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大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原文:
春秋經文:
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左傳:
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
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權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凡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鄭人立子良。辭曰:「以賢,則去疾不足;以順,則公子堅長。」乃立襄公。
襄公將去穆氏,而舍子良。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則固願也。若將亡之,則亦皆亡,去疾何為?」乃舍之,皆為大夫。
此經公羊傳、穀梁傳無傳
二、內容大要
本文分兩段。第一段說明楚人獻給鄭靈公一隻大甲魚。公子宋和子家將要進見。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搖動,就跟子家說:以往發生這種情況,一定嘗到新奇的美味,果真如此。鄭靈公知道後偏不給公子宋吃,公子宋生氣就把手指沾在鼎裡,嘗一嘗才離開。這個動作使鄭靈公發怒,要殺死公子宋。他和子家策劃先下手,不料公子宋反過來誣陷子家,子家只好跟著他做,殺了鄭靈公。《春秋》記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是由於子家的權力不足的緣故。第二段說明鄭人要立子良為國君,子良辭謝,因而使襄公當上。襄公本打算驅逐兄弟們,只赦免子良。子良不同意,認為若驅逐應全部一起驅逐,就憑這點赦免了其他兄弟,都做大夫。
三、寫作技巧
全文分三段,首段自楚人獻黿於鄭公,為事件之伏線,子公食指動,預測「必嘗異味」,入見宰夫解黿與子家相視而笑,又告靈公以其故,乃靈公食大夫黿故不與子公,子公怒染指於鼎,嚐而出,以招靈公怒,而欲殺之。敘事甚細,甚達子公、靈公之眉目。第二段自「子公與子家謀先」,至「無能達也」,第三段自「鄭人立子良」至「皆為大夫」,敘子良讓,子堅立而謀穆氏,結束全文。是子良賢於子家,鄭國不是沒有賢臣哪!然以食黿瑣事而行弒君大逆,見鄭君臣之義已輕,見鄭公族之少大器也。全文為時間結構,且直線發展,沒什麼曲折之處,在描繪人物方面,以其人之言行自現其身,是左氏所擅長。
四、三傳比較
此經書法,與二年秋晉趙盾弒其君夷皋略同,都不是手刃其君,似為人受過者。惟趙盾不書爵,此則稱公子歸生,不去其氏,似其罪責比趙盾稍輕,故左氏用「權不足也」一語以為寬恕之辭。實則歸生並非無權者,故毛奇齡說:「是左氏氏愚意而大謬者,歸生雖不知何官,然鄭國上卿,皆公子為之,其與公子未必無甚低仰,目前此文十七年諸侯會扈時,歸生親作書使執訊之官告趙宣子,此皆當國者所為,其中敘十二年歸生佐寡君之嫡夷(即今所弒之靈公)請陳蔡朝晉,則亦非上卿不任此使,且自歸生此書出,而晉來行成,且使趙穿晉侯女婿池 皆質于鄭,則其人之彊幹有為,原不在趙盾下者,況宣二年大棘之戰,歸生實帥師與宋右師華元相持,竟獲華元樂呂並狂狡焉,此其當國用事,萬萬超子公之上為何如?而曰權不足,是日較策書,而茫然不知其究裡者。」故此傳的「權不足」一語,實與趙盾傳的「惜也越竟乃免」一語,同為不切的恕辭。
五、讀後心得
感覺得文中的人物都太禁不起開玩笑;像鄭靈公因為聽到子公只要食指大動就有美味的食物可吃,就故意開他玩笑召他來卻不給他吃,讓他「漏氣」。而子公也同樣禁不起玩笑,靈公不給他吃他就發怒,故意把手指沾在鼎裡,嘗嘗味道才退出。接著鄭靈公也禁不起子公的「示威」:你不給我吃,我就故意吃給你看!
子公和鄭靈公的修養都不夠,靈公竟因此想殺掉子公,在我們小老百姓眼中看來,會覺得:天啊!為了一件「填飽肚子」的小事要殺掉一個人,簡直視人命如草芥,一點也不愛民親民。而文中的子公也太意氣用事了,一聽到國君要殺他,就逼著子家一起動手,趕快先發制人為強殺了靈公。而子家一副仁者心腸,卻因不武而為子公制,終召弒君惡名,子公為人猶如宋華元御者,子家乃如趙盾,左氏為之出脫,:「權不足也。」君子譏其:「人而不武。」然子公實在應該批評,但子家有何罪,反而責備更甚。原來作者以罪子家罪子公也,正如責盾以求穿,「秉筆直書」的筆法是一樣的。
唉!儒家的人倫禮義到哪去了,臣子應該要勸諫國君注意人倫道德的,怎麼也跟著國君的情緒一起不理性起來呢?而國君也太沒有器度和威儀了,可見得只要在上位者「君不君」,在下位者就會「臣不臣」,在論語中季康子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所以在上位者,一定要以德化民,在下位者才能心服口服,也不會導致今天這種慘劇,生命如此輕易就逝去,實在可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蔡老師私塾開課相關訊息、學生教師卡、學生表現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流亡在櫟城的鄭厲公起兵攻打鄭國首都,借大夫傅瑕之手剷除了當時的國君公子儀⋯⋯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左 傳 【鄭子家告趙宣子】    晉國會合諸侯,準備攻打宋國,但是不邀請鄭國,因為他認為鄭國和楚國交好。    鄭國大夫子家寫信給晉國大夫趙宣子,歷數鄭國對晉國的勤侍奉、盡禮數,並拉攏原來親楚國的陳、蔡兩國來奉事晉國,足以證明鄭國並未親楚。希望體諒小國的為難,如果還不能獲得諒解,那也只好「鋌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左 傳 【鄭莊公戒飭守臣】     魯、齊、鄭三國聯合伐許,許莊公敗,逃衛。魯、齊讓鄭佔有許國,鄭莊公將許國一分為二,東邊歸許莊公之弟許叔,西邊派鄭國大臣公孫獲監管。本文為評論鄭莊公知禮之處。 【源遠流長,古語今用】 一、 量力而行之。今用「量力而為」 二、 相時而動。今用「順時而動」。相,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流亡在櫟城的鄭厲公起兵攻打鄭國首都,借大夫傅瑕之手剷除了當時的國君公子儀⋯⋯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左 傳 【鄭子家告趙宣子】    晉國會合諸侯,準備攻打宋國,但是不邀請鄭國,因為他認為鄭國和楚國交好。    鄭國大夫子家寫信給晉國大夫趙宣子,歷數鄭國對晉國的勤侍奉、盡禮數,並拉攏原來親楚國的陳、蔡兩國來奉事晉國,足以證明鄭國並未親楚。希望體諒小國的為難,如果還不能獲得諒解,那也只好「鋌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左 傳 【鄭莊公戒飭守臣】     魯、齊、鄭三國聯合伐許,許莊公敗,逃衛。魯、齊讓鄭佔有許國,鄭莊公將許國一分為二,東邊歸許莊公之弟許叔,西邊派鄭國大臣公孫獲監管。本文為評論鄭莊公知禮之處。 【源遠流長,古語今用】 一、 量力而行之。今用「量力而為」 二、 相時而動。今用「順時而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