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於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文原於道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用創作心理、創作方法和欣賞角度詮釋自然之道。

「文心雕龍」首卷即開示「文原於道」的思想,道即自然,言文學本源於自然。此一「自然」的文學學觀,並貫串全書,凡論宇宙本源、創作緣起,或言構思為文的要領,均一本「自然」之準則。如原道篇以日月替行,山川蔚麗,為自然之文采,旁而推之,動植萬品皆文;而人為萬物之靈,敷章設教,沿聖垂文,亦推原於自然神妙之靈。以下以個人拙見三個角度來詮解自然之道:

1. 創作心理:

《原道》謂「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即是以最精簡的語言將文學創作的過程概括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心生」,即是心與物而醞釀情感的階段;第二階段是「言立」,即搜索辭藻的表達階段。這兩個階段構成文學創作的整個活動,同時也是《文心雕龍》的命名所在:所謂「文心」,正指創作時心與物遊醞釀情志的「心生」階段;而所謂「雕龍」,顯然是指搜索辭藻的表達(即「言立」)階段。

2. 創作方法:

古代聖人創作文章來表現道,用以治理國家,進行教化。如「人文之元,肇自太極…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聖人製作的經不但是後世各體文章的淵源,且為文學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樹立了標準。劉勰認為聖人所作之文以創作方法來看是內容形式並重,二者都很優美的,所謂「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給人的印象是「雅麗」,是「銜華而佩實」。他們表現方面,或繁或簡,或隱或顯,根據具體情況而不同,但無不恰到好處。

3. 欣賞角度:

以欣賞角度來看,指出人能創造美的文章,而龍鳳虎豹身上亦有美麗文采,凡此皆是由天生具有的內在質性所「自然」地發展出來,並非由外力強加上去。根據這種「自然之道」的欣賞角度,則凡外力所加的裝飾,如果不合乎事物的內在質性,亦不是美的。人為萬物之靈,當人的情性受到感動,發而為文,亦是一種「自然之道」。因此,文是不能脫離質的,而提到更高的層次言之,就是文應載道,「文」不可離「道」。

《文心》有不少地方提到創作應合乎「自然」,除《明詩篇》所謂「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之外,《定勢篇》亦云「「夫情致異區,文變殊術﹐莫不因情立體,…澗曲湍回,自然之趣也。」但《文心》所提倡的「自然」,是指外在美應是內在美的表現,是表裡相符之意,凡無內美而徒具外美,或有內美而無外美者,皆非他所主張的「自然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的沙龍
25會員
1.8K內容數
蔡老師私塾開課相關訊息、學生教師卡、學生表現等
2020/01/24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指導老師:黃盛雄 先生 研究時間:台中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四年級 讀書心得 文心雕龍是中國一部文學批評的專書,說明文章如何寫才能寫到精髓、清新脫俗、不累贅。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期刊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 著
2020/01/24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指導老師:黃盛雄 先生 研究時間:台中師院語文教育學系四年級 讀書心得 文心雕龍是中國一部文學批評的專書,說明文章如何寫才能寫到精髓、清新脫俗、不累贅。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期刊論文: 1.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 著
2020/01/24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鎔裁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找一篇文章說明「鎔裁」的過程。 所謂鎔裁,《文心》謂:「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意思很明確,主要講文辭剪裁,只有經過精心剪裁,文章才精練,故說「裁則蕪穢不生」。寫文章如果片面追求文辭的華美,表現辭藻的豐富
2020/01/24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鎔裁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找一篇文章說明「鎔裁」的過程。 所謂鎔裁,《文心》謂:「規範本體謂之鎔,剪截浮詞謂之裁」。意思很明確,主要講文辭剪裁,只有經過精心剪裁,文章才精練,故說「裁則蕪穢不生」。寫文章如果片面追求文辭的華美,表現辭藻的豐富
2020/01/23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利用「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四個角度來銓釋其中的一篇文體論。 以〈銓賦〉篇舉例: 1. 原始以表末 研究各種文體的源流演變。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體現了歷史的發展觀點。
2020/01/23
關於金芳>文學瑰寶>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 陶鈞文思 | 原始以表末 | 鎔裁 | 文原於道 利用「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四個角度來銓釋其中的一篇文體論。 以〈銓賦〉篇舉例: 1. 原始以表末 研究各種文體的源流演變。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體現了歷史的發展觀點。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文友們閒聊時談起,何謂靈感?靈感從何而來?如何才能讓自己文思泉湧,續航力源源不絕呢?大家各抒己見,突然讓我有古人以文會友、詩會之情境,雖非雅集,卻也不亦樂乎。
Thumbnail
文友們閒聊時談起,何謂靈感?靈感從何而來?如何才能讓自己文思泉湧,續航力源源不絕呢?大家各抒己見,突然讓我有古人以文會友、詩會之情境,雖非雅集,卻也不亦樂乎。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從深耕文學創作並享有高度聲名的江心靜,跳脫文學框架尋求個人藝術表達的言說空間,她的抽象水墨繪畫,運用墨韻與色彩的流動變幻、線條交織結構力量,表述個人內心源源不絕情思與綿密柔軟感受。江心靜幸得巨型文章架構的啟發,充分運用起、承、轉、合的原則,成就畫幅中氣勢流轉的鋪排,並且讓無象的畫面增添敘事情節。
Thumbnail
從深耕文學創作並享有高度聲名的江心靜,跳脫文學框架尋求個人藝術表達的言說空間,她的抽象水墨繪畫,運用墨韻與色彩的流動變幻、線條交織結構力量,表述個人內心源源不絕情思與綿密柔軟感受。江心靜幸得巨型文章架構的啟發,充分運用起、承、轉、合的原則,成就畫幅中氣勢流轉的鋪排,並且讓無象的畫面增添敘事情節。
Thumbnail
當教學進度來到曹丕〈典論論文〉,不免在介紹國學常識時,會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不過也僅僅提到它「第一本文學批評總論」,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可能就得查找網路資料,但素質良莠不一,真假相參。求助於教師,恐怕也只能一二句帶過,畢竟現在大學中文系有開設《文心雕龍》專書的課程已不多,教師泰半於修習中國文學史時,
Thumbnail
當教學進度來到曹丕〈典論論文〉,不免在介紹國學常識時,會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不過也僅僅提到它「第一本文學批評總論」,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可能就得查找網路資料,但素質良莠不一,真假相參。求助於教師,恐怕也只能一二句帶過,畢竟現在大學中文系有開設《文心雕龍》專書的課程已不多,教師泰半於修習中國文學史時,
Thumbnail
論說文章的構築需要在題幹、素材與切入角中進行完整的串聯,才能作出通情達理、脈絡暢通的篇章。只是單純羅列出龐大的作品擺出刺蝟的架式無法與他者互動;看似想揭起認知革命的人最終只會成為萬針輪插的針山沒能傳達─如何面對動畫的內容? 與其恐懼而抗拒,不如認識並加入─媒體識讀與創作的熱情,不正由此而來嗎?
Thumbnail
論說文章的構築需要在題幹、素材與切入角中進行完整的串聯,才能作出通情達理、脈絡暢通的篇章。只是單純羅列出龐大的作品擺出刺蝟的架式無法與他者互動;看似想揭起認知革命的人最終只會成為萬針輪插的針山沒能傳達─如何面對動畫的內容? 與其恐懼而抗拒,不如認識並加入─媒體識讀與創作的熱情,不正由此而來嗎?
Thumbnail
1. 詩的寫作手法 2. 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從軍行》
Thumbnail
1. 詩的寫作手法 2. 李白《早發白帝城》、王昌齡《從軍行》
Thumbnail
 Der Ursprung des Kunstwerkes Martin Heidegger 1950   林中路 林乃樹林的古名。林中有路。這些路多半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跡處。這些路叫做林中路。 每人各奔前程,但卻在同一林中。常常看來彷彿彼此相類。然而只是看起來彷彿如此而已。林業工和護林人識得這些路
Thumbnail
 Der Ursprung des Kunstwerkes Martin Heidegger 1950   林中路 林乃樹林的古名。林中有路。這些路多半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跡處。這些路叫做林中路。 每人各奔前程,但卻在同一林中。常常看來彷彿彼此相類。然而只是看起來彷彿如此而已。林業工和護林人識得這些路
Thumbnail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原創」這件事,所有的點子都可以說是偷來的,還有人會說,從事藝術創造,學會「偷」才是正經事,才夠專業,玉不琢不成器,不會偷也不成器。 我想,以上這段似是而非的怪藝術家調調,如果要幫忙洗刷一下,就非得從「創作源頭」解釋起。
Thumbnail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原創」這件事,所有的點子都可以說是偷來的,還有人會說,從事藝術創造,學會「偷」才是正經事,才夠專業,玉不琢不成器,不會偷也不成器。 我想,以上這段似是而非的怪藝術家調調,如果要幫忙洗刷一下,就非得從「創作源頭」解釋起。
Thumbnail
人果可定奪他自身的方式就是文明,或創造文明之方式。但文明本身是一種靜態,甚至是一種「死」的東西,它本身並不會動。相反地,假如我們會認為文明是活的、動態的,甚至是一種果可控制一切或「人」之物,那並不是文明本身之特色,反之,而是由於人參與其中而加以操作之結果。
Thumbnail
人果可定奪他自身的方式就是文明,或創造文明之方式。但文明本身是一種靜態,甚至是一種「死」的東西,它本身並不會動。相反地,假如我們會認為文明是活的、動態的,甚至是一種果可控制一切或「人」之物,那並不是文明本身之特色,反之,而是由於人參與其中而加以操作之結果。
Thumbnail
創作起源:創作,打開你的貓舌感官。 基礎性原創:把腦袋中慣有的「陳腔濫調」丟掉,描述任何東西,用的是自己的思想,非別人的。
Thumbnail
創作起源:創作,打開你的貓舌感官。 基礎性原創:把腦袋中慣有的「陳腔濫調」丟掉,描述任何東西,用的是自己的思想,非別人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