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之「緣」:組織規則下的轉換模型
【Comment】
組織會成長、縮減甚至消失,當然也有合併等現象。商場上的 merger ad acquisition以及帝國的擴張都是例子。宗教團體,也是一種組織。
但宗教組織又有不同於其他組織之處──信眾很難接受組世俗組織的遊戲規則。所以被合併者稱為法子。合併者,顯然就是法父了。父子關係,信眾較易接受。
另外,也必須創造正當性──緣早已結下,只是現在才成熟。voila
讀者有空可以看高格孚的《中華鄰國:臺灣閾境性》(ㄩˋ),他寫道鄭克塽如何在兩次《降表》中詮釋與轉換中華意識型態,而能平順投降外族政權,讓雙方有臺階下的過程,有極為精采的分析。這套觀察,到目前都還適用。
傳法大典-- 認同理念 明光、淨耀法師成法子◎人間福報(2013.03.13)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8019
【記者郭書宏、阮愛惠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伊始,星雲大師即訂定「八宗兼弘」、「四眾共有」的原則,這次傳法大典中,有許多法子並非來自本山,而是以有組織、有制度,廣納並接引十方大眾入佛光山,共同弘揚人間佛教理念,明光法師與淨耀法師就是最好的實例。
「星雲大師是佛教界的一代宗師,能成為大師法脈的傳承者,是畢生殊榮。」明光法師表示,此行有幸承接臨濟法脈,成為佛光山的第二代法子,內心是感恩、歡喜的,尤其與來自各地的法子們共同接法、推廣人間佛教,使娑婆世界因有佛法的滋潤,能有更多眾生離苦得樂,這是眾生的福報。
談及成為佛光山法子因緣,早在明光法師未出家前就已結緣。明光法師說,青年時期常聆聽大師在國父紀念館的佛學講座,對佛學基礎啟發甚多,「當時心想著有為者亦若是,對弘法利生懷抱著大志向,至今仍堅定不移。」
明光法師出家後,有許多機會親近大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九八五年時,他籌畫「僧伽青年行腳」活動,當時大師非常支持此活動,還特別派了三位佛光山法師支援;而後的國際性佛教會議、大型弘法活動、赴中國大陸恭迎佛指舍利等機緣,大師也常邀請青年僧與會,對提攜新一代僧眾著力甚深。
「成為佛光山法子後,相信將更有機緣親近大師。」明光法師說,雖然對佛光山推廣的人間佛教並不陌生,但大師身上還有更多的法寶,值得後進晚輩們挖掘並學習,「衷心祈願大師法體康泰,為法久住於人間,持續利樂有情。」
因緣成熟 親近大師多學習
淨耀法師之所以會成為佛光山法子,得追溯至一九七九年。當時,淨耀法師在《青年戰士報》擔任記者,有一天在佛光山後方出了車禍。在住院期間,他開始接觸佛教,也動過出家的念頭,只是當時因緣不成熟,並未加入佛光山弘法行列。
之後,淨耀法師讀了很多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對於星雲大師的文筆心生嚮往,對於大師在論述中展現的般若智慧,更自嘆不如。淨耀法師曾兩度隨著開證老和尚到佛光山向大師祝壽,大師也表示要傳法給他,可惜因緣仍不具足。
淨耀法師昨日除了來受法,還向大師呈上一件由二十五萬朵蓮花製成的袈裟,法師強調這是效法大師無私開闊的心胸,化個人擁有為天下眾生的共同擁有。法師說:「透過受法和獻袈裟的儀式,一來代表我真正走入大師座下,更親近大師、向大師學習,同時也希望在大師的教導下能修福修慧,以更成熟的心,面對弘法、利益眾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