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成癮,人們腦中浮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負面的,諸如菸癮、毒癮之類。生活中常見的癮頭,有些是生理性的,但更多卻是源自於心理。然而人類的成癮行為,其實被大量運用在日常的行銷策略中,本書從心理與行銷的角度,介紹了如何在人心中製造無法拒絕的癮。卻也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是否有可能靠著成癮的機制,逐步幫助我們邁向成功?
大腦無法拒絕的癮|揭密商家製造成癮行為背後的心理學
成癮機制如何運作?
從心理學家
史金納的鴿子實驗,到可口可樂與APPLE的成功經驗,人們很容易就會發現,上癮的機制確實存在於生物的DNA中。打破了人類過往認知的邊際效應,成癮的行為似乎有著讓人越做越起勁的魔力。遊戲業和食品商更是運用人類成癮行為的行家,更藉此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利益,而一切成癮行為,其實都來自於大腦中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
多巴胺。
清涼暢快的可口可樂,是包含股神巴菲特在內,許多人青睞的癮品
眾所周知,多巴胺與人類快樂的感覺相關,而所謂成癮行為,其實就是觸發多巴胺分泌的特定程序,因此產生的快樂回饋,會促使人們去重複追求相同行為。這可以說是人類生存演化的一種本能,透過這樣的機制,讓我們得以趨吉避凶,並達成族群繁衍的目的。
然而當人類進入到當代社會,許多曾經對生存有利的行為模式,漸漸被利用在商業模式中,成為鎖定消費者的成癮機制。本書中分享了許多經典的案例,接下來我們會整理其中的關鍵運用。
成癮三步驟與大腦無法拒絕的癮
遊戲或食品公司透過各種商業行為來製造癮,主要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利用廣告、代言等方式,觸發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當消費者上鉤之後,第二步是利用各種犒賞機制,使消費者對於使用產品產生正向感受。最後一步則是透過各種鎖定機制,使消費者重複其消費行為。
作者特別開了一個章節,來介紹九種不同的犒賞機制。以下我再進一步,將作者提出的犒賞機制分成四種類別。
一、生理
人有眼、耳、舌、鼻、膚五種不同的感官,也有對應感官的不同享受。例如看到聲光效果很好的電影、吃到美食、聽到美妙的音樂、聞到花香等等,生理型犒賞是最基礎,但也最廣泛被運用的犒賞型式。舉凡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各種消費大都逃不開生理型犒賞的範疇。
二、心理
然而單純只有生理的滿足,很多時候難逃
邊際效應遞減的限制,因此透過心理上的犒賞機制,會更延長消費者被多巴胺刺激的時間與頻率。何謂心理的犒賞機制呢?例如史前社會中,我們的祖先經常過著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生活,因此儲存食物的行為,就會帶來安全感。對應的就是
囤積型犒賞,透過集點、代幣之類也許當下用不到的獎勵,創造額外的滿足感。
同時,一成不變的生活,也容易使人感到了無生趣,為了在充滿各種突發狀況的野外生存,我們的大腦會對意料之外的事情投以更多興趣。書中舉了賈伯斯在世時的蘋果發表會為例,說明隨機型犒賞,或者是我們常說的驚喜,如何為我們帶來更多興奮與快樂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熱衷於金融市場,因為跌宕起伏的過程帶來的不確定性,會使賺錢時的快感更加放大。
而我們的大腦也偏好更快速、更積極的回饋,這又被稱作即時型犒賞,例如在我們排隊時,即使兩個隊伍長度差不多,排到的時間可能也差不多,但我們會更傾向排在一個等速前進的隊伍後方。因為大腦可以感受到即時且持續的前進。
眾多社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都使人不知不覺沉迷其中
三、社交
人是社會動物,遠古時代,人類靠著和他人建立合作關係而生存。因此我們也會本能的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例如在社群媒體上我們PO文希望別人按讚,就是類似的概念。而別人給你的讚或愛心,其實就是一種社交型犒賞。
另外一種與社交有關的犒賞,被稱為晉升型犒賞。在靈長類動物的社群中,往往存在著如金字塔般,階級分明的社會架構。例如在猴群中,總是老大以及牠的親信,享有先享用食物的權利。因此身份的提升,例如升官、升職,或者是消費滿多少就可以變成VIP。這類的機制就可視為一種晉升型犒賞。
四、自我
最後則是自我實現型犒賞與超越型犒賞,自我實現源自於人類的「挑戰慾」,這是一種讓人們有不斷進步動機的慾望。當我們面對一個差一點就能實現的難關,那種想要突破的心情,就是追求自我實現型犒賞的展現。而人們在挑戰極限,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經常出現一種進入心流、入迷、出神的「高峰體驗」,這種特殊的體驗就被稱為超越型犒賞。
將以上不同層面的犒賞機制交互使用,透過偶爾出現的偽犒賞(或稱零犒賞、負犒賞),帶給消費者多層次的快樂體驗。配合建立消費者的路徑依賴性,以及人們常有想蒐集成套的圓滿情結,並搭配種種行銷活動建立起粉絲群。犒賞結合各種鎖定機制,不知不覺間,當代的消費者,已經對許多大公司的產品,產生上癮般的依賴性。
成功者都有的一種積極成癮
上癮機制乍看之下使人畏懼,但我們有沒有可能運用上癮機制,幫助自己邁向成功?例如作者曾在書中舉例,過去傳統的求學歷程中,學英文背單字往往被視為枯燥乏味的過程,然而現在已有許多APP,將學習語言結合遊戲性的體驗,讓背單字成為一件讓人上癮的事。
在介紹犒賞機制的過程中,我們也提到了自我實現型犒賞及超越型犒賞。這兩種基於「挑戰慾」的犒賞機制,更是從內心驅使人類不斷進步的原動力。對於垃圾食物、菸酒等會產生負面影響的事物成癮,被作者稱為「消極成癮」,而相反的,對自我實現、學習成長、自我挑戰等正面價值上癮,則被作者稱為「積極成癮」。
如早已獲得奧斯卡獎肯定的李安導演,仍然將一年中大半的時間投入拍攝新片的過程;如馬斯克、賈伯斯等企業家,早已在各自領域獲得巨大成就,已經不愁吃穿的他們,為何還是將精力不斷投入新的項目、創建新的公司?正因為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種積極成癮,不斷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快感。
所謂強者,不過是一種積極成癮者。
後記
本書中介紹的各種案例運用與成癮機制,最根本其實就是追求腦中多巴胺的分泌。正如作者也在書中提到「快樂才是最強的癮品」,所有宗教、企業、組織,最根本的共同點,就是在製造不同形式的「快樂」。
然而很多時候,那些「消極成癮」帶來的快樂,往往是短暫而空虛的,隨著多巴胺停止分泌而消退。但「積極成癮」帶來的影響,卻更加源遠流長,且可以讓人不斷回味。
在本書中我學到,「上癮」說穿了就是人類不斷追求快樂、快感的天性。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本能,無須害怕也無須逃避。但重點在於,你要選擇什麼形式的快樂?而這也將決定你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讓我們一起「積極成癮」吧,一起追求更加正向而長遠的人生樣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