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因子投資的盲目崇拜和批評

★☆☆☆☆
我是投資人,不是網紅、老師。 今天我不想講什麼理論或數據細節,我單純講道理。
先說個籃球的故事。
籃球幾乎人人會打,但是想要打得好、打得有競爭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例如之前我找理財館長(《穩定致富》作者之一)打球,就被電得不亦樂乎。 他既然能夠應付系籃成員,要打敗我這種路人當然很輕鬆。 自負如我,從未感到沮喪,但也不會認為自己隨便練一練就能變成職業水準,然後把理財館長打爆。
或許你對因子投資有研究,但你真懂因子投資嗎? 你當然可以買個ETF就說自己在因子投資,也可以開口閉口談一些英文專有名詞就出來表演。 可是綜觀市場,充斥著一群努力研究、企圖打敗市場的人,而你需要在報酬或風險上打敗他們,才能自稱成功的因子投資人。 要是做不到,你最好考慮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費是否值得。
打籃球的努力和實力大致是正向關係,妳越練習就越厲害,所以路人可以打公園籃球,但不可能無意間混進NBA。 相對的,因子投資並沒有這種關係,你很可能自己以為懂了,然後偏離市場指數的保護傘,下場就是直接被屠宰,畢竟市場並沒有等級制度,也從不保護新手。
如果你有「聽說因子投資比指數投資好」或「聽說某個模型比較厲害」的心態,我建議你三思。 真正莫名樂觀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不知道因子投資的世界多殘酷,所以才會認為因子投資容易。 我並不反對因子投資,我甚至樂見它的發展,但我不會因此就說謊。 當然,哪天我想開課、開會員的時候,我就會改變說法了。

我再說個高爾夫球的故事。
狂徒的爺爺年輕時候喜歡打高爾夫球,也拿過不少獎盃。 狂徒父親因為商務交際,也常常上球場,不過他沒在比賽。 至於我,單純把高爾夫當作有社交功能的遊戲。 可想而知,我的高爾夫水準自然最差。 記得之前在練習場的時候,狂爺單手打得又遠又準,狂父的每一球也都很穩定,但我就常常會敲到草或球。
後來開始上球場,我常以玩樂的心態打完18洞,只要不拖到後面的組(事實上我也被前面的組拖過),技術和知識差點也無傷大雅,有洞能打到Par我就高興了。 Caddie給我什麼我就拿什麼,反正他們也不會叫我拿木桿打沙坑。 可是對於高手而言,他可能是為了個人榮譽和獎金而上場,如果隨便打球就是在浪費時間。 例如我的教練,有時候就因為自己要備賽而跟我喬時間。
不管是我、教練或家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等級。 一桿一桿打下來,就會知道自己的實力到什麼境界。 每一球打得好不好,自己很清楚。 聲音、觸感、tee怎麼飛...都是判斷依據。
打不好,多練就是了,這是自己的功課,任何教練來都一樣。 你不信邪,想用嘴打球可以嗎? 當然可以。 你當然可以有模有樣的依照風向、地形來決定戰術,但是因為動作錯誤,結果揮了三桿還沒打到球。 你想越級打怪,下場就是進步得更慢。

你猜我接下來要說什麼?
在因子投資領域,畫風很像。 因子投資有很多基本功,IC/IR、評分/排序、Fama MacBeth回歸、GRS/均值方差/Bayesian、T/P value、正交化... 你不去了解這些,卻只期望從ETF商品的特性矩陣來挑選,那和聽老師報名牌有什麼兩樣?
就我的觀察,主動投資人的這方面比較沒有問題,因為他們很清楚策略的性質和市場的困難。 這就像你只要跑到場上打高爾夫球,就會清楚自己的實力階級。 可是對於被動投資人而言,他有機會在不接觸基本面、技術面和新聞面的前提下,直接聽到因子投資。 這就像你今天第一次玩投籃機,也成功投進了生涯第一顆球,隔天就被抓去打NBA季後賽。
更好笑的是,就是這群盲目崇拜的信徒,導致因子投資遭受其它人一知半解的攻擊,放諸四海皆準。
舉個例子,我當場目擊對於「數據挖掘」的批評就超過五次。 問題是,這本就是因子投資的禁忌,所以才會有人跳出來反省P-hacking,才會有一堆學者翻以前的因子出來檢驗。 你以為你點出了一個問題,卻不知道這在因子領域裡面早已大戰多年。
批評經濟解釋的人,不知道因子投資有對ad hoc sparsity的撻伐,字典中也沒有宏觀經濟因子。 批評技術分析的人,不知道價量因子的發展;批評新聞面的人,不知道另類因子。 最好笑的是,批評基本面的人,尤其是接觸過指數投資的因子投資人,不知道坊間所謂因子,正是在說基本面風格因子。
網紅老師不懂,所以講不出來,不代表這些事實不存在。
追根究柢,如果你嫌棄一些工具聽起來太無聊,於是轉而追求自吹自擂式的宣傳,或是利用自己也聽不懂的名詞來偽裝,那終究只是在製造垃圾資訊。 事實上,無論你是因子投資的支持方或批評方,如果你和我一樣常常看期刊和paper,就會知道因子投資有很多帥氣但需要知識儲備的議題。
現在,妳連衍生性商品都不懂,怎麼知道選擇權的因子投資? 不了解動量,你怎麼知道價格動量因子和因子動量?
所以,妳談論著股權因子ETF,結果不知道債券因子和基金經理因子。 所以,你覺得因子投資等於用後照鏡開車,卻不知道什麼是高維非線性因子(特徵工程),為什麼要PCA/提前停止/K fold. 所以,妳拿因子動物園出來攻擊,以為幾百個因子就很多了,卻不知道現在隨便一次研究就是數百萬個因子。 所以,你拿波動風險來解釋因子,卻沒注意到因子投資能增加組合Sharpe的事實;你認為小市值因子無敵,卻依然無法解釋等權再平衡的超額報酬。 所以,妳不知道異象派和因子派在吵什麼,妳也不知道Beta、低Beta和反低Beta的爭論由來。 所以,你不懂Fama等人為什麼從三因子拓展到五因子和六因子,為什麼他們自稱不情願的加入動量;你當然也不懂為什麼張櫓等人會說巨人站在肩膀上,為什麼q模型會被眾人愛戴,為什麼他們認為Fama的解釋錯誤,為什麼風格因子會扯到隨機折現因子。 所以,妳跟著人家喊效率前緣,可能是推崇或是批判,好像很厲害,結果自己不但連MVO不會算,也不知道什麼是波動率倒數或風險平價,當然只能隨便分配因子。行業中性化? HRP? ABL? Entropy pooling? Tail? 喔不,這些老知識對你來說依然太新了,乾脆眼不見為淨。
可別以為我喜歡瞎扯名詞,你隨便去查,就會知道有多少陣營為了這些議題吵架。 如果妳認為我口中的因子投資,和妳既有的認知不同,那麼或許妳該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要在不瞭解的狀況下投資。
「狂徒,我就是對因子投資有興趣,可是又不想花時間了解,怎麼辦?」 如果你真的希望成為因子投資人,那就放心買ETF就好,只是你要做好莫名其妙虧損(和賺錢)的心理準備。
「狂徒,我就是看不慣其它流派,我就是喜歡批評,怎麼辦?」 那我建議你挑一個順眼的議題,加入對你有利的陣營,多讀點書和文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攻擊武器。
「狂徒,我就是想穩定致富,不想碰這些恐怖的東西,怎麼辦?」 怎麼辦? 你可以嘗試指數化投資。
比起畫大餅,我更喜歡攤開藍圖。 比起盲目信仰,我更喜歡科學驗證。

註: 我寫的指數化投資書,名為《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共同作者是理財館長。
另外,我有因子投資社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