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投資者和交易員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今天又有一篇文章,我只能夠發佈在付費社群和官網(ztrading.io) 以避免被和諧, 裡面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數據和圖表,在此就不做贅述。 今天聊聊交易和投資,以及交易和投資中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我總結如下: I. 混餚數據和邏輯之間的關係,數據不是一切,這是很多平庸的分析師會犯下的最大問題。 數據是為了邏輯而服務,而不是依據數據而建立邏輯。就像是,你是為了開車的需求和設計(屁股坐哪裡,怎麼開)而出了車子的外形,而不是根據想像中的車子的外形,而強迫我們去適應車子本身。 例:為了唱多頭,所以找很多數字,而非找出邏輯線。 數據可以操弄,但是邏輯無法造假。 我經常在文章中強調這個論點。 比如數據的統計口徑不同,會造成完全不同的解讀,比如說淨利增長和營業額或是EBITDA的口徑。 又比如說中位數,平均數,或是眾數之間的差別。 有些數據,無法造假,比如說進出口貿易等,因為我們總能在交易的另外一端的報表獲取真實的數據和信息。 大多數時候,數字並非是刻意造假,而是有意誤導,但是邏輯,總是能夠帶我們通往真相。
II. 錯把邏輯當作交易策略本身。邏輯(觀點)對錯並不等於交易的直接盈利或是虧損。 宏觀就是梳理出邏輯,並且有機地將數據 — — 邏輯(觀點) — — 策略 — — 工具 — — 擇時(技術分析)等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並獲利的方式。 然而很多時候,有了邏輯,並不一定能夠獲利。 觀點能夠擴大你的盈利概率,但前提是形成正確的觀點。 所以反過來這些交易觀點也可以反噬你的交易策略的表現,因此觀點實際上是交易中的雙面刃。 所以能夠急流勇退,及時改變觀點的看法,也是好看法。在初級階段不建議交易員通過觀點賺錢。
III.在資金規模 — 交易策略 — 時間週期 — 心理預期之間錯配。 有些邏輯,我們需要通過擇時和戰略性的忍耐才能夠獲利。 但是要注意區分,對於宏觀交易桌以及機構交易員來說,他們能夠握著更長期的頭寸,是因為他們有大得多的交易規模,正因如此,對於投行或是對沖基金的交易員來說,他們能夠忍受更大的風險和回撤。 因此我強烈建議,資金規模較小的,需要通過一些波段,來做好交易上的部署,越小的資金,對於波段和技術面的依賴性越強。這也是為何,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交易員擅長將小賬戶翻倍做大,但是到一定的規模就做不上去了。 當然大交易員出來做自營,交易小賬戶也不一定能夠完全發揮功力,因此能夠同時精通兩端的交易員是十分之少的。所以有些交易員善於以小博大,有些交易員擅長做中性套利,有些擅長於做波段,學夠久了就能夠把品種,體系,時間之間梳理好,做好策略的內化。 越大的資金規模,越依賴於宏觀的交易體系(20W美金或是以上開始),就可以開始沿用宏觀的一些交易工具。 因此經常我們看到價值投資板塊很多不理解投資邏輯的大V,天天再吵技術分析到底有沒有用,實際上是相當沒有意義的。
IV. 實際交易行為和交易策略並不一致,這點在價投圈尤為明顯。 那麼技術分析有沒有用,價投能否去DISS技術分析?答案是不能的。 我們經常看到投資社區在討論的,我在這裡做一個結論: 1. 既然選擇了做價值投資,就直接等同於放棄擇時,用至少3年的時間褥平波動率,要做價值投資,沒有三年,你基本上沒資格說自己是價投。 2. 同樣地,選擇了做技術分析,做波段,就等於了放棄做長期戰略忍耐(被套,死不認輸)的準備。以上兩者的體係是完全自我矛盾和衝突的。 3. 你不能既要拿三年抓百倍股,又去眼饞別人短線做了幾個波段,這兩者完全是矛盾衝突的。有相當多的投資者和交易員,沒有做好交易計劃,沒有做好功課,完全就是聽別人扯幾句就衝進去,對於技術面,財報完全沒有認識。 但是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真相是: 大部分選擇了(1)的人群,實際上是忘記了賬號密碼死扛。 大部分選擇了(2)的人群,短線抄底進去了,虧錢死不認輸於是成為了(1),熬到好不容易有了點小利潤,又轉變為(2),拿著小錢平倉出場唱K去了。 於是大部分的(1)和(2)實際上最後都成為了(3)。 當代的價值投資理論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的玄學了。 價投理論有沒有用,當然有,這也得看哪個週期。 畢竟只要認同巴菲特就等於認同價值投資體系,這個時代沒有個5,6年你如何辨認誰是真價投,誰又是打著巴菲特名義和旗號博取關注的?而且大部分打著巴菲特名號募資的,封閉期都很長,沒有個大幾年,如何判斷誰是巴菲特呢? 答案是一個都沒有,因為巴菲特只有一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