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10R的啟示:開始環保生活,可先從三個習慣培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隨著消費者逐漸重視「對社會和環境友善」的產品服務,越來越多企業(尤其是品牌商)和政府也主動或被動地表達對「永續發展」的支持,甚至改變。也因此,「永續」、「綠色」、「環保」這些字常被氾濫使用在公關行銷、廣告,近年來「漂綠(green washing)」甚至更被廣泛討論。

在廣泛的永續領域中,「循環經濟」概念在近5-10年來也更多被提到。不少永續相關研究報告和報導,常將它賦予「解決目前環境困境的好方式」的地位。「循環經濟」不是唯一永續的路,但絕對是鑰匙之一。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們對循環經濟概念有足夠的正確認知,並願意做出相關決定」的前提假設。

反觀現實面,這個假設卻很困難,它有一定的門檻(需要具備一些相關知識,或最起碼,人要花時間去了解、思考、討論等)。此外,從「知道」到「做到」的行為改變不容易且漫長,畢竟很少人會熱衷於「改變自己既有的行為和習慣」。

循環經濟光是概念就有超過百種的定義。姑且不論學者在概念上的同異及辯論,有別於企業普及的3R(Reduce, Reuse, Recyle),荷蘭有份循環經濟的科學研究報告其實提出10R的概念。

這是荷蘭環境部的智囊團-環境評估署(PBL)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哥白尼永續發展研究中心(Copernicus 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合作評估荷蘭的循環經濟政策後,正式發布的報告《Circular Economy: Measuring innovation in the product chain(暫譯:循環經濟: 衡量產品鏈的創新)》。

因華文內容很少提到10R,這篇文章,希望深入簡出介紹此架構,及它可以帶給消費者的反思,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更環保」或「更永續」的消費習慣?

「循環經濟」的精髓是什麼?

若想了解「循環經濟」是什麼,以下圖像一目了然:

傳統主流的經濟體系以「線型經濟(linear economy)」的思維發展(上圖左)。簡單來說,我們使用自然資源、製成商品/創造服務、消費使用完、丟棄、掩埋或焚燒。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相對「線型經濟」的概念,以可保存(restorative)、可再生(regenerative)的設計模式,讓產品和物質能持續維持在最高的使用效能及價值。講白點,讓一個產品/服務,在整個過程中,盡可能地讓它的效能和價值維持住,越久越好。所以,若循環經濟概念被做到極致的話,沒有所謂的廢棄物,因為任何廢棄物都可以被使用,也就是常被宣傳提的「垃圾即黃金」。

「循環經濟」可以被簡單想像成「理想的永續世界」樣貌,因為在100%循環的社會中,沒有所謂的垃圾,每樣東西都可以某一種樣貌的在系統中被循環利用

「資源回收」可能是多數人第一直覺想到符合「循環經濟」概念的方式。

是,但不完全是。「回收再利用」是其中一個「循環經濟」的應用,但「循環經濟」不等於「回收再利用」,且在「廢棄物分層架構(waste hierarchy)」中,「回收」其實只比丟棄成為垃圾(最後被拿去焚燒、或掩埋)再好一點的一個方式。然而「回收」依然較常被提及和執行,因為它往往是「容易實現的目標(low-hanging fruit)」。但要更往前跨一步,單靠全力衝刺100%回收率是不夠的,也要更多思考其他「比回收更有循環價值的方式」。

至於有哪些方式?這報告整理了十種,有些你我應該不陌生(當然做不做到是另一回事)。

怎麼做?十種「循環策略」

如上述,循環經濟最理想的狀態是,產品的物質可再使用後,維持原本的品質,以利再被應用到相似產品中。因為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再額外開採自然資源來產生更多物質,同時也沒所謂的「垃圾」。

但現實中,這種「終極理想的物質循環」近乎不可行。報告分類10種「循環策略」,10個開頭是英文字R的概念。而我們常聽到的3R(Reduce, Reuse, Recycle)也包含在10R裡。

以下10種策略,編號數字越小的,循環性(circularity)越高,也對我們的環境越好。

R0 拒絕(Refuse)
遺棄且拒絕產品購買

R1 重新思考(Rethink)
讓產品更密集地被使用(ex: 分享產品、多功能產品)

R2 減少(Reduce)
增加產品的製造或使用效率,減少自然資源所需的消耗

R3 重複使用(Re-use)
再次使用其他消費者丟棄、但狀況和原本功能仍良好的產品

R4 維修(Repair)
維修和維護產品,讓產品的原本功能仍能被使用

R5 翻新(Refurbish)
恢復舊產品,更新它

R6 重新製造(Remanufacture)
使用部分丟棄的產品組件,用在全新且具相同功能的產品上

R7 重新給予意義(Repurpose)
使用丟棄的產品或部分零組件,用在全新但不具相同功能的產品上

R8 回收(Recycle)
透過物料處理過程,獲取相同或較低品質的材料

R9 再生(Recover)
焚燒材料,能源再生(energy recovery)

把這10種整理成下面的圖表:

這10種策略沒有互不相干,如果把它們放在產品被製造生產的整個流程,可以看見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十種循環策略關聯圖(資料來源:PBL, 2016)

十種循環策略關聯圖(資料來源:PBL, 2016)

「循環策略」怎麼用在個人生活?可先從這三個習慣培養起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什麼才是「更環保」或「更永續」的消費習慣?

除了隨身攜帶環保袋、環保杯、環保餐具,確實做好資源回收等習慣,有三個我認為滿值得培養的環保生活習慣,因為從個人經驗中,當養成這三個習慣,不只增加「環保價值」,這過程也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

1. 在消費產品/服務之前,確認自己真正的需要在哪

再看一眼上面的10種策略,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拒絕消費(Refuse)」。但現實中,願意過著「零廢棄」、「100%自給自足」這類極端的生活模式不是每個人都嚮往的選擇。儘管每當我看到有報導有人/家庭過著這種生活模式時,我內心是嚮往的,因為他們擺脫了物質帶來的綑綁,但我也坦然接受自己無法做到。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再思考(Rethink)」和「減少(Reduce)」,這兩項可以歸納成一件事:有意識地做生活中每一個大小的消費決定

以我的經驗,雖然我不是一個高度追求物質的人,很少對逛街購物感到興奮,也喜歡把一樣東西用很久。但兩年多前,當我決定要更有意識地去觀察和做出生活的每個消費決定時,我意外地發現自己內心依然會有經歷「購買消費所帶來的快感」的瞬間,雖然多數時候我的理智都勝出,最後做出「不消費」的決定,但觀察這過程也讓我意識到,消費暗藏某種迷人的吸引力。

所以我開始養成在想要消費時,多問自己幾個問題的習慣,這幫助拉長思考時間,避免衝動消費:

  • 我是需要還是想要這產品/服務?又為什麼需要這產品/服務?
  • 我需要的是這產品/服務的哪些功能和帶來的哪些效益?
  • 我是否已經擁有其他產品/服務,有相同/似功能或可達到相同/似的效益?

這一來一往的自我對話過程,幫助我更多的是看見自己內心真正想要和渴望的,也重新盤點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是否已可滿足我想追求的效益結果?因為有時候當想要擁有一樣產品/服務時,其實只是自己為了補足心靈某塊缺失(例如: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沒安全感、害怕時間延誤而錯失機會、擁有某個物品展現自己的某些價值)。這過程反而讓我更直接去面對我真正需要的源頭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而不少時候,我需要的,其實是非物質就可以滿足的和被解決的,而不是購買某物品表象的象徵。

2. 擁有樂於分享/共享的態度

「共享經濟(sharing value)」的概念,在全球新創一再破壞式創新的商業模式及服務下,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許多人已不算太陌生。例如租屋平台Airbnb、交通共享平台Uber(或是東南亞的Grab)、共乘平台像Blabla car、線上租車gogoout和Zipcar、保姆平台Sittercity、敦親睦鄰服務/小幫手平台像TaskRabbit等。行動網路普及化,也更加速平台經濟及共享經濟的發展。

在我的記憶裡,共享經濟的精神其實也不新,因為滿類似小時候或甚至我還沒出生以前的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彼此分享家中的物品,讓鄰居或朋友們省下一筆錢購買那種久久要用一次的工具,就只是所謂的「舉手之勞,何足掛齒」的小小心意。

要能保持分享及共享的開放態度,有一道心理門檻要過,就是「享受產品/服務的使用權,但不一定要成為擁有者」,尤其隨著經濟成長,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也漸漸對「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有更強烈的欲望和掌控權。

這回到了:我們想擁有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如果只是希望達到某個期待的效果/效益,那有時擁有「使用權(the right to use/access)」就已足夠滿足,而「擁有權(ownership)」並非必要條件。

在這點之下,讓我們增加與他人的互動連結,像是Blabla Car和TaskRabbit;有些平台的共享,改變原有市場的型態,讓大眾可以透過自有的資源分享以賺取利潤,像是Airbnb、Uber,或是省去自有車所需負擔的稅、養車費用、停車空間等,以線上租車的方式,也達到要移動的需求。

當我們有些東西需要時租用,而非購買持有的時候,也空出一些因擁有所需勞心的空間,去做其他對我們有價值的事。

3. 學習耐心,願意等候及花時間處理,不一定凡事都要立即得到

這對於千禧世代的我,是最大的磨練。習於便利且快速的網路,讓我們可以在鍵盤之下,便馬上連結到網路世界搜尋許多事情,對小時候常被教導的「耐心即美德」,也越來越知易行難。

想要馬上得到的慾望,不知不覺讓我們習慣跳過「拒絕消費(Refuse)」、「再思考(Rethink)」、「減少(Reduce)」,而直接購買想買要的東西。或是在東西壞掉時,直接略過「維修 (Repair)」、「翻新(Refurbish)」、「重新給予意義(Repurpose)」的可能性和階段,而乾脆直接掏錢重買新的東西。

而我也注意到,現在東西要維修的店面越來越少,加上這些店面的網路行銷的方式較弱,滿多時候需要特別去找,不像那些PChome、Momo、蝦皮、淘寶等網購平台可以快速一鍵處理,加上有些時候費用還不見得便宜很多(有時甚至還較貴),也讓「維修」負擔的成本變高(若把無形的時間成本都算進去)。

反思總結

仔細思考這彼此間的關聯性,永續與生活,從某個觀點來看,確實是讓我們重新審視可能是好幾十年,甚至將近一世紀(看是落在世界哪個地區)之前的生活精神。或許要我們都回到過去較為貧苦的生活日子,只為了永續發展,並不實際,但確實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反思,對於當我們一路在發展、成長、或所謂進步的過程中,除了金錢及物質明顯提升,是否我們心靈和頭腦也跟上腳步,提升到我們希望滿足的境界?

雖然常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但畢竟人生還是有少許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期許我們在創造更多經歷和成長的同時,不要忘記堅守那些看似「小」,但其實影響自己或別人生命的「大事」。

在思考並實踐到生活習慣的過程,也幫助我對人生優先順序有了兩個體悟:

價值重於價格,時間重於金錢,快樂重於快感
人生有價值的投資,更多要花在體驗經歷、學習成長、經營關係、實際資產,而不是花在產品上

畢竟人人情況不同,不是說我們都得回到極簡生活,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好習慣的養成,提醒自己,不要讓「擁有」和「消費」成為填補心靈空虛的替代品,唯有當我們不被東西綁架時,才可以活得自在舒坦,並擁有真正富足的人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之雅歌的沙龍
11會員
17內容數
《雅歌》有「詩歌中的詩歌」之稱。勉勵自己,也期待激勵他人,在人生各階段的高山低谷,都能編織出不同生命樣貌的美好詩歌。 新之雅歌也可看為『心之雅歌』。擷取本名『新雅』,綽號小新,所以字面意思可看作是小新的雅歌,也就是我生命頌讚的詩歌。 而『心之雅歌』隱含著人生的一切由心發出,這沙龍便是記錄著用心深刻的經歷生命的心路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循環經濟的精神能夠延長產品使用的生命週期,不會用過一次就馬上變成地球上的垃圾,讓產品更符合「碳中和」的目標。台灣有什麼循環經濟的實際案例?
Thumbnail
循環經濟的精神能夠延長產品使用的生命週期,不會用過一次就馬上變成地球上的垃圾,讓產品更符合「碳中和」的目標。台灣有什麼循環經濟的實際案例?
Thumbnail
一份荷蘭有關「循環經濟」的科學研究報告,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所謂「更環保」的消費?什麼是我們真正的需要?不要讓「擁有」和「消費」成為填補心靈空虛的替代品,唯有當我們不被東西綁架時,才可以活得自在舒坦,擁有真正富足的人生。而我們可以先從這三個習慣的培養開始...
Thumbnail
一份荷蘭有關「循環經濟」的科學研究報告,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所謂「更環保」的消費?什麼是我們真正的需要?不要讓「擁有」和「消費」成為填補心靈空虛的替代品,唯有當我們不被東西綁架時,才可以活得自在舒坦,擁有真正富足的人生。而我們可以先從這三個習慣的培養開始...
Thumbnail
線性經濟是什麼🤔 與循環經濟的差別為何⁉️ 循環經濟又有哪些模式呢😽 好奇的話就快來閱讀文章吧🔍
Thumbnail
線性經濟是什麼🤔 與循環經濟的差別為何⁉️ 循環經濟又有哪些模式呢😽 好奇的話就快來閱讀文章吧🔍
Thumbnail
你知道其實循環經濟與日常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嗎😯 其實只要花點小心思就能為永續環境作出貢獻喔‼️ 想知道怎麼簡單的實踐循環經濟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並採取相關行動♻️ 與我們一起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吧🫶🏻
Thumbnail
你知道其實循環經濟與日常生活只有一步之遙嗎😯 其實只要花點小心思就能為永續環境作出貢獻喔‼️ 想知道怎麼簡單的實踐循環經濟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並採取相關行動♻️ 與我們一起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對「循環經濟」這個概念已經愈來愈熟悉了🤩 但其實距離這個概念的完全落實,人類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介紹了循環經濟在落實上遇到的四大困難。快來看看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對「循環經濟」這個概念已經愈來愈熟悉了🤩 但其實距離這個概念的完全落實,人類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介紹了循環經濟在落實上遇到的四大困難。快來看看吧👀
Thumbnail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好比天秤兩端,彷彿倚重其中一端,另一端便注定失衡、傾斜。當資本勢力推著人們朝向富饒、豐裕的世界發展,是否和諧、天然的淨土,就注定成為被犧牲的交換條件呢? ▎揮一揮衣袖,留下的全是汙染 生態,是地球的原始資產,如上天給予的禮物,維護生物體能維持營養、持續生長;而經濟是人類在社會中,藉
Thumbnail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好比天秤兩端,彷彿倚重其中一端,另一端便注定失衡、傾斜。當資本勢力推著人們朝向富饒、豐裕的世界發展,是否和諧、天然的淨土,就注定成為被犧牲的交換條件呢? ▎揮一揮衣袖,留下的全是汙染 生態,是地球的原始資產,如上天給予的禮物,維護生物體能維持營養、持續生長;而經濟是人類在社會中,藉
Thumbnail
你知道什麼是循環商業模式嗎? 雖然字面相近,但循環商業模式不等於循環經濟喔🤔 我們在本篇文章中,還介紹了很多循環商業模式的例子 快來看看吧~ - 課後小考👀 循環商業模式的三個原則有哪些呢?
Thumbnail
你知道什麼是循環商業模式嗎? 雖然字面相近,但循環商業模式不等於循環經濟喔🤔 我們在本篇文章中,還介紹了很多循環商業模式的例子 快來看看吧~ - 課後小考👀 循環商業模式的三個原則有哪些呢?
Thumbnail
倡導循環經濟、實踐循環經濟的目的就在於「不把永續化約在道德的範疇」,而是設計一套「可行」的回收機制,增加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配合的誘因,讓普羅大眾覺得環保是一件沒有「負擔」的事情,甚至還能得到經濟上的實質回饋。
Thumbnail
倡導循環經濟、實踐循環經濟的目的就在於「不把永續化約在道德的範疇」,而是設計一套「可行」的回收機制,增加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配合的誘因,讓普羅大眾覺得環保是一件沒有「負擔」的事情,甚至還能得到經濟上的實質回饋。
Thumbnail
循環經濟在台灣的實踐:          上一篇提到,循環經濟的理念是資源從源頭出發,最後回流到源頭,也就是所謂的搖籃到搖籃的概念。2016年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將新農業和循環經濟放入...
Thumbnail
循環經濟在台灣的實踐:          上一篇提到,循環經濟的理念是資源從源頭出發,最後回流到源頭,也就是所謂的搖籃到搖籃的概念。2016年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將新農業和循環經濟放入...
Thumbnail
根據循環台灣基金會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本文將粗淺介紹循環經濟,並希望讀者朋友了解到,循環經濟只是一個概念,這意味著它沒有限制,它能被應用在各行各業!
Thumbnail
根據循環台灣基金會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本文將粗淺介紹循環經濟,並希望讀者朋友了解到,循環經濟只是一個概念,這意味著它沒有限制,它能被應用在各行各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