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我對杯測主要抱持著有機會就測,沒機會就算了的心態。
主因是能挑的豆子並不多,既然能挑的不多,重點就會放在烘焙上的調整。
但是現在的生豆種類真的是太多,也許是市場上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本來就有這麼多種,現在才陸陸續續進入台灣市場;或是被台灣進口商要求要多一點種類?這點不得而知,但生豆品項太多真的是實際的狀況。
近來接觸到一些生豆商,有的自己進口、有的作為大盤的分銷商,生豆產季近了,會寄來不少杯測的樣品豆。大概一次都有個十數種。
找幾個朋友一起來杯測時,就會發現每個人對於杯測的結果有大不相同的看法。
有的人偏向香氣明顯、有柑橘調更好的傾向。
有的人主要考量後段的甜感。
有的人對於高發酵型的生豆更為青睞。
哪一種生豆品質較好?就我的立場來說,真的是自己喜歡就好,因為香氣明顯、柑橘調性的生豆不見得好烘,柑橘調性也得看生豆質量夠不夠;後段的甜感就會面對前段的香氣較為單一;高發酵型的特殊處理法雖然驚艷,風味較強的同時,相對的也不見得耐喝。
每個烘豆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以綜合豆為主或是以單品豆為主,都是烘豆師自己的經驗與對市場的看法,多樣化是咖啡市場主要受到歡迎的主因。
回到杯測的角度,如何在短時間內對大量多樣的生豆提出一個概觀與印象,其實採用標準的杯測模式還真的是最好的方式,當然烘焙後的杯測是另外一件事,在採購與烘焙之前對於廠商提供的生豆能有效的鑑別,總是比買的一大袋卻搞不定的狀況好些→這個烘焙技術會進步。
生豆的看法會因為面對的市場與累積的經驗而有所改觀,有些杯測不討喜的生豆,反倒可以在深烘焙有很好的表現,有些香氣得在烘焙上細細調整才能凸顯,這些豆是經驗的累積。
其實很多生豆商為了推廣自家的生豆也都開始舉辦杯測會,也是近距離與客戶接觸的好方式。
對烘豆師來說,參加杯測會可以高效率的多認識一些生豆與廠商,也是累積經驗與其他烘焙者討論的好去處。 杯測會!廠商多多舉辦,大家也多多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