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篇,反侵略分享】世界左派抗爭的差異性-台灣學界光鮮術語,法國媒體政治承擔,俄國民間反戰抗爭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習近平與普丁今日會面。Sergei Karpukhin, Sputnik via AFP

【緣起】

島國某些「左派」學界,將歐美少數學者單極話語奉為圭臬,於烏俄戰爭爆發一年多來,以自己的節奏提出「反戰宣言」,不吝以光鮮術語,提出漂亮高蹈的理想主張,可能不僅脫離台海危機的殘酷地緣政治現實,更可能與世界在地民主抗爭脫節,對比法國極左媒體之政治承擔,和俄國民間反戰前仆後繼,島國學界會不會成為菁英術語無限上綱,一種離地左派、象牙塔革命?

法國極左媒體之政治承擔-揭露「中俄軸心」的「專制體制」

由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所提議創建的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特色在於數十年如一日,「親中反美」的鮮明極左立場,如站在最前端,堅決反對伊拉克戰爭,然而烏俄戰爭一爆發,當天即明快表明,指出這場「特別軍事行動」,背後正是一種「中俄軸心」的世界戰略佈局,目的在於推動「專制體制」的國際新秩序,與法國左派的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完全背道而馳,進而背負媒體責任,明確反對普丁侵略,並全面報導戰爭實況,至今仍孜孜不倦,如以下兩篇關於習近平目前訪普丁的最新報導。
法國極左《解放報》發表一篇政論:〈背對烏克蘭,中俄建立「新時代」〉(Chine-Russie : sur l’air d’une «nouvelle ère» et sur le dos de l’Ukraine),特別指出在「北京放棄中立」下,兩位「專制領導人」共謀「國際新秩序」。這個法國左派媒體認為,中國對其他國家提出「不平等待遇」,親近大國俄羅斯,摒棄小國烏克蘭,尤其兩大國的政治宣傳水乳交融,沆瀣一氣,如中國至今仍刻意否定烏俄戰爭的存在,而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地域性「特別軍事行動」。
法國極左媒體論述,中俄共謀「新秩序架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不但不試圖保持中立,卻秘密與俄關係更為緊密,如「中俄貿易井噴式成長」:中國成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成為俄國經濟的新支柱。戰爭以來,兩國正在「創建一種新的世界文明」,而習近平拜訪普丁,更是秘密展現其逐漸超越俄國的政經實力,試圖讓中國成為「新時代的主導者」。
於習近平高調拜訪莫斯科之時,法國極左《解放報》更發表一篇當頭棒喝的政論:〈連為一體的中國媒體與俄羅斯政宣〉(Les médias chinois, relais de la propagande russe),特別指出北京提出「和平反戰」,卻和莫斯科的侵略文宣互通有無,如中國官方報紙,永遠不會提到烏克蘭人民每天如何遭受砲擊,卻不時以社論規格宣傳洗腦:「這是一場美國試圖弱化和分解俄國的混合戰爭」。
中俄媒體具有高度合作共識,宛如此地無銀三百兩,中國官方永不使用「侵略」一詞,俄羅斯官方則長期回報:「新疆從來沒有發生人權事件。」儘管中國提出「和平反戰」,俄羅斯官方媒體看到的是:「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與俄羅斯的看法逐漸接近。」兩國領導人的見面,是「以一種完全夥伴關係,深化共同策略,進入嶄新時代。」

俄國民間反戰抗爭,前仆後繼

時至二十一世紀,當今世界已將左派抗爭,從狹義的二十世紀初馬列主義革命,與時俱進擴大,成為面對新興專制極權宰制,一種堅持自由、平等價值,一種追求人權的民主抗爭,以此觀點下,俄羅斯民間不斷醞釀在地的人權運動,似可毫不諱言,稱為二十一世紀的左派抗爭,尤其面對普丁政權,面對法院判刑與極右暴力,俄羅斯反戰勢力,如何在生命威脅之下,前仆後繼,如俄羅斯獨立媒體-《新報》(Novaïa Gazeta),其著名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ïa),於 2006 年十月七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生日當天,於自宅電梯被暗殺身亡,得年 48 歲。國際公認,因安娜撰寫反對普丁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報導,慘招親普丁勢力計畫殺害。《新報》因其反專制之媒體實踐,其負責人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i Mouratov),獲得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
202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俄國民間組織,〈紀念〉(Мемориа́л),致力調查蘇聯時期人權狀況,平反蘇維埃政權下的犧牲者,則於烏俄戰爭開戰之後,被普丁政權「下令關閉」,並於今天(2023年三月二十一日),機構相關人士「住家被警方搜索調查」。
2022年二月二十四日,於烏俄戰爭爆發當天,664 位俄國學者即公開連署,呼籲「俄國立刻停止對烏克蘭之戰爭行為」,不畏強權,大膽提出:「俄國負起責任」,「立即撤軍」。鑑此,普丁政權特於同年三月四日,實施「反假新聞」法,任何人將烏克蘭「軍事行動」稱為「戰爭」,將「去納粹化」講成「侵略」,任何提到烏克蘭「平民死傷」或俄羅斯「軍隊陣亡」的報導,將「判刑十五年」。然而在此生命威脅之下,俄羅斯民間的反戰抗爭,仍如星星之火,成千上萬民主人士,已被監禁、調查。
對比俄羅斯人民前仆後繼的反戰,島國某些學界的「反戰」,是否與中國提倡「和平」,以某種左派為名的意識形態,異曲同工?
----------------------------------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4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的曖昧,正是以一種猛烈,將國族與個體,兩者撕扯開來。」 -大江健三郎,諾貝爾獎演說-〈曖昧的日本的我〉
    若要選一本法國2022年的年度小說,《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絕對當仁不讓,因為這本虛構作品,一整年持續震攝法國文壇-雖完成於烏俄戰爭之前,出版時遇到戰爭爆發,被媒體譽為精準預測普丁開戰的小說,不僅於出版市場叫好叫座,並一舉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這張照片為青年楚浮,於拍攝第一部電影-《四百擊》,百忙之中,特別到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拍片現場探班,兩代影人留下的影像。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電影平等性之百年試煉...
    步入後疫情時代,台北書展盛大開幕,在此特別提出法國出版市場的年度觀察,作為拋磚引玉,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今天(2023年1月19日)法國全境大罷工,全國交通癱瘓,街頭預計百萬人遊行,抗議總統馬克宏提出的「改革」-以財政平衡作為技術手段,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延後至64歲,被批評為菁英主導的新資本主義,達成全面宰制的又一步。 文化界對此重大社會抗爭,並沒有缺席,於全國大遊行之前,聯合發表宣言...
    「日本的曖昧,正是以一種猛烈,將國族與個體,兩者撕扯開來。」 -大江健三郎,諾貝爾獎演說-〈曖昧的日本的我〉
    若要選一本法國2022年的年度小說,《克里姆林宮的魔術師》絕對當仁不讓,因為這本虛構作品,一整年持續震攝法國文壇-雖完成於烏俄戰爭之前,出版時遇到戰爭爆發,被媒體譽為精準預測普丁開戰的小說,不僅於出版市場叫好叫座,並一舉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面對法國文學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蓬勃生態,個人計畫撰寫指標性作品的導引書評,不僅需要對內深入閱讀原文文本,更要向外連結國家文化現象與國際產業動態,理出一條法國文學生存大道,希冀作為一種通向華文世界的媒介,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溝通、借鏡、流通的橋樑。
    這張照片為青年楚浮,於拍攝第一部電影-《四百擊》,百忙之中,特別到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拍片現場探班,兩代影人留下的影像。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電影平等性之百年試煉...
    步入後疫情時代,台北書展盛大開幕,在此特別提出法國出版市場的年度觀察,作為拋磚引玉,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今天(2023年1月19日)法國全境大罷工,全國交通癱瘓,街頭預計百萬人遊行,抗議總統馬克宏提出的「改革」-以財政平衡作為技術手段,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延後至64歲,被批評為菁英主導的新資本主義,達成全面宰制的又一步。 文化界對此重大社會抗爭,並沒有缺席,於全國大遊行之前,聯合發表宣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一方面猜測普丁想成為彼得大帝,征服、開始攻擊北約大國的宏偉計劃,另一方面,則譏笑地說普丁的軍事力量如此微弱,甚至無法攻克距離邊境幾英里的城鎮。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 西方正在對烏克蘭的命運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賭博。
    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丁針對北約東擴說出重話,對歐洲有了敵對態度,並漸漸地以自己的方式帶領俄國對抗西方。 2017年,普丁受訪提到,北約東擴整件事是個背叛,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背叛。字句簡單卻道出這位帶領俄國走出不同道路的強人背後的傷痛。 到此我心頭一捏,才明白這位強人總統所受的傷痛,已將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一方面猜測普丁想成為彼得大帝,征服、開始攻擊北約大國的宏偉計劃,另一方面,則譏笑地說普丁的軍事力量如此微弱,甚至無法攻克距離邊境幾英里的城鎮。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 西方正在對烏克蘭的命運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賭博。
    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丁針對北約東擴說出重話,對歐洲有了敵對態度,並漸漸地以自己的方式帶領俄國對抗西方。 2017年,普丁受訪提到,北約東擴整件事是個背叛,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背叛。字句簡單卻道出這位帶領俄國走出不同道路的強人背後的傷痛。 到此我心頭一捏,才明白這位強人總統所受的傷痛,已將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