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即時零售”將取代便利店成下一個賺錢的風口?

    最近越來越多的零售業新老朋友都在問我,某互聯網企業正在醞釀推出更新的一個概念,在“新零售”橫空出世多年以後,再次探索下一個話題“即時零售”!
    相信很多年輕朋友已經“回不去了”,我說的是懶饞族對外賣的依賴。不過我還是想問,是誰在為配送到家這最後一裏路的運費買單?後場加工、快速揀貨、攬收、配送、售後客服,這些比傳統零售多出來的履約成本,與消費者到店一站式購物的時間與精力消耗,哪個更值錢?現在都不好說!
    商業的本質就是服務,講求有效率的提供買賣雙方互相信賴的“成交”,批發也是、團購也是、零售更是。唯一差別的是交貨的時間、地點和是否有溫度的差別。當一個商業模式還沒有形成寡斷時,供應鏈、通路、顧客,絕對不可能存在三贏的局面,通常商業混戰跑馬圈地時,永遠是先保顧客贏、供應鏈求保本、而通路貼錢在玩著。
    即時零售,說穿了就是純線上的便利店,它不需要好門面,可以在地下、可以是倉庫,但是它仍需一個輻射半徑幾公裏范圍內飽足的客層與客群。為了對標便利店的下樓到社區口即成交的效率,即時零售必須承諾30分鍾內到家的承諾。地下倉庫租金便宜,商品可以倍增、倉內陳列只要方便揀貨就好,再來就是平台LBS接單履約,看起來有點意思。
    理性的消費者們,應該知道便利店的訂價平均比超市高出10%,如果急需,我也願意下樓或在路過時在便利店買。當然我也買過超市一小時到家,永輝、大潤發、家樂福…。我只是在想,現在超市到家動輒10000以上個生鮮和快消日用品項;對比便利店1000-2000個鮮食加快消但是要多貴10%的品項,而且還要下樓;再對比即時零售的3000-4000個沒有生鮮沒有鮮食的快消日用雜貨選擇,毛利設定同便利店高,而只是快超市30分鍾到家。
    消費者在意自己荷包深淺、突發急需、家用計劃需求、購買頻次、一次購足的機會……。商家計算租金、人力、客單、毛利、履約成本等,答案已經呼之欲出。猜想而知,即時零售推廣期的辛苦和補貼的投入,絕對不會亞於網約車、社區團購、前置倉等買菜平台!
    炒股票需要好概念,需要大資本,需要大宣傳,我們過日子的小老百姓,就等著薅羊毛就好,反正這些互聯網巨頭背後的資本,都是全球放水下,低利取得融資或私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