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華爾街日報》的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是一份具有影響力的美國報紙,已獲得37座普立茲獎。它成立於1889年,是一份側重於金融和商業領域報導的日報,屬於新聞集團旗下的道瓊公司。《華爾街日報》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除了在美國國內發行外,該報還有英文版本的國際版面,包括歐洲、亞洲、印度以及中文版和日文版。
最近,我收到了台灣代理商「風傳媒」的邀請,與他們一起推廣外媒《華爾街日報》。過去,我主要訂閱台灣的商業雜誌,我一直喜歡閱讀專家撰寫的文章,因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具品質和深度的內容,相比之下,膚淺的評論並不具有營養價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一些關於這三個月閱讀《華爾街日報》的心得,過去外媒的部分,看得較多的是《經濟學人》,這二個外媒都是我認為很棒的財經及世界趨勢的資訊來源。

為什麼會答應推廣《華爾街日報》

在過去幾年裡,我一直訂閱台灣的商業雜誌,例如「天下週刊」和「商業週刊」,偶爾還會閱讀「哈佛商業評論」和「經理人月刊」。我之前提到這些由專家撰寫的文章,整理出來的資訊非常值得閱讀。在前幾年,我更傾向於分享台灣本土的資訊,因此使用台灣的媒體。
然而,自從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開始快速升息後,使用外國媒體能夠更快地獲得第一手資訊。因此,我開始專注於收聽《經濟學人》和《華爾街日報》的Podcast節目。
然而,聲音媒體的文章數量相對較少,且在某些熱門時事中,可能會連續幾天都有類似的專題報導。例如,當時的中國氣球事件引起了國際關注和討論。因此,當我在考慮訂閱哪家媒體時,我也和我的朋友分享,正好《風傳媒》與我聯繫上了。老實說,如果沒有收到這封信件,我可能會訂閱《經濟學人》了。
此外,《華爾街日報》本來就是我的選項之一,它涵蓋的議題範圍包括金融、財經、商業、科技、美國時事,甚至藝術和運動都有涉及。不過,大家普遍認為他們在金融和財經領域最具優勢。
英文版《華爾街日報》網站的分類選項

《華爾街日報》主要討論美國當地議題,但考慮到美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以及台灣股市與美國市場經常呈現正相關,從消息面來看,閱讀第一手的資訊對投資判斷很有幫助。
閱讀《華爾街日報》時,我注意到他們對於內容品質的要求很高,不會隨意敷衍,而是提供充實詳細的文章。综合以上原因,這也是我決定推薦《華爾街日報》的原因(文末附有訂閱連結)。

我使用至今兩個月的心得

沒有彈出式廣告干擾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我認為有品質和內容的文章是需要付費的。在這個網路時代,很多人習慣享受免費的資訊,但免費的東西往往品質不穩定。畢竟,撰寫文章的作者也需要謀生,如果沒有付費模式,平台或網頁可能會充斥著廣告。有時候彈出式廣告或整版廣告會讓人閱讀時感到困擾。
雖然《華爾街日報》並非完全無廣告,但至少他們沒有將廣告佔據整個文章,或要求點擊某些內容才能閱讀文章。就使用者體驗而言,這相對舒適一些。

作者、編輯用字精煉,專家撰寫

《華爾街日報》的用字非常精練,閱讀時不會讓人感到冗長。此外,這份報紙的英文版文字也是許多英文補習班或讀書會選擇使用的教材之一。
另外,付費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給那些整理資料和該領域專家的人使用。有時候我們對台灣免費新聞的用字、錯字和邏輯提出挑剔的意見,但如果我們真的很在意這些問題,為什麼不選擇付費的內容呢?在這個訂閱制內容日益普及的時代,這方面的情況可能會逐漸改善吧。

中、英、日三種語系

透過《風傳媒》代理購買的連結,您可以在《華爾街日報》網頁中切換中、英、日文三種語言版本。然而,我在使用時發現,不同語言版本的內容可能有所增減。例如,在中文語言版本的網頁分類中,可能會較少美國或生活相關的文章選項。
中文版《華爾街日報》網站的分類選項
此外,在文章的部分,我做了一些測試,發現在英文語系中,無論是中國方面的評論,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能找到相關文章。然而,在一些更具爭議性的主題上,中文語系的搜尋結果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例如,在2023年5月初,中國發生了對國外顧問公司的突然監管和調查,這個議題在《華爾街日報》的podcast上有相關節目「China’s Crackdown on Foreign Consulting Firms」。在核武器爭議方面,「Opinion: China and Russia Encourage Iran to Go Nuclear」這篇文章也無法立即查詢到。我認為可能是因為翻譯人員主要位於中國地區,因此這些新聞的曝光度較低。
中、英文網站同一時間查詢關鍵字的差異
所以在語系的部分,如果英文苦手,不想看英文的人,也可以使用Google翻譯去把英文版本直接轉成中文來看,其實就可以了,內容也比較不會消失。
總結來說,「吸收高品質的內容,優於大量吸收低品質的免費內容」,將寶貴的注意力放在有深度和意義的事物上是非常重要的。

華爾街日報跟其他商業雜誌有什麼不同?

差異點我分成以下幾點:
  1. 大型主題式探討,分散式文章
  2. 議題探討的地區性
  3. 議題討論的時間

大型主題式探討,分散式文章

台灣的商業雜誌期每一期會製作1~2個比較大型的專題,例如當星宇航空在2023年有話題的時候,商業周刊第1851期《張國煒對決過去的自己》,當碳權跟碳交易在話題上時,他們又會做一篇討論的專題「碳權如何獲得?可以交易嗎?完整介紹碳權運作機制 - 商業周刊」。其實碳權的議題,在類似的時間華爾街日報上也會出現,像是這篇「Carbon Markets Get Boost From Wall Street」。二邊的雜誌都會簡短介紹該議題的一些前置資訊,拿「碳權」的議題來解釋,台灣的週刊會在同一個專題介紹該議題的前置知識,跟未來展望,華爾街日報則是會用不同的文章篇幅,分別介紹,像是為了解釋工廠去購買碳補償以抵消其溫室氣體排放,寫了這篇「What Are Carbon Offsets, and Can They Combat Climate Change?」,另外也在這篇文章中分析這種方式是否有效。

議題探討的地區性

不同雜誌所討論的議題範圍可能具有地區性的侷限。台灣的商業雜誌主要關注當地的發展和個股情況,而《華爾街日報》則以美股和ETF作為參考對象,提供讀者不同的選擇。因此,如果你是在投資美股的朋友,單單閱讀台灣的商業雜誌可能會錯過當地的重要資訊,而錯失判斷的良機。

議題討論的時間

此外,新聞推出的時間也是一個差異點。台灣的雜誌專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出版,並可能整理外媒的報導,這樣的內容品質也相當不錯,並將精華內容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然而,由於台灣的雜誌通常是週刊,有固定的出版時間限制,因此在時間上可能會有一些延遲。與此相比,《華爾街日報》等外媒更早地提供相關資訊。

史塔克實驗室訂閱連結

好啦,大概是以上這些感想,如果大家看完之後,想要訂閱華爾街日報,可以使用我們「史塔克實驗室」的訂閱連結。
因為台灣代理商是風傳媒,所以連結點進去看到他們網頁是很正常的XD,《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VVIP數位閱讀方案,可無限暢讀: ✅ 華爾街日報 中英日全語系新聞內容 ✅ 風傳媒VIP專區 政經內幕、國際新聞報導 ✅ 新新聞 深度追蹤公共政策、專題報導
目前是有二個方案: 一個是正常版本的【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 一年份VVIP會員資格】訂閱即送【HYDY聯名隨身保溫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https://bit.ly/3TYt6QT
另外,有消災解難的需求請用以下連結,在2023/05/31之前訂閱我們的連結,會和台灣樂作創益協會特別合作,推出公益訂閱計畫,只要透過推薦碼訂閱,風傳媒就會幫你捐出 1000 元給樂作創益協會。一起閱讀做公益吧。 https://bit.ly/41jj3c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1會員
94內容數
史塔克音近Stock,我們是一群喜歡研究股市市場並且利用機器學習分析的資料科學家,我們最常使用到Python來做量化投資,研究了一段時間的財經跟程式,希望能把我們自己分析的分析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並且和大家在這一條漫長的路一起學習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0501 ~ 20230506  #一週大事  #imB事件 #p2p借款是什麼 美國大廠財報繼續開,先來看表現不錯的,Apple盈收948.36億美元年減2.5%,可是手機部門營收:513 億美元 (年增 1.5%) ,比分析師跟外界預測的好很多,也因此庫克表示蘋果沒有大量裁員的計畫。A
#20230424 ~ 20230430  #一週大事   #Google、Meta、Amazon超乎預期 #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慘澹 財報開完了,打臉上週的自己,Google、Meta、Amazon財報都還開的不錯XDD,Meta Q1 營收286.5 億美元,年增 3%,Google 母公司Q
近期大家應該要矚目的點應該會在各家的法說會還有財報上,台灣這邊的消息跟美國有點分歧,或者說短期的情緒有點分歧。 台灣上週是台積的法說會,在毛利還有營收上台積的數字都還算給得很漂亮,可是在今年的預期還有訂單上給人的說詞都比較負面,在結論上就會有分析師認為在今年的股價很難有突破性的表現,甚至有可能會更低
#20230318 ~ 20230325 #一週大事   #瑞信危機度過了嗎? 自從銀行事件爆發以來,台美的大盤並沒有一瀉千里,最大的原因我認為是美國政府的護航,雖然升息一碼的舉動有影響到一些股價,但整體來說這麼大的事件,大盤看起來沒有受到很劇烈的影響。 在我之前的節目上有說過,美國認為如果較小型放
2023012 ~ 20230318  #一週大事  #瑞銀「又」有危機了 #美國又開始印鈔 上週美國銀行的危機整個爆開,還在收拾矽谷銀行的時候,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出了一份研究指出,美國有將近 190 家銀行處於類似的風險之中。矽谷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是銀行的債券、抵押貸款等資產價值,因為升息環境下淨
#20230305 ~ 20230311 #一週大事#矽谷銀行爆炸瞜~~~ 爆炸瞜~美國又有黑天鵝飛過來了,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因為虧損,手上的一些債務沒有大銀行想收,當新聞爆料出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 資產流動產生危機,之後CEO
#20230501 ~ 20230506  #一週大事  #imB事件 #p2p借款是什麼 美國大廠財報繼續開,先來看表現不錯的,Apple盈收948.36億美元年減2.5%,可是手機部門營收:513 億美元 (年增 1.5%) ,比分析師跟外界預測的好很多,也因此庫克表示蘋果沒有大量裁員的計畫。A
#20230424 ~ 20230430  #一週大事   #Google、Meta、Amazon超乎預期 #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慘澹 財報開完了,打臉上週的自己,Google、Meta、Amazon財報都還開的不錯XDD,Meta Q1 營收286.5 億美元,年增 3%,Google 母公司Q
近期大家應該要矚目的點應該會在各家的法說會還有財報上,台灣這邊的消息跟美國有點分歧,或者說短期的情緒有點分歧。 台灣上週是台積的法說會,在毛利還有營收上台積的數字都還算給得很漂亮,可是在今年的預期還有訂單上給人的說詞都比較負面,在結論上就會有分析師認為在今年的股價很難有突破性的表現,甚至有可能會更低
#20230318 ~ 20230325 #一週大事   #瑞信危機度過了嗎? 自從銀行事件爆發以來,台美的大盤並沒有一瀉千里,最大的原因我認為是美國政府的護航,雖然升息一碼的舉動有影響到一些股價,但整體來說這麼大的事件,大盤看起來沒有受到很劇烈的影響。 在我之前的節目上有說過,美國認為如果較小型放
2023012 ~ 20230318  #一週大事  #瑞銀「又」有危機了 #美國又開始印鈔 上週美國銀行的危機整個爆開,還在收拾矽谷銀行的時候,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出了一份研究指出,美國有將近 190 家銀行處於類似的風險之中。矽谷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是銀行的債券、抵押貸款等資產價值,因為升息環境下淨
#20230305 ~ 20230311 #一週大事#矽谷銀行爆炸瞜~~~ 爆炸瞜~美國又有黑天鵝飛過來了,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因為虧損,手上的一些債務沒有大銀行想收,當新聞爆料出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 資產流動產生危機,之後CEO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相信有在投資、接觸商業世界的人對華爾街日報都不陌生。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創立於1889年,成立至今已超百年,並獲得 37 座普立茲獎,可說是美國權威的財經新聞媒體。 我平常通勤、沒事時都會習慣看英文的財經新聞,除了瞭解天下大事外,也練練英文閱讀。之前
Thumbnail
每天早上整理最新重要資訊,並於8:00準時上架。以下新聞資訊整理自從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鉅亨網、MoneyDJ理財網...等,所有內容皆提供連結指向原文出處,需要進一步瞭解可點擊標題連結原文出處。
Thumbnail
之前有介紹過投資美國股市的好處了,但是要投資哪些標的呢?有沒有殖利率高的股票呢?我想知道巴菲特現在的投資組合要上哪找呢?公司今年財報好不好呢?以下就來推薦幾個平常筆者使用過的幾個網站,如果有興趣的話筆者也都會附上這些網站的連結讓大家可以進去玩一玩,希望這些網站也能幫助大家在投資的路上一帆風順! 1
Thumbnail
整理重要的財經新聞與市場焦點,包含國際市場、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等內容。提供投資者相關產業觀察的資訊,以及大盤下檔支撐的分析。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u
Thumbnail
【0402盤前重點新聞】 *美債殖利率飆升 道瓊標普雙雙下挫 *美ISM製造業數據意外強 6月降息機率短暫跌破50% *上市櫃去年獲利失守3兆 今年 AI 加持有望成長15%~20% *台積電18日法說大摩提三問 樂觀上看1,080元
Thumbnail
【0321盤前重點新聞】 *Fed仍預測今年降息3次 道瓊登新高 標普突破5200點 *瑞銀認錯台積電目標價升至875元 樂觀情境上看千元 *貨櫃海運價下月全面大漲 長榮、陽明北美線加徵附加費 *AI利多!美光上季意外獲利、本季展望佳 盤後漲逾14%
Thumbnail
每天早上整理最新重要資訊,並於8:00準時上架。提供國際市場、中國經濟與產業、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前一交易日盤勢與焦點等綜合性投資資訊。包括美股盤後表現、FOMC會議前瞻、加拿大通貨膨脹、沙特投資AI、蘋果和谷歌合作、日經指數收盤情況以及臺股盤後動態等。
Thumbnail
「Miller的投資觀察站」提供每天的國際市場重要資訊,歡迎訂閱「Miller的投資觀察站」,和「Miller的投資沙龍」,並關注YouTube頻道、Instagram和Facebook社群平臺。
Thumbnail
美國金融新聞概覽: 1.美中金融合作:美國和中國繼續在金融事務上的合作努力。美國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官員們會面討論了包括金融穩定性和反洗錢等各種問題。這種持續的對話被視為緩解兩國緊張關係的積極步驟。 股市表現:美國股市表現強勁,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相信有在投資、接觸商業世界的人對華爾街日報都不陌生。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創立於1889年,成立至今已超百年,並獲得 37 座普立茲獎,可說是美國權威的財經新聞媒體。 我平常通勤、沒事時都會習慣看英文的財經新聞,除了瞭解天下大事外,也練練英文閱讀。之前
Thumbnail
每天早上整理最新重要資訊,並於8:00準時上架。以下新聞資訊整理自從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鉅亨網、MoneyDJ理財網...等,所有內容皆提供連結指向原文出處,需要進一步瞭解可點擊標題連結原文出處。
Thumbnail
之前有介紹過投資美國股市的好處了,但是要投資哪些標的呢?有沒有殖利率高的股票呢?我想知道巴菲特現在的投資組合要上哪找呢?公司今年財報好不好呢?以下就來推薦幾個平常筆者使用過的幾個網站,如果有興趣的話筆者也都會附上這些網站的連結讓大家可以進去玩一玩,希望這些網站也能幫助大家在投資的路上一帆風順! 1
Thumbnail
整理重要的財經新聞與市場焦點,包含國際市場、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等內容。提供投資者相關產業觀察的資訊,以及大盤下檔支撐的分析。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u
Thumbnail
【0402盤前重點新聞】 *美債殖利率飆升 道瓊標普雙雙下挫 *美ISM製造業數據意外強 6月降息機率短暫跌破50% *上市櫃去年獲利失守3兆 今年 AI 加持有望成長15%~20% *台積電18日法說大摩提三問 樂觀上看1,080元
Thumbnail
【0321盤前重點新聞】 *Fed仍預測今年降息3次 道瓊登新高 標普突破5200點 *瑞銀認錯台積電目標價升至875元 樂觀情境上看千元 *貨櫃海運價下月全面大漲 長榮、陽明北美線加徵附加費 *AI利多!美光上季意外獲利、本季展望佳 盤後漲逾14%
Thumbnail
每天早上整理最新重要資訊,並於8:00準時上架。提供國際市場、中國經濟與產業、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前一交易日盤勢與焦點等綜合性投資資訊。包括美股盤後表現、FOMC會議前瞻、加拿大通貨膨脹、沙特投資AI、蘋果和谷歌合作、日經指數收盤情況以及臺股盤後動態等。
Thumbnail
「Miller的投資觀察站」提供每天的國際市場重要資訊,歡迎訂閱「Miller的投資觀察站」,和「Miller的投資沙龍」,並關注YouTube頻道、Instagram和Facebook社群平臺。
Thumbnail
美國金融新聞概覽: 1.美中金融合作:美國和中國繼續在金融事務上的合作努力。美國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的官員們會面討論了包括金融穩定性和反洗錢等各種問題。這種持續的對話被視為緩解兩國緊張關係的積極步驟。 股市表現:美國股市表現強勁,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