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上的合理性

更新於 2023/02/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從國外進口了 台Probatino 1.2kg的烘豆機。
在我學習烘豆機設計的過程中,Probat 一直是烘豆機品牌中的指標,地位大概是汽車品牌中的Benz。雖然已經從許多的圖片與影片中研究過Probat的烘豆機,也有實際看過幾台,但是上手拆掉一台 Probat 還是很令人興奮。
拆解的速度很快,比從進口的木箱中移出來的速度更快,簡單好拆裝的結構是我最大的感慨。烘豆機畢竟還是靠人來組裝,但是還要考慮到拆開這個流程來說,如何有效的設計出組裝與拆開的過程都能相對輕鬆,事實上比想像中的還困難。
單純就焊接的工藝上,並不表示德國工藝有比較強,但就設計的角度來說,整體的完整度很高,並不會有讓人覺得:這裡應該還要加強一下的感覺。
更多人認為,這台小烘豆機動輒數十萬元以上的售價,到底貴在哪裡?也許是鍋爐的材質?或是葉片的設計?種種猜測中,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這台烘豆機屬於能量平衡的設計。
所謂的"能量平衡" ,就是提供的熱源能有效的轉移到生豆上。
因此採用較薄的雙層鍋,火排數也僅有3~4排( 我收到的這台機器上,有四排火排,但是有一個火排被關閉,實際上能用的指有三排火排。 )  當然還有很多的細節,但說穿了都沒啥特別的秘密。台灣也有類似的烘豆機,就主要設計上很完整的致敬了Probatino 1 這台烘豆機。
事實上,我進來對設計的看法,由於累積了很多的經驗 (失敗的!)。對於一個設計的結構上來說,就烘豆而言是有極限的。一個類型的烘豆機可以無限的放大嗎,從100g一直放大到100kg?理論上來說可行,但實際上的製作與控制來說有很大的問題。
所以在成本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某個烘焙量的烘豆機就會是必要的選擇,而非將現有的烘豆機單純的放大而已。
另外討論到烘豆機的效能來說,其實各大品牌的烘豆機所提供的效能資料來說,滿鍋烘焙流程都是15分鐘;為什麼是15分鐘一鍋?烘豆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型的烘豆機的建議烘焙效率大致上都是15~20分鐘一鍋,因為烘豆師能有效控制與烘焙的結果來說,15分鐘是很好的一個平衡。難道烘快一點不好嗎?這得討論到近代的烘焙比賽推波祝瀾與生豆處理法的改善、小型烘豆機盛行的發展了。
但就商業上的考量來說,滿鍋15分鐘是烘豆廠與烘豆設備商的一個平衡點,可不可以再快一點?於是烘豆師會採用減量烘焙的方式來進行,就是滿鍋6公斤的烘豆機僅烘焙2~3kg的豆量,可以有效的控制在10分鐘內結束。
有趣的是,站在烘豆廠老闆的立場上,有序的生產效率是購置較大烘豆機的前提,降低成本是必須的;站在烘豆師的立場上,對於快速烘焙能表現的風味則是很有趣的。
因此,回歸到銷售自己烘焙的咖啡豆的立場上 (自家烘焙咖啡),自己想怎麼烘焙就是怎麼烘焙了。
簡單來說,設備有其極限,例如一般轎車的加速性能並不突出,但是就功能上能夠提供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使用,也能負擔的起的價格。但是要求到四秒內能從0加速到100km/hr,這樣的車就著重於加速性能與操控的樂趣,並非一般人日常生活使用的範圍了,當然價格也是。
選擇烘豆機前,也許有更多的看法要釐清了。
    avatar-img
    2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LIDER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維基百科上所記錄的希伯來聖經中記載著大衛與歌利亞戰鬥的故事中,大概可以窺見現在咖啡市場上的方向。 那是一種希望成為大衛的憧憬,對於"自由"的概念。 也許正是為了在不自由的現實中,找出一個自由的當下,咖啡是種美好的媒介。 希望眾多的自家烘焙咖啡店可以堅持下去!
    在那個微小的咖啡烘焙的世界觀裡,烘豆師勤勤懇懇地將生豆到入烘豆機裡,期待烘焙完成後,咖啡豆呈現如想像中完美的風味。所謂的完美的風味,也許是精練數十年的烘焙經驗或是在烘焙比賽的冠軍所烘焙出來的結果? 所以每一鍋烘焙都稱不上完美,只能試著接近,在記憶中的美好。
    所以,假設每個人都知道品牌的建立是多麼困難與需要的時間與資源,又何來期待品牌可以快速建立呢? 如果台灣的工廠不是遇到困境,我想大多數的老闆不會要求自己那麼辛苦的在國外跑業務,學語言,被倒帳,累積所謂的大量的 "商業經驗"。 這才是現實!
    即使自己會設計烘豆機,但並非從零開始 (畫圖當然是從零開始),有很多借鑑,那烘豆機設計的歸屬到底算誰的呢?
    剛開始接觸烘焙咖啡豆的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咖啡生豆怎麼挑,通常會陷入"我該選擇哪台烘豆機"的困擾。 現在市面上的烘豆機琳瑯滿目,有大有小,電熱瓦斯紅外線都有,到底該怎麼選擇? 我個人建議一開始選擇烘豆機的幾個考慮因素:
    小型烘豆機的商品化大概是這幾年才蓬勃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廠商發現了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而製作上好像沒那麼多的眉眉角角,為了公司的存續,於是投入烘豆機的廠商就變多了。 重點在於麵包師傅,這是每天製作麵包維生的職人,所以非常清楚自己每天要用的設備,相關設備廠商的品牌也是知之甚詳,畢竟每天都要使用的。
    就維基百科上所記錄的希伯來聖經中記載著大衛與歌利亞戰鬥的故事中,大概可以窺見現在咖啡市場上的方向。 那是一種希望成為大衛的憧憬,對於"自由"的概念。 也許正是為了在不自由的現實中,找出一個自由的當下,咖啡是種美好的媒介。 希望眾多的自家烘焙咖啡店可以堅持下去!
    在那個微小的咖啡烘焙的世界觀裡,烘豆師勤勤懇懇地將生豆到入烘豆機裡,期待烘焙完成後,咖啡豆呈現如想像中完美的風味。所謂的完美的風味,也許是精練數十年的烘焙經驗或是在烘焙比賽的冠軍所烘焙出來的結果? 所以每一鍋烘焙都稱不上完美,只能試著接近,在記憶中的美好。
    所以,假設每個人都知道品牌的建立是多麼困難與需要的時間與資源,又何來期待品牌可以快速建立呢? 如果台灣的工廠不是遇到困境,我想大多數的老闆不會要求自己那麼辛苦的在國外跑業務,學語言,被倒帳,累積所謂的大量的 "商業經驗"。 這才是現實!
    即使自己會設計烘豆機,但並非從零開始 (畫圖當然是從零開始),有很多借鑑,那烘豆機設計的歸屬到底算誰的呢?
    剛開始接觸烘焙咖啡豆的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咖啡生豆怎麼挑,通常會陷入"我該選擇哪台烘豆機"的困擾。 現在市面上的烘豆機琳瑯滿目,有大有小,電熱瓦斯紅外線都有,到底該怎麼選擇? 我個人建議一開始選擇烘豆機的幾個考慮因素:
    小型烘豆機的商品化大概是這幾年才蓬勃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廠商發現了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而製作上好像沒那麼多的眉眉角角,為了公司的存續,於是投入烘豆機的廠商就變多了。 重點在於麵包師傅,這是每天製作麵包維生的職人,所以非常清楚自己每天要用的設備,相關設備廠商的品牌也是知之甚詳,畢竟每天都要使用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設計產品和設備時,折疊式手柄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折疊式手柄不僅提高了產品的人體工程學設計,還增加了產品的便攜性和存儲效率。本文將探討在各種應用中,從工業設備到便攜式消費者設備,如何將折疊式手柄融入設計中,並談談其優勢。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網站成為企業與個人展示品牌形象、提供資訊的不可或缺之一。然而,一個成功的網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精心的網站設計流程。本文將深入探討網站建置的7大步驟,從需求瞭解到網頁正式上線,帶您一窺網站設計的全貌。
    不久前才買新房的好友想規劃個漂亮又好維護的開放式廚房,因為之前曾到八里參觀義大利INFINITY鈦鋼石,見識過鈦鋼石質感及實用性的我覺得義大利鈦鋼石是我心裡最適合打造廚房的好用石材,又因為曾在八里展間有看到上圖那款漂亮的鈦鋼石廚具,便雞婆的幫她詢問鈦鋼石業務:哪裡有鈦鋼石打造的廚房展間可參觀,得
    Thumbnail
    Woldcoin 虹膜識別目的是透過虹膜確認你是獨立且唯一存在的,但你有想過不透過硬體在鏈上要怎麼做嗎? 為什麼要鏈上獨立唯一? 你是否曾經想過,到底誰在項目中獲取了大多數利益? 為什麼他辦的到? 為什麼項目方允許資源集中的事情發生? 這邊提出一個方法並實際看看結果!
    Thumbnail
    拼接,是人類匱乏時的一種本能。 很多年前,紐約的好友帶著她的美國老公回台灣,在當時她母親住的新店老眷村裡住了幾天,當時她老公看著她的娘家說:「wow,so organic!」眷村矮小樓窄,她成長的時光裡,父母依序加蓋了許多小空間,她和弟弟妹妹就在這拼貼式、看不出原始樣貌的空間裡ㄧㄧ完成了大學教育。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02 情感感知與肌肉運動相關聯 03 故事比數據更有說服力 04 氣味:激發情感 + 喚起回憶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若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強關係人數上限150人 02 線上互動應遵循線下社交規則 03 人天生會模仿與同情 04 同步活動增進彼此關係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正文開始↓ 本篇文章是關於:人的動機來源,以及如何吸引用戶動機。 01 人越接近目標越被激勵 目標趨近效應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人如何集中注意的10條準則】上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本次內容: 01 人更擅長處理小塊資訊 02 不同心理活動有不同負荷 03 用戶30%時間正在走神 04 人擺脫認知失調的路徑 05 人會創造心智模型 06 人與概念模型交互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設計產品和設備時,折疊式手柄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折疊式手柄不僅提高了產品的人體工程學設計,還增加了產品的便攜性和存儲效率。本文將探討在各種應用中,從工業設備到便攜式消費者設備,如何將折疊式手柄融入設計中,並談談其優勢。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網站成為企業與個人展示品牌形象、提供資訊的不可或缺之一。然而,一個成功的網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精心的網站設計流程。本文將深入探討網站建置的7大步驟,從需求瞭解到網頁正式上線,帶您一窺網站設計的全貌。
    不久前才買新房的好友想規劃個漂亮又好維護的開放式廚房,因為之前曾到八里參觀義大利INFINITY鈦鋼石,見識過鈦鋼石質感及實用性的我覺得義大利鈦鋼石是我心裡最適合打造廚房的好用石材,又因為曾在八里展間有看到上圖那款漂亮的鈦鋼石廚具,便雞婆的幫她詢問鈦鋼石業務:哪裡有鈦鋼石打造的廚房展間可參觀,得
    Thumbnail
    Woldcoin 虹膜識別目的是透過虹膜確認你是獨立且唯一存在的,但你有想過不透過硬體在鏈上要怎麼做嗎? 為什麼要鏈上獨立唯一? 你是否曾經想過,到底誰在項目中獲取了大多數利益? 為什麼他辦的到? 為什麼項目方允許資源集中的事情發生? 這邊提出一個方法並實際看看結果!
    Thumbnail
    拼接,是人類匱乏時的一種本能。 很多年前,紐約的好友帶著她的美國老公回台灣,在當時她母親住的新店老眷村裡住了幾天,當時她老公看著她的娘家說:「wow,so organic!」眷村矮小樓窄,她成長的時光裡,父母依序加蓋了許多小空間,她和弟弟妹妹就在這拼貼式、看不出原始樣貌的空間裡ㄧㄧ完成了大學教育。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02 情感感知與肌肉運動相關聯 03 故事比數據更有說服力 04 氣味:激發情感 + 喚起回憶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若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強關係人數上限150人 02 線上互動應遵循線下社交規則 03 人天生會模仿與同情 04 同步活動增進彼此關係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 正文開始↓ 本篇文章是關於:人的動機來源,以及如何吸引用戶動機。 01 人越接近目標越被激勵 目標趨近效應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相關話題,歡迎追蹤本專欄。🍨【人如何集中注意的10條準則】上
    Thumbnail
    本專欄是圖解讀書會的文字版,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每周三與六與你一起共讀,分享書中100個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本次內容: 01 人更擅長處理小塊資訊 02 不同心理活動有不同負荷 03 用戶30%時間正在走神 04 人擺脫認知失調的路徑 05 人會創造心智模型 06 人與概念模型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