看這本書,沒想到卻在短短的兩天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腹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Thumbnail
故事全由對話組成,就像一篇訪談錄。對話中時常穿插真實人物,再加上開頭還有一篇〈作者的話〉來說明訪談目的,讓故事更具真實感。有些情節讓人感傷,但又覺得人生總是這樣,生與死,分分合合,沒有人能違背,但可以選擇喜歡的方式生活,最後也不後悔,滿意現在的生活。喜歡結局的安排,越到後面越好看的故事。
Thumbnail
在這位推理天后的筆下,我總能感受到角色們完整的生命力。尤其《一個都不留》這部作品更是如此,彷彿能親眼目睹各個主角躍然紙上,宛如欣賞了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舞台劇,欲罷不能! 而阿嘉莎.克莉絲蒂那樣使人想一本接一本續讀不斷的魅力,我想是身為推理迷的我與眾人皆有目共睹的。
Thumbnail
《回憶的餘燼》是根據曼布克文學獎同名得獎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透過男主角東尼的自述,拼湊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東尼這個人的故事。
Thumbnail
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
Thumbnail
靠著第二十三屆台北文學獎年金大獎闖出一片藍天的《女二》,在發行的時候就已經頗有關注這本書。延宕到今年初才開始看這本書,沒想到卻在短短的兩天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腹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