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宗教亂象之我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994年3月,<本地風光月刊.發刊詞>曾說:‘儘管亂世當前,人們大多隨著五光十色的世俗文化遷流,甚少有人堅持古風道骨,也很少有人真正發心追求解脫;不過,正如試圖撲滅大火的小鳥,雖無力澆熄森林之火,但灑水處自有一片清涼。’為了實踐這分自我期許,本刊始終秉持‘經由科學人文之路邁向解脫’的理念,以嚴謹的編輯、扎實的內容,向渴求心靈蘇息及人生指引的社會大眾推介現代禪的修行理趣與修行經驗。三年後的今天,本刊發行量從最初的五千份增至目前的一萬七千份,認同支持本刊的讀者越來越多,這是值得欣慰的;但社會風氣卻越來越庸俗、迷信,距離本刊‘推廣成熟人格的心靈藝術,提升良好的現代社會文化’的理想,越遙不可及;尤其近來接二連三被揭發的ooo、oo等宗教詐財案,對社會人心造成強大的衝擊與傷害,更讓本刊同仁及所有現代禪同修體認‘此是學時,不是弘化時’,而自覺的選擇了以提升道業、深入修行為重,會館將僅作為內修的道場。

當前臺灣社會各方面的亂象,非一朝一夕所致;而其緣起與流變的複雜多端,亦非任何人所能盡知;雖然每天有傳播媒體所提供的大量資訊,也有專家學者評析各層面的現象;但身為佛弟子,我們更關心的毋寧是這些亂象背後的人性問題。若就因果業報而言,所有假冒聖者的宗教師及花錢受騙的信徒們,都是身不由己的陷入這場共業的激情中,其情可憫;並且,社會不曾提供人們充分而正確的宗教知識,也很少宣導人們科學理性、人文人道的信仰態度;而詐財案爆發後,政府機構只急於查辦當事人的違法刑責、處理被害人的財物賠償,或召開宗教會議討論宗教立法的問題;整體看來,這些舉措似乎是熱鬧有餘而效用不足。有人認為:宗教掃黑只能掃除社會上既有形式的黑,卻無力遏止人心中不由自主的貪;宗教立法也只能規範宗教團體的行為,卻無法導正個別信眾的思想,並且,類似ooo,oo等宗教邊緣人物所引發的斂財風波,應只是社會風氣的問題,不必提到宗教信仰的領域來談,因為這些所謂的宗教師根本不相信自己所說的法,而是別有居心的假宗教之名以行詐財之實而已。如今,層出不窮的宗教詐騙事件成為社會注目的焦點後,這類假宗教師的人格與誠信不再能掩飾其貪婪與欺瞞,亦不再能喬裝為法力無邊的神佛菩薩,甚至可能從信眾膜拜的無上師淪為法律制裁的階下囚;真是因果不爽,業報迅速!

禪,本來是最清純,最不具宗教色彩的人格藝術,而今受oo假禪師的殃及,成了齷齪、欺騙的代名詞,這對於臺灣近年正在興起的禪佛教,以及渴望藉由禪修的體驗以提升心靈品質的社會大眾而言,傷害甚大。但深一層看,真正讓佛弟子痛心的是:佛法的衰頹由來已久,而義學不興、修證不明、違逆時代之機,則是其根本問題。長期以來,臺灣佛教界充滿了撒謊、空談、迷信之風,出家人坐擁巨額資產,過著與世隔絕、奢靡尊貴的生活,既不知精勤修行以報答信眾的付託,卻盲從於世俗潮流,競相舉辦大型的宗教活動,興建大而無當的道場,不但勞民傷財,且誤導民眾的信仰方向,逐漸淪落為宗教性的流行文化與消費行為;甚至公開的讓這類活動變質為社會名流與政客商賈的社交場所,于其中交換名利權位,真是‘口說般若,心若豺狼’!修行人本該隨緣無私的滿足大眾求道之願,而不是倒過來以大眾的護持與奉獻來成就個人的弘法之業;更何況這些活動的內容亦有可議之處:大多數祈福消災、傳法授戒之類的法會,仍然是徒具傳統形式而了無新意;即以現代人稱許的慈善救濟、環境保育、社會關懷等公益活動而言,民間已有許多自發性的基金會團體長期從事於此,以他們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組織能力,更能實際而有效的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卻普遍的欠缺人員、經費與器材,而臺灣民眾則因為信仰的誤導而將大量的金錢與人力輸送到僧侶身上,無條件供彼揮霍,以滿足私欲或虛榮道場,頗令有識者再三感慨佛法的衰微與宗教師的誤人之深。

近三十年來,由於教育普及、民智漸開,社會大眾對於宗教實質內涵的需求也更精緻而深切;而臺灣佛教既已偏離了修行解脫的傳統,又缺乏開創時代新機的能力,而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各團體之間不僅勤於內鬥,且合力打壓以修證為主的宗派;尤其令人耽憂的是:這些宗教師多半昧著良知以欺瞞善良虔誠的信眾,讓他們彷徨于神通與功德的迷陣中,可說是從另一層面助長了社會上怪力亂神的風氣。

在這種民眾渴求心靈淨化而宗教界卻背道而馳的困境下,如何指引人們一條明確、妥當,既可免於誤入宗教騙局,又能獲得身心安穩、人格成熟的途徑,乃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應建立科學人文的宗教觀,培養經驗如實的人格特質,並以此檢視各宗派的宗旨與修行,若不是以‘敦品勵德、修身養性’為主軸的,則應保留、質疑。

其二,宗教的信仰與修持雖然超越世俗認識的神秘體驗,但其內容及次第亦須合乎科學理性的必然性與普遍性,否則應暫時擱置。

其三,宗教師個人的修行證量如何,或許難為外人所知,但其外現的觀念思想及人品德行,則可以被客觀的檢驗與公開的評價。而即使不談個人體證,純就佛教義學而論,亦須經得起理性的質疑與反覆的辯證。若能根據上述三點建議以判斷宗教的良劣,不僅可避免自己及親友陷入五光十色的宗教迷霧中,並可進一步揀擇個人理想中的宗派,確定人生的終極關懷。

面對這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及毫無起色的臺灣佛教,除了秉持知識份子的良知,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之外,唯有更堅持佛弟子皈依三寶,志求正覺的信念,深入個人道業的潛修,穩定踏實的強化學問、德行與修證的基礎;與此同時,也倍加感念李老師創立現代禪的先見之明與道德勇氣:八、九年來現代禪在臺灣佛教界獨力宣導‘科學人文’的宗教理念,並標舉‘緣起無我’的根本思想,雖始終不獲知音人重視,亦無力挽回佛教的衰頹之勢,但陽剛純正、古風情義的禪風,不正是庸俗迷亂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清涼劑、醒心湯嗎?期盼政府當局及有心人士共同宣導‘科學理性、人文人道’的宗教觀,天風吹而百草偃,宗教界的各種亂象亦自然消弭於無形。

值此社會混亂、人心迷茫,宗教界是非不明、浮華成風之際,再加上現代禪已經奮鬥了八、九年,於導正風氣、改革佛教的力量仍然微不足道;因此考慮進一步潛修,養精蓄銳、自我充實,期能收到積深行廣的效果,以更陽剛、更有組織的禪風繼續這些年來的努力,等待適當的因緣重新出發。潛修之後的現代禪,除了繼續辦好本刊以外,將把全部心力用於栽培內部既有的同修,並回饋所有贊助護法委員會的現代禪禪友們,這樣的安排才不致於背離我們學佛修行、創立現代禪教團的初衷。--原刊載於《本地風光月刊》第十八期(1997年1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6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要說的是,的確需要末法 不知道願意讀到這裡的人,你是有篤信一個宗教的人?還是跟本篇作者一樣,持開放態度不信單一宗教,但尊重並崇敬世上有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的存在,又或者是自信自己的無神論者?
Thumbnail
這篇要說的是,的確需要末法 不知道願意讀到這裡的人,你是有篤信一個宗教的人?還是跟本篇作者一樣,持開放態度不信單一宗教,但尊重並崇敬世上有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的存在,又或者是自信自己的無神論者?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星期前,一位很久沒有聯繫的師姐打電話找我。我們在一個外道道場相識,這已經是九十年代的事了。道場只有一位上師,每年會從外地來這城市幾次,给我們傳法開示。我們都覺得難能可貴,法喜充滿,自己無論怎樣忙碌、疲勞,都會盡最大的努力抽時間去參加。當時單純的認為自己可以省吃省用,對上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星期前,一位很久沒有聯繫的師姐打電話找我。我們在一個外道道場相識,這已經是九十年代的事了。道場只有一位上師,每年會從外地來這城市幾次,给我們傳法開示。我們都覺得難能可貴,法喜充滿,自己無論怎樣忙碌、疲勞,都會盡最大的努力抽時間去參加。當時單純的認為自己可以省吃省用,對上師
Thumbnail
(觀)法界眾生與世俗眾生的觀點!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修行的本質: 是修靈的(真)或是修身的(假)。 常聽到說:借假修真?最終搞得越修越假,何以故?(迷)!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觀點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臉面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儀軌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體見 太在意世俗
Thumbnail
(觀)法界眾生與世俗眾生的觀點!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修行的本質: 是修靈的(真)或是修身的(假)。 常聽到說:借假修真?最終搞得越修越假,何以故?(迷)!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觀點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臉面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儀軌 太在意世俗眾生的體見 太在意世俗
Thumbnail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Thumbnail
近期,攝理教的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釋出之後, 由於受害者遍及海內外,創教者的行為也令人髮指, 這幾天紛紛在大學生論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有不少曾經或彼時仍在教內的人浮出檯面, 用字句陳述著過往入教的經歷,與自己內心的徬徨和被欺騙的無措, 創教者的照片更是在影音平台廣為流傳。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姐自述,來文照登: 末法時代,亂相橫生,如沒有一定的智慧辨別,真的很容易被誘騙。我曾經去過不如法的道場修行而不自知,那裡真的很「佛教」,請示過後才知道為阿修羅主法。 我為了脫離那個地方,歷經了八個多月的干擾,整個工作、生活、家庭與健康被搞得一團糟。還好有 佛菩薩的慈悲幫忙與協助,我的生活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姐自述,來文照登: 末法時代,亂相橫生,如沒有一定的智慧辨別,真的很容易被誘騙。我曾經去過不如法的道場修行而不自知,那裡真的很「佛教」,請示過後才知道為阿修羅主法。 我為了脫離那個地方,歷經了八個多月的干擾,整個工作、生活、家庭與健康被搞得一團糟。還好有 佛菩薩的慈悲幫忙與協助,我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種民眾渴求心靈淨化而宗教界卻背道而馳的困境下,如何指引人們一條明確、妥當,既可免於誤入宗教騙局,又能獲得身心安穩、人格成熟的途徑,乃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Thumbnail
在這種民眾渴求心靈淨化而宗教界卻背道而馳的困境下,如何指引人們一條明確、妥當,既可免於誤入宗教騙局,又能獲得身心安穩、人格成熟的途徑,乃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Thumbnail
最近有位修行人姊姊,再進階的階段遭受到考驗(學習、憶起、果報...等)很多名詞。 當我開始觀察法教、台灣民俗宗教(為什麼不稱為道教,因為這些都是經由“人”意與時空背景融合,非正統道教)、東南亞盛行法術與巫術的國家之後,我越排斥所謂的修行,與成為神明的代言人。
Thumbnail
最近有位修行人姊姊,再進階的階段遭受到考驗(學習、憶起、果報...等)很多名詞。 當我開始觀察法教、台灣民俗宗教(為什麼不稱為道教,因為這些都是經由“人”意與時空背景融合,非正統道教)、東南亞盛行法術與巫術的國家之後,我越排斥所謂的修行,與成為神明的代言人。
Thumbnail
今年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繞境,估計全台有400萬人次參與。信眾行經多個縣市、約340多公里路程,從隊伍第一人到最後一人,預估要走超過一天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不免懷疑,為什麼眾人甘願為了一個神明奔波,並獻上許多時間與金錢,只為了祈福? 要現在的年輕人去相信、遵守這些宗教的信條、儀式、文化,只是令人
Thumbnail
今年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繞境,估計全台有400萬人次參與。信眾行經多個縣市、約340多公里路程,從隊伍第一人到最後一人,預估要走超過一天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不免懷疑,為什麼眾人甘願為了一個神明奔波,並獻上許多時間與金錢,只為了祈福? 要現在的年輕人去相信、遵守這些宗教的信條、儀式、文化,只是令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