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甜點裡的法國:把甜蜜當武器的法蘭西歷史與文化》閱讀筆記

作者:池上俊一 閱讀評分:3.5 / 5

💡前言

  一提到甜點,許多人往往會直接聯想到法國,而法國甜點有時也給人一種世界之最的印象。然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本書即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討論。作者首先簡單回顧法國歷史,並將甜點視為上層社會與國家的文化戰略,進而考察甜點對於不同階級群體的意義,以及歷史與社會變遷與法國甜點之間的關係。

📌甜點與宗教

  中世紀時期,甜點主要在宗教場域使用,例如祭典、儀式的餅乾或蛋糕供品。神職人員也會將帶有甜味的餅乾贈送他人,表示祝福之意。在禮拜時,修道士也會讓信徒領取鬆餅,當作某種「領受聖禮」。簡言之,對神職人員來說,甜點具有連結神與人之間關係的作用。
  不過,不同宗教派別對甜點亦有不同的看法。天主教國家大多食用甜點,它們注重社交禮儀與優雅的嗜好,並認為甜點的食用是上層社會培養品味與儀態的一種方式。新教國家則相反,它們崇尚勤儉節制,認為食物主要功能是充飢止餓,因此用餐也講求簡單節約,並避免挑起新的食慾。

📌甜點與王室貴族

  十七至十八世紀,國王建立專制王權。料理與甜點則被當作王室貴族治理和外交的手段,展示權力或國力,進而建構統治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公開或隱密地傳達以下訊息:「只有懂得這種品味,才具有佔據統治地位的權力。」
  當時,一些王公貴族甚至會在餐宴場合擺設「甜點裝置藝術」。譬如利用拔絲砂糖、糖花加上餅乾,製作一副類似圖畫的作品,藉此描繪自身的戰役事蹟,進而將榮耀實體化。
  在這個時期,料理與甜點也逐漸轉變,每道餐點的分量減少,調味與素材變得簡單精緻。香料的運用偏向植物香氣,襯托出輕柔的觀感,取代中世紀重口味的肉類料理。而料理與甜點的講究與細緻化,也與當時的社會有關,即由於一些資產階級逐漸興起,於是貴族藉此來與資產階級或民眾的品味做出區隔。

📌甜點與資產階級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期,法國大革命、七月革命與二月革命後,貴族的政治權力日漸減弱。他們轉而透過文化與品味,來維持自身的權勢與社會地位。當時,貴族經常舉辦沙龍,招待上流社會人士,彼此相互交流意見,在知識、文化資本方面進行較量,其中也包括對甜點的追求、理解與品味的評判。
  同時,十九世紀也是資產階級崛起的世紀。工業革命、殖民地貿易為他們帶來大量資本,前述幾次資產階級革命後,他們也逐漸取得政治權力與主導社會的能力。於是,資產階級也爭相效仿貴族的文化與飲食風格,透過消費行動來表現自己的財富與地位,從而建構自身佔據支配位置的合理性。
  資產階級更加講究優質飲食,甜點正是其中之一。當時,一些美食評論書籍紛紛出版,推廣料理與甜點,例如花色小蛋糕、閃電泡芙、馬卡龍,藉此將法國打造成「美食之國」。資產階級也藉由這種帶有甜蜜感的食物,讓自身感到愉悅、閒適快樂,從而表現出他們自認的「階級勝利」與美好年代。

⚡小結

  本書主要是寫給高中生的歷史書籍,內容大致為簡介性質的敘述。整體文字通俗流暢,沒有艱澀的理論或分析,對法國甜點與歷史有興趣的讀者,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入門讀物。
  作者將甜點視為一種社會關係與文化的協調工具,同時也提醒我們,上層社會的統治不只透過政治與軍事,同時也會利用文化來強化其支配合理性。此即甜點作為「武器」。
  不過,本書大致較偏歷史描述,較少討論不同群體的關係,及其背後的社會條件。
  例如,為何天主教國家較能接受甜點,並將食用甜點作為培養禮儀的一種教育?而新教國家又為何較為節制,不太能接受甜點?例如,資產階級內部不同陣營對於甜點又有什麼看法?為何有些群體選擇的是這種甜點,另一些群體選擇的是別的甜點?還有勞工階級又具有怎樣的飲食習慣呢?如果想進一步探索飲食文化史或社會史,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再加以延伸討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沙龍]知識拼圖:Z的閱讀紀錄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