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建築看循環經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究竟「綠建築」是什麼呢🤔 又是如何從設計中與循環經濟產生關聯呢⁉️♻️ 這篇文將帶您簡單認識這兩者的關係🫶🏻 點進來跟我們一起認識吧‼️📝
《從綠建築看循環經濟》
作者|王琪琇
編輯|張睿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綠建築」?很多人會聯想到裝有太陽能板的建築,或是建築物周遭有著綠意盎然的環境才是綠建築,但其實這些都只是綠建築的其中之一喔!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定義,綠建築是指:「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看了這一段說明不知道大家對於綠建築有沒有基礎的認識了,那就讓我們來探索綠建築與循環經濟的關係吧!
台灣的綠建築標章於1999年推出,是世界上第三個開始推展綠建築標章的國家。其中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正是以推展建築低碳美學做為創作的實踐,積極推動國內外綠建築建設。20多年來,一直都抱持「design with the Earth in mind」,設計了許多綠建築作品,例如:北投圖書館、台北花博新生園區三館、淡水滬尾藝文休閒園區、工研院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等。
綠建築重要的並不是本身,而是重在希望從建築著手,以綠建築的形式,將工業化體系轉為循環體系。其中,九典聯合建築師郭英釗運用兩個方式切入循環設計──ACE(Architecture for Circular Economy,建築循環經濟),和ICE(Interior for Circular Economy,室內循環經濟)。
建築循環經濟的部分,郭英釗建築師認為循環建築要「以始為終」,思考該如何使建築生命能夠不斷循環,同時,「模矩化」也是循環建築的重要概念。從結構體到外牆再到室內都有不同尺寸的模矩,為預鑄工法奠下良好基礎,也就是所有建築元件先在工廠裡製造,再運到現場組裝,未來這些元件還可以拆解再利用。搭配材料銀行與建材護照,使元件能夠在市場上流通,達到循環經濟的「共享」精神。(註解:材料銀行是指把一棟建築物看做一個儲存材料的銀行,搭配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建築工程專案裡的各項材料資訊,都能完整呈現。)
室內循環經濟的部分,九典推出「以租代買」,針對室內生命週期較短的物件,包含家具、燈具和植栽,以租賃代替購買,也促使租賃業者思考他們的產品可如何拆解,再循環使用。並降低不必要的室內裝修、設計移動式家具等,達成零廢棄的目標。
最後,郭英釗認為這些建築只是一個起點,希望未來5年、10年甚至是50年後,循環設計真正發酵時,可以看到更多成果。若綠建築能夠更普及,被更多人看到,那麼循環經濟的發展必然也會更快!希望在這個網路世代有更多資訊被看見,並持續改變我們的世界!如果您也想對地球盡一份心力,不妨將這篇文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見!
參考資料
歡迎大家於留言區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一19:30準時更新✨
別忘了到我們的主頁查看更多文章😍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時常網購讓包材佔據家裡嗎⁉️ 你也覺得丟棄一堆包材很浪費嗎🤯 要如何避免這些發生又能快樂網購呢🤔 答案就在文章裡,快來看看吧~♻️
飯店常會提供給旅客一次性的肥皂,但我們總是無法在短短幾天內使用完,你知道這些肥皂都去哪裡了嗎?🧐 今天 要介紹一個拯救廢棄肥皂及生命的非營利組織😍
大家最近應該時常聽到台灣對於綠能積極發展的相關新聞🤔 在彰化、台中等地外海,更可時常看到風力發電機的設立🌬️ 一座風力發電機,其壽命約為20~25年。但你知道嗎?退役的機器,將瞬間變成大型回收物。為了解決後續的回收問題,許多公司紛紛花費大量心血。就讓我們一同見證離岸發電的新綠色循環經濟吧~
什麼⁉️廢棄物可以變成智慧型手機📱 其實手機裡的很多零件都是運用再生資源製成的喔❤️ 購買手機及回收手機都有辦法實踐循環經濟喔♻️ 快來看看這篇文了解更多吧✅
線性經濟是什麼🤔 與循環經濟的差別為何⁉️ 循環經濟又有哪些模式呢😽 好奇的話就快來閱讀文章吧🔍
或許你曾經聽說過循環經濟運用在許多產業上,但你知道時尚界也有循環經濟嗎? 🧐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來自英國的綠色時尚業「Teemill」是如何做的吧❗
你時常網購讓包材佔據家裡嗎⁉️ 你也覺得丟棄一堆包材很浪費嗎🤯 要如何避免這些發生又能快樂網購呢🤔 答案就在文章裡,快來看看吧~♻️
飯店常會提供給旅客一次性的肥皂,但我們總是無法在短短幾天內使用完,你知道這些肥皂都去哪裡了嗎?🧐 今天 要介紹一個拯救廢棄肥皂及生命的非營利組織😍
大家最近應該時常聽到台灣對於綠能積極發展的相關新聞🤔 在彰化、台中等地外海,更可時常看到風力發電機的設立🌬️ 一座風力發電機,其壽命約為20~25年。但你知道嗎?退役的機器,將瞬間變成大型回收物。為了解決後續的回收問題,許多公司紛紛花費大量心血。就讓我們一同見證離岸發電的新綠色循環經濟吧~
什麼⁉️廢棄物可以變成智慧型手機📱 其實手機裡的很多零件都是運用再生資源製成的喔❤️ 購買手機及回收手機都有辦法實踐循環經濟喔♻️ 快來看看這篇文了解更多吧✅
線性經濟是什麼🤔 與循環經濟的差別為何⁉️ 循環經濟又有哪些模式呢😽 好奇的話就快來閱讀文章吧🔍
或許你曾經聽說過循環經濟運用在許多產業上,但你知道時尚界也有循環經濟嗎? 🧐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來自英國的綠色時尚業「Teemill」是如何做的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永豐餘推出的「全循環屋」是一座以紙材為主要建材的低碳建築,代表了台灣在綠色建築與永續生活領域的創新突破。這座建築結合了多層瓦楞紙板和木質框架,具備長達50至100年的使用壽命,並且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比傳統建築減少了一半。全循環屋採用模組化設計,能在三天內完成搭建,並且建材可達近100%的回收率。
Thumbnail
工程會的終極目標,是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包含建築、軌道、水利設施、橋梁等建設, 從設計到施工都要符合
Thumbnail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第二場次今(26)日下午在台中市舉辦,中部地區的租賃住宅服務業、物業管理及保全業等公會代表上百人出席交流。主辦單位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房子除了用淨零的技術和材料來建造,
Thumbnail
節能減碳已成世界趨勢,為了推動建築淨零減碳,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今(7)日下午舉辦「淨零建築智慧節能減碳創新技術宣導推廣活動」,邀請樺康智雲、中興保全等智慧建築業者分享最新的技術與案例,吸引許多建築師、技師等專業人士到場「充電」吸收新知。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內政部是建築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除了感謝與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綠建築的新趨勢「系統模板工法」,兼顧建築結構安全及綠色環境保護,成為營建業極具有發展價值的模式。而「國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煜中,就是看重系統模版工法的綠能競爭力,在10年前轉行踏入此領域,為台灣未來建築邁向居住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永豐餘推出的「全循環屋」是一座以紙材為主要建材的低碳建築,代表了台灣在綠色建築與永續生活領域的創新突破。這座建築結合了多層瓦楞紙板和木質框架,具備長達50至100年的使用壽命,並且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比傳統建築減少了一半。全循環屋採用模組化設計,能在三天內完成搭建,並且建材可達近100%的回收率。
Thumbnail
工程會的終極目標,是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包含建築、軌道、水利設施、橋梁等建設, 從設計到施工都要符合
Thumbnail
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下簡稱建研所)主辦、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台智盟)執行的「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第二場次今(26)日下午在台中市舉辦,中部地區的租賃住宅服務業、物業管理及保全業等公會代表上百人出席交流。主辦單位建研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房子除了用淨零的技術和材料來建造,
Thumbnail
節能減碳已成世界趨勢,為了推動建築淨零減碳,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今(7)日下午舉辦「淨零建築智慧節能減碳創新技術宣導推廣活動」,邀請樺康智雲、中興保全等智慧建築業者分享最新的技術與案例,吸引許多建築師、技師等專業人士到場「充電」吸收新知。內政部次長董建宏表示,內政部是建築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除了感謝與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綠建築的新趨勢「系統模板工法」,兼顧建築結構安全及綠色環境保護,成為營建業極具有發展價值的模式。而「國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煜中,就是看重系統模版工法的綠能競爭力,在10年前轉行踏入此領域,為台灣未來建築邁向居住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二、德國有機建築   查維基百科有關有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的論述:「有機建築是一套有關建築的哲學。其主張要藉由建築設計促進自然環境與人類居所間的和諧。將建築、家具擺飾以及周遭環境良好地整合成整體、彼此相關連的組成。」    「所以我在你面前講有機建築
Thumbnail
現在談論的永續建築,真的永續嗎?永續建築的「永續」也只是一種「價值」的概念,而非建築「永」恆存「續」的永續。根據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於(2003)〈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建築師雜誌一文中提及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s)的含意為:「一個永續需思考的操作事項是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