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價格與所謂的品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價格與品質之間的恩怨情仇,大概寫個幾百篇都寫不完。
我是不會去期待自己成為國際大品牌,因為品牌的建立有很多的論文與故事,大多數的人只期待品牌的故事與面對其相對高昂的價格,確很少人願意從頭開始建立品牌。
看看商業雜誌等,大多介紹的是當下的該企業在國外的市值與品牌故事,卻很少著墨於當下仍努力掙扎的中小企業,畢竟大家要看的是正面的案例,沒有人想知道樂透沒中的人的故事,OK?
所以,假設每個人都知道品牌的建立是多麼困難與需要的時間與資源,又何來期待品牌可以快速建立呢?
如果台灣的工廠不是遇到困境,我想大多數的老闆不會要求自己那麼辛苦的在國外跑業務,學語言,被倒帳,累積所謂的大量的 "商業經驗"。
這才是現實!
我沒有期待自己成為一個品牌,因為一開始只是想試試能不能自己做而已。而賺錢也是為了生活必須,如果有大量的資源可以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還不用負責任的話,何樂而不為?
但是沒有那個條件的話,就只好腳踏實地的做而已。
單純地,期待下次投胎的技術好一點........
對於大量的品牌烘豆機,還有各種細節,即使了解得再多,只能說建構我個人的咖啡世界觀中,算是很重要的基礎,但是最大的無奈是,我也無餘力去擁有任何一台國際品牌的烘豆機。
這一點不是很搞笑嗎?
「正因為買不起→只好自己做。」
而最有趣的部分在此,大概了解的機器結構算比一般人多一點,看法相對的也會有些不同,而我自己思考的重點在於使用的體驗與流程,烘豆機畢竟就是讓使用者在烘焙上能更加的容易,相對於烘焙過程的不穩定,烘豆師能在少量的資訊與簡單的操控中盡可能的維持每次烘焙的品質,這就是烘豆機的目的。
所以一台烘豆機到底需要的功能是什麼?
其實大多數市面上的烘豆機都具備了,那為什麼國際大品牌的烘豆機仍然價格高昂?數十年的製造經驗與大量的使用者,還有專業的員工與組織;到底我一個人有什麼條件去跟這些品牌比肩?甚至要做出更加厲害的烘豆機?
在僅不到五分之一的售價中,還能維持運作的利潤?
唯一能維持的大概是逐漸累積的經驗吧?雖然對這些大廠來說,這些都是已經知道的內容,對我來說都還是得不斷的學習。
很感謝購買我設計的烘豆機的客戶,在沒有品牌的累積的狀況下仍然願意掏錢,對我來說,這種信任就是一種讓我繼續設計製作下去的動力。
畢竟,我只有一個人~~~~

※本文章同時記錄於:https://fustaer.blogspot.com/2022/01/blog-post_29.html
avatar-img
2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LIDER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使自己會設計烘豆機,但並非從零開始 (畫圖當然是從零開始),有很多借鑑,那烘豆機設計的歸屬到底算誰的呢?
剛開始接觸烘焙咖啡豆的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咖啡生豆怎麼挑,通常會陷入"我該選擇哪台烘豆機"的困擾。 現在市面上的烘豆機琳瑯滿目,有大有小,電熱瓦斯紅外線都有,到底該怎麼選擇? 我個人建議一開始選擇烘豆機的幾個考慮因素:
小型烘豆機的商品化大概是這幾年才蓬勃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廠商發現了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而製作上好像沒那麼多的眉眉角角,為了公司的存續,於是投入烘豆機的廠商就變多了。 重點在於麵包師傅,這是每天製作麵包維生的職人,所以非常清楚自己每天要用的設備,相關設備廠商的品牌也是知之甚詳,畢竟每天都要使用的。
 最近在思考設計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其實是從之前的父親生意因為客戶倒帳造成的連鎖性跳票,後續產生的一些現象去討論的。直接從物品本身的價值來思考,跳票後,廠商因為怕收不到後續的貨款→用貨品代替貨款。 這裡就有一點很有趣的狀況了,這些貨品本身的價值是?貨品本身有多少價值?這些價值是固定的嗎? 事實上,有
很久沒有手網烘焙,想說可以做些心得分享,所以先複習一下,再看看要怎麼歸納重點。 手網作為烘焙入門來說也是近幾年的事,不過台灣製造的烘豆機越來越多,似乎使用的人口變得較少了? 手網的烘焙方式大多數人都是從田口護寫的咖啡大全中得到的,而咖啡大全中所表示的烘焙方式相當的容易入門,因為看起來很簡單。 是的,
當下逐漸構建初對於烘焙咖啡的概念的同時,需要一起建立的是對於美味的看法,或者說是定義。 一開始嘗試麻辣鍋的人,大概對於怎麼有辦法把紅通通的辣油放進嘴裡這件事情存疑;對於喜歡吃麻辣鍋的人,可以在辣味之後品嘗出麻、香等其他味道,並對麻辣鍋湯底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之間的差異就在於腦中對於麻辣鍋的資料建立,
即使自己會設計烘豆機,但並非從零開始 (畫圖當然是從零開始),有很多借鑑,那烘豆機設計的歸屬到底算誰的呢?
剛開始接觸烘焙咖啡豆的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咖啡生豆怎麼挑,通常會陷入"我該選擇哪台烘豆機"的困擾。 現在市面上的烘豆機琳瑯滿目,有大有小,電熱瓦斯紅外線都有,到底該怎麼選擇? 我個人建議一開始選擇烘豆機的幾個考慮因素:
小型烘豆機的商品化大概是這幾年才蓬勃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廠商發現了這個市場是有需求的,而製作上好像沒那麼多的眉眉角角,為了公司的存續,於是投入烘豆機的廠商就變多了。 重點在於麵包師傅,這是每天製作麵包維生的職人,所以非常清楚自己每天要用的設備,相關設備廠商的品牌也是知之甚詳,畢竟每天都要使用的。
 最近在思考設計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其實是從之前的父親生意因為客戶倒帳造成的連鎖性跳票,後續產生的一些現象去討論的。直接從物品本身的價值來思考,跳票後,廠商因為怕收不到後續的貨款→用貨品代替貨款。 這裡就有一點很有趣的狀況了,這些貨品本身的價值是?貨品本身有多少價值?這些價值是固定的嗎? 事實上,有
很久沒有手網烘焙,想說可以做些心得分享,所以先複習一下,再看看要怎麼歸納重點。 手網作為烘焙入門來說也是近幾年的事,不過台灣製造的烘豆機越來越多,似乎使用的人口變得較少了? 手網的烘焙方式大多數人都是從田口護寫的咖啡大全中得到的,而咖啡大全中所表示的烘焙方式相當的容易入門,因為看起來很簡單。 是的,
當下逐漸構建初對於烘焙咖啡的概念的同時,需要一起建立的是對於美味的看法,或者說是定義。 一開始嘗試麻辣鍋的人,大概對於怎麼有辦法把紅通通的辣油放進嘴裡這件事情存疑;對於喜歡吃麻辣鍋的人,可以在辣味之後品嘗出麻、香等其他味道,並對麻辣鍋湯底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之間的差異就在於腦中對於麻辣鍋的資料建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以前工作的時候,研發與業務常常有許多衝突。因為業務不懂技術,常常會做出技術人員認為很可笑的承諾或文宣。後來出了社會,發現有非常多的品牌商,他自己也不懂,有時候覺得很可悲,你想買某個產品,選了知名大廠貴森森的東西,結果品牌商其實自己根本都不懂,就是在亂推銷。對,他們不懂甚至傳達錯誤資訊,但是他們懂賣。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Thumbnail
積極在籌備開設咖啡烘焙工場,不真正自己去做真的不知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烘焙咖啡豆不是只把咖啡豆放進烘焙機那麼簡單。從選擇生豆,怎樣拼配,賣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途徑去賣,怎樣宣傳,品牌設計,每件事情也要有專業的知識清楚的知道和了解,不能只懂得表面的事情。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曾經我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廉」的最後一句話常開玩笑的是「人廉我跑」,也就是當市場上大家都在削價競爭的時候,這塊餅就該放棄了。會講這句話的思維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行銷邏輯跟面對的客戶,最終還是以品牌建立為主,不是說削價競爭無法成就品牌,只是我比較不想讓我的客戶變成以價格戰為主的品牌。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Thumbnail
趣事: 記得某年,有一位咖啡同好,拿了『小粒**』來請我烘,要做為對比,因為他覺得烘出來不甚理想。 烘好也留了一些樣品給我試喝。養足了,也試喝了,卻也只能皺著眉頭:怎麼這麼乏味啊!!1000多元的生豆耶!還夏威夷的! 過了幾天,我那烘豆冠軍好朋友來找,我提起這件事。他剛好也烘過這支豆子,我們交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開店有開店的難處,打工有打工的憋屈 ,創業前把所有的缺點都了解了,確定自己扛的住,錢才不容易打水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以前工作的時候,研發與業務常常有許多衝突。因為業務不懂技術,常常會做出技術人員認為很可笑的承諾或文宣。後來出了社會,發現有非常多的品牌商,他自己也不懂,有時候覺得很可悲,你想買某個產品,選了知名大廠貴森森的東西,結果品牌商其實自己根本都不懂,就是在亂推銷。對,他們不懂甚至傳達錯誤資訊,但是他們懂賣。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Thumbnail
積極在籌備開設咖啡烘焙工場,不真正自己去做真的不知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烘焙咖啡豆不是只把咖啡豆放進烘焙機那麼簡單。從選擇生豆,怎樣拼配,賣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途徑去賣,怎樣宣傳,品牌設計,每件事情也要有專業的知識清楚的知道和了解,不能只懂得表面的事情。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曾經我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廉」的最後一句話常開玩笑的是「人廉我跑」,也就是當市場上大家都在削價競爭的時候,這塊餅就該放棄了。會講這句話的思維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行銷邏輯跟面對的客戶,最終還是以品牌建立為主,不是說削價競爭無法成就品牌,只是我比較不想讓我的客戶變成以價格戰為主的品牌。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Thumbnail
趣事: 記得某年,有一位咖啡同好,拿了『小粒**』來請我烘,要做為對比,因為他覺得烘出來不甚理想。 烘好也留了一些樣品給我試喝。養足了,也試喝了,卻也只能皺著眉頭:怎麼這麼乏味啊!!1000多元的生豆耶!還夏威夷的! 過了幾天,我那烘豆冠軍好朋友來找,我提起這件事。他剛好也烘過這支豆子,我們交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開店有開店的難處,打工有打工的憋屈 ,創業前把所有的缺點都了解了,確定自己扛的住,錢才不容易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