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草以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左傳>結草以報

黃泉相見 | 大義滅親 | 人盡可夫 | 一鼓作氣 | 東道主人 | 墨絰從戎 | 食指大動 | 結草以報 | 病入膏肓、二豎為虐

一、原文:
春秋經文:

秦人伐晉。

左傳: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此經公羊傳、穀梁傳無傳

二、內容大要
秦桓公攻打晉國,駐紮在輔氏。晉侯在稷地舉行武裝演習。到達雒水,魏顆在輔氏擊敗秦軍,俘虜了杜回這個秦國大力士。起初,魏武子只有一個愛妾,生病時,吩咐魏顆說:等我死後一定要嫁了她。病危時又說:一定要讓她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把她嫁了。等到輔氏戰役,魏顆看到一個老人把草打成結使杜回絆倒在地,夜裡夢見老人說:「我是你所嫁女人的父親,你執行了先人清醒時的話,我以此作為報答。」

三、寫作技巧
《左傳》記夢,凡二十七則,多清雋有味,若頰上三毫,要皆所以著奇異,添文趣也。歸納言之,《左傳》記夢,就內容而言,舉凡政治、軍事、外交、鬼神、疾病、祭祀、生死問題,皆有涉及。本文是因恩怨而夢,除了魏顆夢結草之老人外,其他類似的手法還有鄭人夢伯有之將殺帶段,衛莊夢渾良夫叫天無辜。

文章分兩段,左氏此傳,完全傳事,第一段先把整個事件從頭到結尾大致敘述出來,然後第二段採倒敘法,把時間往前推移,說明整個事件的原委,魏武子清醒時的話及昏迷時的話都一一陳述。而「倒敘」也是《左傳》常用的寫作技巧,在倒敘或插敘那一段的第一個字,左氏都會有一貫用筆法,就是開頭一個「初」字,意謂著把時間提前,並引出事入發生的原因及預兆,「初」字《左傳》出現了86次。

四、三傳比較

五、讀後心得
   魏顆能很清楚地分辨魏武子在清醒時說的話及昏迷時的話,可見其能了解人的內心世界及需求,而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因魏顆好心且有智慧地判斷,讓寵妾改嫁而沒讓她陪葬;覺得我們人真的要相信因果循環,我們在做什麼想什麼,其實頭上都有神明在看,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此意。我們做了善事,雖不見得會馬上得到回報,但有時冥冥之中就有神明在護衛著我們;做了壞事,雖不見得會馬上遭到報應,但有時做事時就會有不太順心的感覺,最重要的就於那顆心哪!

avatar-img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的沙龍
23會員
1.8K內容數
蔡老師私塾開課相關訊息、學生教師卡、學生表現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指導老師:黃盛雄 先生 研究時間:台中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四年級 讀書心得 文心雕龍是中國一部文學批評的專書,說明文章如何寫才能寫到精髓、清新脫俗、不累贅。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期刊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 著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鎔裁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找一篇文章說明「鎔裁」的過程。 所謂鎔裁,《文心》謂:「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意思很明確,主要講文辭剪裁,只有經過精心剪裁,文章才精練,故說「裁則蕪穢不生」。寫文章如果片面追求文辭的華美,表現辭藻的豐富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文原於道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用創作心理、創作方法和欣賞角度詮釋自然之道。 「文心雕龍」首卷即開示「文原於道」的思想,道即自然,言文學本源於自然。此一「自然」的文學學觀,並貫串全書,凡論宇宙本源、創作緣起,或言構思為文的要領,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指導老師:黃盛雄 先生 研究時間:台中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四年級 讀書心得 文心雕龍是中國一部文學批評的專書,說明文章如何寫才能寫到精髓、清新脫俗、不累贅。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期刊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 著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鎔裁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找一篇文章說明「鎔裁」的過程。 所謂鎔裁,《文心》謂:「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意思很明確,主要講文辭剪裁,只有經過精心剪裁,文章才精練,故說「裁則蕪穢不生」。寫文章如果片面追求文辭的華美,表現辭藻的豐富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文原於道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用創作心理、創作方法和欣賞角度詮釋自然之道。 「文心雕龍」首卷即開示「文原於道」的思想,道即自然,言文學本源於自然。此一「自然」的文學學觀,並貫串全書,凡論宇宙本源、創作緣起,或言構思為文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