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下)

  本篇文章是《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上)》的下半部分,內容會直接延續自上篇,因此還沒讀過前篇文章的讀者,可以先讀完上篇再回來延續本篇內容喔~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跟著作者詹姆斯·克利爾的腳步,認識了習慣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明白了習慣的養成過程,以及作者以此為根據建立的行為改變法則,其中的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中,都提到了環境的重要性。
  一個精心設計過的生活環境,會佈滿好習慣的提示,隨時提醒我們運動、閱讀、感激,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一個經過選擇的社交環境,會提供強大的拉力,讓我們更有動力執行我們想養成的習慣。除了環境的設計外,許多簡單有效的方法,也能幫助我們克服習慣養成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聰明的讀者會發現,針對提示和渴望階段的法則一和法則二,主要在提醒我們去執行那些我們想要養成的習慣,而接下來的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則幫助你能夠確實執行該習慣,至於最後的法則四|讓獎賞令人滿足,則是透過獎勵的方式,讓未來的你有更強烈的動機去「重複」這個習慣。
  前情提要就到這裡,那就讓我們繼續閱讀下去吧!

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培養一個困難的習慣之前,先執行該習慣的簡單版本,將更有助於將這個行為內化在我們的行為模式中。對大腦來說,習慣就是執行次數夠多,多到足以自動化的事情。因此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執行頻率遠比執行的總時長還要重要。
  與其問「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建立起一項新習慣?」不如說「要花多少次才能建立起一項新習慣」。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時間並沒有什麼神奇的魔力,不會隨著十天二十天過去,就自動獲得一項習慣,但實踐的次數,卻是關鍵。而讓實踐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試著減少每一次實踐的心理和生理負擔,也就是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

最小努力原則
  對我們的大腦來說,能量是珍貴的資源,因此我們會傾向於去執行那些能以最小努力,獲得最大收益的事情。也因此,在交由習慣無意識的驅使我們時,我們總會傾向於選擇那些容易做的事情,例如追劇、滑手機、看電視,並讓這些長期看來沒有益處的事情偷走我們的時間。因此若能讓好習慣更加容易執行,你將更有可能貫徹。
  而要如何用更少的力氣,去執行那些對我們有利的好習慣?與其試著克服生活中的阻力,不如將其減少,環境設計就是減少阻力最有效的方法。選擇一間上下班途中會經過的健身房,更可能養成健身的習慣,因為你只是下班順路經過,而非回到家後還要「特意」出門健身。
  當我們移除時間與精力的阻力,就能用更少的力氣成就更多,創造出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習慣打造的關鍵,多半歸結到設法減少好習慣相關的阻力,增加與壞習慣相關的麻煩。

以兩分鐘法則改變一天的決定性瞬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決定性的瞬間,可能只是兩分鐘的短短時間,就決定了接下來幾個小時的行程。例如我們可能拿起手機,想說滑個幾分鐘,看一下訊息,就不自覺沉浸在其中,花了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回家之後的第一個舉動,是換上運動鞋還是躺在沙發上,也決定了接下來會出門運動,還是成為一個沙發馬鈴薯。
  研究顯示,每天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決策是由我們的習慣所控制的,然而習慣真正造成的影響,遠大於這個比例,這是因為許多時候,我們基於習慣做出的決定,將會限縮接下來一段時間中,我們以意識做出決策的選項。例如當你中午習慣性的走進一間速食店,就已經注定這一餐有很大的機率會吃到垃圾食物。
  作者比喻,習慣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上的匝道,一但錯過或上了某個匝道,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只能在這個方向上行駛。因此,掌握自己一天當中的決定性瞬間,是形塑自己習慣與生活樣貌的重要關鍵,而透過兩分鐘法則,可以有意識的讓這些決定性瞬間,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
  把你想養成的習慣,縮短成一個兩分鐘的簡易版本,例如想培養閱讀的習慣,就從每天花兩分鐘的時間讀一頁書做起。想培養寫作的習慣,從規定自己每天寫一百個字。這些只要花兩分鐘的行動不用耗費太多能量,卻能帶你拿起書或提起筆。一開始試著規定自己兩分鐘一到,就必須立刻停筆或放下手上的書,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兩分鐘後你仍意猶未盡的捧著書、拿著筆,想要繼續閱讀或寫作。
  讓這毫不費力的兩分鐘,成為一天中的決定性瞬間,當你拿起書、提起筆,就自然養成每天閱讀或寫作的習慣了。

法則四|讓獎賞令人滿足

  人類的行為源自於達成渴望,因此改變習慣最基礎的準則,就是意識到帶來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而帶來處罰的行為則會被避免。前面三條法則增加了我們這一次執行這個行為的機率,而法則四則增加我們下一次重複這個行為的機率,於是一個新的習慣迴圈就這樣被建立起來。然而有一點必須注意,我們的大腦追求的,是立即性的滿足

時間的不一致性
  每一個行為都會為我們帶來好或壞的結果,但相較於未來,人們總是更加看重當下立即獲得的回饋。抽一根菸可能獲得當下的放鬆感,卻在未來導致肺癌;運動在當下會導致肌肉痠痛,卻能獲得較好的身心;儲蓄讓未來更有保障,但得犧牲現在的花費。這種人們容易忽視未來的影響,而更加重視當下報酬的傾向,被稱為「時間的不一致性」
  這種傾向幫助我們的祖先,在充滿生存壓力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機會,但在充滿「延遲回饋」的現代社會,這樣的傾向可能會帶來問題。壞習慣的立即結果可能很棒,終極結果卻讓人覺得很糟,好習慣則相反,當下結果不那麼讓人享受,最終卻讓人感覺很好。換句話說,好習慣的美好收穫在未來,壞習慣的痛苦代價也在未來。
  因此,若想擁有一個較符合自己預期的未來,我們必須利用大腦對於立即獎賞的偏好,為好的習慣增加一些立即的誘因,為壞的習慣設立一些立即的痛苦。

如何讓立即滿足變得有利
  還記得在前文提過的「誘惑綑綁」策略嗎?將某種立即的獎賞放在好習慣後面,是最有效也最常見的作法。但作者也提醒,這樣的立即獎賞,不能和自己的長期目標相牴觸。例如你想成為一個身材更勻稱的人,就不能設定在完成一組健身訓練後,給自己一球冰淇淋作為犒賞,那只是讓好習慣的正效應和獎賞帶來的放縱相抵消罷了。
  反之,你可以用一個舒服的熱水澡或按摩來做為獎勵,這既符合你預期的身分認同,也實現了立即滿足的效果。久而久之,隨著好習慣的效益逐漸顯現,自己的身分認同也越來越強烈,就不再需要設定特別的獎勵,內在的認同自然會驅使自己執行對應的好習慣。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
  雖然行為的改變和養成,多少需要一些主動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但本書的重點在於幫助讀者,用最小的努力達成目標,在堅持習慣這件事上,作者也分享了兩個方法,分別是習慣追蹤問責夥伴
  透過表格或標記,每完成一次習慣後,就在表格上打一個勾,幫助自己檢視習慣完成的狀況。這樣的追蹤顯而易見,能夠提醒自己保持好習慣,而做紀錄這件事,本身就會提供強烈的誘因,好像集點卡一樣,讓人不自覺的想要維持勾勾的連續紀錄。對於一些長期有利的習慣來說,短期內往往難以看到成效,但看到打滿紅勾勾的紀錄頁面,就能帶給人滿足的回饋。
  問責夥伴則像是一種約束自己的契約,透過契約的方式強化自己做或不做某件事的立即懲罰,例如正在戒菸的先生,規定每抽一支菸,就要給在場的每個人十塊錢。要達成健身目標的老闆,規定自己若沒能瘦下一定體重,就不能穿著便服進公司。透過不同形式的懲罰,強化培養習慣的動機。

如何從A到A+

  透過書中分享的四種行為法則,無論在哪個領域,我們都有機會透過設計一套習慣構成的系統,來幫助自己逐步邁向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然而,在相同的系統下,還是有可能造就出優秀和頂尖之間的巨大差異,在《原子習慣》的最後一個章節,分享了從優秀邁向頂尖的策略與方向。

基因與性格的影響
  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能夠帶來優勢的身材也不盡相同,同樣的道理在許多不同領域中也都適用。因此,要讓成功機率最大化的策略,就是選對戰場。當習慣符合你天生的傾向與能力,那成功的機會也就大大提升,要運用這個策略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簡單的事實,每個人先天的條件都有所不同。
  兩百公分的身高可以幫助你更容易灌籃,在體操的常規動作中,同樣的身高卻會成為很大的阻礙。在有些領域中是限制的基因條件,到了另一個領域,可能成為你制勝的關鍵。任何領域的頂尖人物都不只訓練有素,他們自身的條件也高度適合該領域。因此,想達成偉大的成就,變成一個「A+」級的人,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至關重要。
基因決定的不是你的命運,而是你在哪個領域會有機會。
  同樣的,我們的性格亦是與生俱來,受限於基因的組合而有不同的偏向。習慣雖然並非完全受制於性格,但無庸置疑的,某些行為對某類人來說就是比較容易,對另一些人來說就是比較困難,這源自於我們性格中根深蒂固的偏好。重點是,我們應該配合性格來打造習慣,較為粗枝大葉的人,可以利用環境的提示來提醒自己,容易緊張的人,則能運用放鬆的策略來幫助自己面對挑戰,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持續問自己幾個問題,問題的答案自然會帶著你找到最適合的習慣與領域。
什麼事情對別人來說是勞苦,對我來說是樂趣?
什麼事情讓我忘記時間?
什麼事情讓我比一般人得到更多報酬?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
  並且透過執行「難度恰到好處」的挑戰,幫助自己沉浸在心流的狀態中,這將有助於自己不斷精進,且能讓你在某一領域中持續保持專注,降低感到無聊時面對的挑戰。還記得書中曾說,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當自動化時,我們難以持續保持專注,研究顯示,隨著我們習慣某樣技巧,隨著時間過去,往往會迎來微幅的退步。
  在生活上,習慣可以幫助我們節省許多心力,然而在專業領域中,我們必須想辦法克服習慣帶來的無聊與退步。因此必須找到一個可以長久檢視,複查自己習慣表現的方法,並找到某些可以改進的細節,持續改善自己的習慣。因此,在你試圖成就頂尖的領域中,除了讓自己能夠習慣並掌握特定技能之外,也別忘了透過「刻意練習」,幫助自己逐步改進對應的表現。
習慣+刻意練習=精通
  只有真正達到精通的程度,才能突破非凡的界線,讓自己成為「A+」級的一流人才!

建構屬於自己的原子習慣吧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堂攝影相關的課程中,教授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以每個人交出的照片數量評分,無論照片好壞,交越多張照片分數越高。另一組每個人只需交一張照片,但這張照片必須達到完美,才能得到比較好的分數。
  我們可能會想,這些收上來的作業中最優秀的作品,應該出自只需交一張照片的那一組,畢竟這組收來的每一張照片都是學生嘔心瀝血的作品。然而結果出乎意料,比較優秀的作品幾乎都出自以量取勝的那一組。這是因為量組在不斷拍攝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試錯並且不斷改進,而質組只想著要拍出一張完美的照片,卻未曾真正付出行動,最終得出來的結果也就差強人意。
  儘管書中分享了許多法則和方法,幫助我們建立起好的習慣和系統,但真正支持我們維持好習慣的,還是每個人的內在認同,你覺得自己是一個甚麼樣的人?而建立系統,乍看之下只是改變一項兩項零星的習慣,但長久下來,幫助自己維持這樣一個自我認同,讓自己成為心目中的理想模樣。
  這不是一個一蹴可幾的過程,自我認同的改變需要時間醞釀,需要方法的幫助。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從現在開始認識自己的習慣,並對環境和行為進行設計,幫助自己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吧!
  以上是夏流讀完《原子習慣》這本書的心得,不得不說真的是獲得許多啟發,能在銷售排行榜上始終名列前茅,真的有其優秀之處。礙於篇幅,沒辦法完整的將這本書分享給各位。如果我的分享有幫助到你,也非常推薦到連結購買本書,完整的感受作者分享的例子與方法~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若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歡迎按讚或追蹤,讓夏流和你分享更多好書~我們下次見~

延伸閱讀-幫助我認識習慣,改變行為的兩本好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