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國外進口了 台Probatino 1.2kg的烘豆機。
在我學習烘豆機設計的過程中,Probat 一直是烘豆機品牌中的指標,地位大概是汽車品牌中的Benz。雖然已經從許多的圖片與影片中研究過Probat的烘豆機,也有實際看過幾台,但是上手拆掉一台 Probat 還是很令人興奮。
拆解的速度很快,比從進口的木箱中移出來的速度更快,簡單好拆裝的結構是我最大的感慨。烘豆機畢竟還是靠人來組裝,但是還要考慮到拆開這個流程來說,如何有效的設計出組裝與拆開的過程都能相對輕鬆,事實上比想像中的還困難。
單純就焊接的工藝上,並不表示德國工藝有比較強,但就設計的角度來說,整體的完整度很高,並不會有讓人覺得:這裡應該還要加強一下的感覺。
更多人認為,這台小烘豆機動輒數十萬元以上的售價,到底貴在哪裡?也許是鍋爐的材質?或是葉片的設計?種種猜測中,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這台烘豆機屬於能量平衡的設計。
所謂的"能量平衡" ,就是提供的熱源能有效的轉移到生豆上。
因此採用較薄的雙層鍋,火排數也僅有3~4排( 我收到的這台機器上,有四排火排,但是有一個火排被關閉,實際上能用的指有三排火排。 ) 當然還有很多的細節,但說穿了都沒啥特別的秘密。台灣也有類似的烘豆機,就主要設計上很完整的致敬了Probatino 1 這台烘豆機。
事實上,我進來對設計的看法,由於累積了很多的經驗 (失敗的!)。對於一個設計的結構上來說,就烘豆而言是有極限的。一個類型的烘豆機可以無限的放大嗎,從100g一直放大到100kg?理論上來說可行,但實際上的製作與控制來說有很大的問題。
所以在成本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某個烘焙量的烘豆機就會是必要的選擇,而非將現有的烘豆機單純的放大而已。
另外討論到烘豆機的效能來說,其實各大品牌的烘豆機所提供的效能資料來說,滿鍋烘焙流程都是15分鐘;為什麼是15分鐘一鍋?烘豆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型的烘豆機的建議烘焙效率大致上都是15~20分鐘一鍋,因為烘豆師能有效控制與烘焙的結果來說,15分鐘是很好的一個平衡。難道烘快一點不好嗎?這得討論到近代的烘焙比賽推波祝瀾與生豆處理法的改善、小型烘豆機盛行的發展了。
但就商業上的考量來說,滿鍋15分鐘是烘豆廠與烘豆設備商的一個平衡點,可不可以再快一點?於是烘豆師會採用減量烘焙的方式來進行,就是滿鍋6公斤的烘豆機僅烘焙2~3kg的豆量,可以有效的控制在10分鐘內結束。
有趣的是,站在烘豆廠老闆的立場上,有序的生產效率是購置較大烘豆機的前提,降低成本是必須的;站在烘豆師的立場上,對於快速烘焙能表現的風味則是很有趣的。
因此,回歸到銷售自己烘焙的咖啡豆的立場上 (自家烘焙咖啡),自己想怎麼烘焙就是怎麼烘焙了。
簡單來說,設備有其極限,例如一般轎車的加速性能並不突出,但是就功能上能夠提供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使用,也能負擔的起的價格。但是要求到四秒內能從0加速到100km/hr,這樣的車就著重於加速性能與操控的樂趣,並非一般人日常生活使用的範圍了,當然價格也是。
選擇烘豆機前,也許有更多的看法要釐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