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下,75%酒精的使用量跟著節節攀升,但不少民眾因為不了解酒精特性而錯誤的使用下,也造成了不少的火災情況發生。另外,台灣於4月26日在KTV發生的大火,也讓不少民眾開始關注火災預防與因應的相關議題。
這篇文章想和各位讀者分享與酒精相關的火災觀念,讓各位讀者能用正確安全的方法來使用酒精:
文章內容將分成以下三部份:
一、什麼是閃點、閃燃、燃點、自燃?
以原理的方式介紹這些觀點,雖然多少會有些枯燥,但卻是很有幫助的。
二、如何正確使用酒精來避免發生火災?
蒐集了3則新聞報導和2項教育影片,並透過自製的圖片來說明酒精放置、酒精分裝稀釋和酒精使用的觀念。
三、遇火災時該如何因應?
自製圖片來簡單說明:酒精引起的火災、火場求生而非逃生、火場三不。
(1) 閃燃:可燃液體能揮發變成蒸氣,跑入空氣中。當揮發的蒸氣與火源接觸能夠閃出火花時的短暫燃燒過程。
(2) 閃點:發生閃燃的最低溫度。(酒精的閃點:13°C)
(3) 若以消防觀點來説,液體閃點就是可能引起火災的最低溫度。
(4) 閃燃常發生的時機:
一般發生在起火的密閉空間,是小火發展成大火的必經過程。
(因為現場積聚大量可燃物質,當密封燃燒下,產生大量煙霧形成分煙層,分煙層對流至室內其他地方並對這些地方造成輻射熱。而在這些地方下的物件受輻射熱影響開始熱分解,產生可燃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當溫度持續上升至逾攝氏650度時,令火場頂部積聚的濃煙內的一氧化碳變為可燃氣體(一氧化碳的自燃溫度: 609 °C),從而在一至兩秒間被火場的高溫自動點燃,繼而引起全場起火,變成一片火海。)
不論是固態、液態或氣態的可燃物質,如與空氣共同存在,當達到一定溫度時,與火源接觸就會燃燒,移去火源後還繼續燃燒。這時,可燃物質的最低溫度叫做燃點,也叫做著火點。
可燃物質在沒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熱或自身發熱並蓄熱所產生的自行燃燒。(酒精的自燃點:363°C)
因此在沒有火源情況下,酒精自行燃燒,環境溫度需要達到363°C,遠超過平均的室內溫度,所以正常狀態下使用是不需要擔心的。
首先要先了解,酒精要在常溫下持續燃燒的3個條件:
新聞案例1(華視新聞連結):婦人買95%酒精想稀釋成75%酒精作防疫使用。在廚房中用養樂多瓶進行稀釋,但當時爐火上正煮東西,原本想說保持1公尺距離應該足夠,但在進行調配時,火突然由養樂多瓶竄燒上來,也回燃到一旁濃度95%的酒精,導致雙手和臉部一到二度燒傷。
註解:在這個案例裡,儘管已距離1公尺,但應是因為酒精揮發在空氣中濃度過高,再加上周遭溫度高、有明火,因此導致起火。
新聞案例2(晴報連結):日前一位住湖北省武漢的男子使用75%濃度酒精替車子消毒,他使用加壓式噴壺盛裝酒精,不料在他按壓噴壺時竟突然爆炸。
文中說明:意外原因可能來自加壓式噴壺的結構,讓塑膠和金屬之間摩擦產生大量靜電,引致爆炸。亦不排除經過多次按壓該金屬棒後,令壺內溫度上升,從而讓酒精揮發變成氣體,充斥於壺內,因空間有限,因而加劇了爆炸的可能性。因此,酒精要用適當的容器盛戴,切勿使用加壓式噴壺。
新聞案例3(晴報連結):江蘇一名打工仔噴酒精消毒辦公室時,竟突然引燃起火,最終燒毀了整個辦公室。
文中說明與建議:
消防員估計事故起因可能是延長線短路,產生的火花點燃了空氣和酒精的混合氣體而導致火警,「房間裡面到處充斥著酒精和空氣的混合物,一下子就發生轟燃,並且迅速的蔓延擴大。」
「噴灑酒精進行消毒的話,酒精會和空氣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氣體,當濃度達到3%,若現場通風條件也不好,一旦遇到火源,會形成爆炸燃燒的混合氣體,就非常危險了。」
在了解以上觀念後,以下將用圖片介紹如何正確使用酒精來防止火災:
接著,我們也推薦相關的教育影片供各位讀者參考:
這項實驗是在實驗室進行的。且同時在「林金宏的消防天地」FB專頁也有被分享在貼文中,是項蠻有參考價值的實驗。
這篇文章儘可能的蒐集相關的新聞報導和文章,以求內容完整性,若各位讀者對於文章有任何真實性的疑慮或是文章內有任何疑似謠言的內容,請隨時向我們反應,我們會儘快修正,以期提供給各位讀者最正確的觀念。
參考資料
清飲人生
我們相信,不喝酒可以讓身體和心靈更健康,也能提高生活品質。希望透過提倡無酒生活,讓個人更健康,讓家庭能提高生活品質。邀請各位讀者加入我們的社群平台(請點:粉絲專頁連結)與社團(請點:社團連結),一起關注健康、品味、和諧的生活。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得,並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來按讚、追蹤我們,開啟你的清飲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