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生活有辦法:【新聞時事】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撤映風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新聞時事】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撤映風波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給十九歲的我》記錄了英華女學校的六個女生,從12歲到22歲的成長故事。
電影在正式上映之後,卻引來風波,首先,被拍攝的主角出面指控導演和學校不重視他們的隱私,且導演將拍攝的快樂建築在他們的痛苦上。
而後,這部紀錄片短短上映五天就下檔。
本週許律師將與聽眾朋友討論既然這是紀錄片,在上映之前,是不是也需要得到主角的同意的相關法律問題。

本集重點

  1. 《給十九歲的我》這部片內容為何?爭議點為何?
  2. 前記者吳芷寧在社交平台發表觀後感指《給十九歲的我》「好看但有點不舒服」,質疑導演太強勢並有剝削學生之嫌,引發大眾關注當事人權益。
  3. 當年拍攝《給十九歲的我》時,學校只說是要製作DVD並用於籌款,要求家長簽下同意書,但同意書文件卻只有半頁,無法知悉後續的用途與權利義務。
  4. 紀錄片就等於真實嗎?
  5. 所謂的「真人真事」到底應該有多真?以2008年中國電影《親愛的》為例。

收聽網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沒有追開香港YouTube頻道「試當真」,也許它們出品的《公開試當真》會吸引我入場之處,亦是監製暨主演之一許賢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原因:治癒公開試留下的創傷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由網媒「試當真」製作的《公開試當真》紀錄片,記錄了香港DSE考生阿康的備戰公開試過程,以及敦促阿康溫習的「試當真」成員許賢對公開試的情意結。文章提到了電影的剪輯工作,以及對拍攝同類型紀錄片的反思。這篇文章對於想要了解《公開試當真》紀錄片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這應該是我最百感交雜的觀影體驗。 《公開試當真》是一套由 YouTube 開始的紀錄片,由網台試當真製作,說了一個大部分香港學生都要經歷的「生存遊戲」——香港中學文憑試 HKDSE。由考生阿康的最後衝刺,說到許賢多年的的遺憾,可以說是一套別具意義的紀錄片。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接觸背景: 挑選這則事件的原因為,看到標題與中學有關,讓我想到之前就讀高雄中學時,我們學校在歷史上也擁有類似的校園組織,如有名雄中自衛隊,於是挑選同為以校園做出發的事件。 影片內容省思: 在影片下方說明欄看到,基隆中學事件為先前看過的台灣知名電影「返校」之故事背景,令我回憶在電影之中,學生
Thumbnail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Thumbnail
由臺灣與日本合作拍攝的青春愛情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上映首日就成為當日臺灣票房冠軍,獲得廣大迴響。這部片改編自臺灣的網路遊記,但雙方磨合了十多年的時間,才終於讓電影與原作小說能在今年一同問世。儘管我的戀愛學分沒修過,身為一名日本鐵道旅行愛好者,仍相當好奇電影會如何詮釋鐵道旅行的況味。
Thumbnail
青少年為什麼會拍攝性私密影像?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討論拍攝性私密影像的行為?影像外流對孩子及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同時提供避免孩子在處理事件時的二次傷害的建議。
Thumbnail
青春時期的愛戀像上了濾鏡般,美好又念念不忘,總是在每個人的心上留下一筆輕柔又難以忘懷的缺憾,如果當時再勇敢一點、再成熟一點,人生是否會不一樣?青春18X2就是這樣寫實的電影,電影畫面拍得如詩如畫,美得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當明信片,但故事卻又充滿了生活感,真實的足以觸動每個人心底的青春回憶。 電影描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沒有追開香港YouTube頻道「試當真」,也許它們出品的《公開試當真》會吸引我入場之處,亦是監製暨主演之一許賢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原因:治癒公開試留下的創傷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由網媒「試當真」製作的《公開試當真》紀錄片,記錄了香港DSE考生阿康的備戰公開試過程,以及敦促阿康溫習的「試當真」成員許賢對公開試的情意結。文章提到了電影的剪輯工作,以及對拍攝同類型紀錄片的反思。這篇文章對於想要了解《公開試當真》紀錄片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這應該是我最百感交雜的觀影體驗。 《公開試當真》是一套由 YouTube 開始的紀錄片,由網台試當真製作,說了一個大部分香港學生都要經歷的「生存遊戲」——香港中學文憑試 HKDSE。由考生阿康的最後衝刺,說到許賢多年的的遺憾,可以說是一套別具意義的紀錄片。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接觸背景: 挑選這則事件的原因為,看到標題與中學有關,讓我想到之前就讀高雄中學時,我們學校在歷史上也擁有類似的校園組織,如有名雄中自衛隊,於是挑選同為以校園做出發的事件。 影片內容省思: 在影片下方說明欄看到,基隆中學事件為先前看過的台灣知名電影「返校」之故事背景,令我回憶在電影之中,學生
Thumbnail
從上學期的紀錄片就一直期待的一天,第一次看《九槍》時我還沒有太多關於紀錄片的知識,雖然上學期的紀錄片被我搞得很慘很慘,但觀點和道德還是或多或少有吸收進去。 第二次,在校園放映《九槍》,才發現這部片也只有一小時半,我忘記的是那些新聞畫面,還有更多更多移工的故事。
Thumbnail
由臺灣與日本合作拍攝的青春愛情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上映首日就成為當日臺灣票房冠軍,獲得廣大迴響。這部片改編自臺灣的網路遊記,但雙方磨合了十多年的時間,才終於讓電影與原作小說能在今年一同問世。儘管我的戀愛學分沒修過,身為一名日本鐵道旅行愛好者,仍相當好奇電影會如何詮釋鐵道旅行的況味。
Thumbnail
青少年為什麼會拍攝性私密影像?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討論拍攝性私密影像的行為?影像外流對孩子及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同時提供避免孩子在處理事件時的二次傷害的建議。
Thumbnail
青春時期的愛戀像上了濾鏡般,美好又念念不忘,總是在每個人的心上留下一筆輕柔又難以忘懷的缺憾,如果當時再勇敢一點、再成熟一點,人生是否會不一樣?青春18X2就是這樣寫實的電影,電影畫面拍得如詩如畫,美得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當明信片,但故事卻又充滿了生活感,真實的足以觸動每個人心底的青春回憶。 電影描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