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在問題 ║i
展館的入口非常隱密,就連特地前往都非常容易不得其門而入,更遑論如果只是走過、路過,勢必不可能發現有這樣的一處神秘地方。
ii
雖然一樓刻意擺了一個櫃台,也嘗試在牆面或樓梯上貼上引導上樓方向的貼紙,但並未配置服務人員,指引標示也並不顯目,觀展者仍需要依靠自己仔細觀察才會知道如何上樓。Google Maps上的評論也可以發現,曾有觀展者誤入旁邊的大廳詢問大樓警衛,但大樓警衛一問三不知且態度非常差。此外,上樓路線有兩條,一條為樓梯,另一條為電梯,但指引標示指向的兩個方向都只說明可前往新板藝廊,並未強調兩個上樓路線的差異,對於需要使用電梯的觀展者來說並不友善。
║ 嚴重程度[1] ║
3 = 基本+關鍵路徑+難以排除。
║ 洞察建議 ║i使用更大、更醒目的指引標示。如果因人手不足無法在一樓配置服務人員,那麼或許可以請大樓警衛協助引導;畢竟新板藝廊其實嚴格說起來仍然算是大樓空間的一部分(雖然捐贈作為公益用途了),事不關己的態度著實說不過去。
ii
筆者認為新北市文化局應該多花點心思在行銷宣傳上,根本的解決辦法或許就是更常辦理展覽或活動,曝光度自然有望提升,否則這樣小而美的展館空間雖然無須租金,但淪為「蚊子館」著實有些浪費。
║ 潛在問題 ║i相同的設施物件,但互動方式並不一致。
ii
本件展品雖有說明,但非常不醒目,恐讓觀展者不注意產生與展品的錯誤互動,造成展品損壞。
║ 嚴重程度[1] ║
1.5 = 基本(+關鍵路徑)。
║ 洞察建議 ║i相同的設施物件原則上應有一致的互動方式;但如果部分開放互動,或甚至希望觀展者與之互動,那麼應該清楚說明。
ii
筆者會建議本件展品的互動提示說明可以直接擺放於三座椅子旁,更容易引起注意且指向性也更為明確——有影像投影的椅子旁可以標示:「請勿觸碰本座椅子,請於另外兩座無投影處進行體驗」;無影像投影的椅子旁則可以標示:「歡迎乘坐」。
體驗設計標竿(UX Benchmarks)
留意外部環境聲音
║ 案例說明 ║
i
〈水上樂園在新板藝廊〉是一個聲音展品。於展館入口處,在擺放導覽手冊的架子旁,貼了一張告示:「因受國鼎大樓中庭噴水池的聲音影響,藝術家許雁婷作品〈水上樂園在新板藝廊〉在每日15:00-15:20非最佳凝聽時段,還請見諒。」雖然筆者前往觀展的當日並未經歷該時段,無法實際評估外部環境聲音是否對於該展品的呈現確實有所影響,但看到這樣的告示,著實非常驚喜!顯示策展人或藝術家本身對於展品體驗的重視。
ii
不過,筆者還是有個小建議,展品體驗除了考量到外部環境聲音以外,其實展品與展品之間的互相影響其實也是需要留意的。筆者實際觀展過程中,雖然沒有實際經歷該件展品受外部環境聲音的影響,但發現該件展品受到其他展品聲音的影響甚大——鄰近的其他影像展品也有播放聲音,干擾程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