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野火燎原】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情況如何?」

柴紹看著唐儉離開後,才轉入室中與妻子李秀寧會面。

李秀寧面色凝重,道:「世民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跟元吉那邊聯繫……元吉壓下此事,正預備對洛陽發起總攻。」

柴紹在妻子身旁坐下,道:「那麼,計劃可還是繼續?」

李秀寧看了丈夫一眼,「不論太子是誰,關中派坐大,不能不除。」

柴紹嘆了口氣,道:「既如此,唐儉此番回京,應該已經收集妥當,李仲文的『謀反證據』了吧。」

李秀寧知道丈夫聰明耿直,對於設計陷害他人,實是不喜,故多不願參與。

輕輕一笑,李秀寧撫上了丈夫的手,道:「說李仲文謀反,倒也沒錯怪了他。」

柴紹不解:「此話怎說?」

李秀寧道:「唐儉發現,李仲文曾大開宴席,事後探問,請的卻是突厥與偽夏的客人。」

柴紹嘆了口氣:「晉汾戰後,皇上多用宗親,如今看來也不是那樣靠得住啊。」

李秀寧笑道:「那只是父親的疑兵之計,若真信宗親,也不會安排唐儉監督太原了。」

嚴格來說,大唐朝廷之上,沒有人知道,唐儉與李靖,是李淵真正信任的密探。

晉汾戰後,唐儉留監太原,不只是看著李仲文,自然,更是看著李建成。

跟天子之間毫無阻礙的工作,是某些人的夢想。也曾經是唐儉的。但真的發生時,唐儉才知道,還是要有一個人在中間更好。

臣子直言不諱,君王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切實際的想像。

當唐儉有著不知該不該直接向李淵報告的事項,獨自煩惱著的時候,柴紹「剛好」出現。並且,為唐儉介紹了「真正可以直言不諱」的公主李秀寧。

幾次下來,唐儉也明白,李秀寧需要的,是他手中太原的第一手消息。而唐儉自己,也需要李秀寧在皇上面前的「試探」。

武德四年,春,被召還大興的李仲文,以意圖謀反罪名,遭到誅殺。

取代李仲文駐守太原的李秀寧,卻將後方交由唐儉,以支援李建成為名率兵進守太行山井陘口。

然而,沒有人知道,李秀寧只在井陘關留下少數兵力。她本人卻率八千兵馬,更往南行……

當李秀寧的八千軍勢,出現在河內溫縣地界,從後方襲擊夏軍時,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天意。」

裴矩收到李世民在溫縣拖住竇建德的消息後,便將虎牢關指揮權移交,親自帶著高惠通與秦瓊趕至。

如今,圍勢已成,竇建德已無路可退之際,裴矩不禁感嘆。

身為一派宗主,又兼儒聖王劭之友,裴矩或許是當今世上,唯一還知道河內老山家故事的人。

裴矩自然也清楚,老山家守護道標的使命,就是因著山家與司馬家的結親而毀。當溫縣司馬氏篡奪了天下,天命,也就此混沌不明。

而竇建德,正是儒家「選」出來,為了修正天命的祭品。

儒聖王劭希望竇建德,能夠召來新唐天子。

儒聖崔君肅卻希望,能由竇建德帶來新一代的清河聖人,也就是他自己。

「任憑崔君肅機關算盡,天意終究還是流回了正確的軌道。」裴矩憶及舊友,也禁不住心中一動。

終究,李世民應當走上天子之路。

隱約之間,裴矩覺得,自己好像忘了什麼重要的關節。但隨之響起的戰鼓,打斷了他的思緒。

夏軍陣營中,一騎金甲武士,手持長柄大刀,緩步而出。

「這一局,是朕輸了。」

來人不是竇建德,又能是誰?

「只是,若要拚到盡,你們的秦王李世民,也未必就能活著回去!」

竇建德命人將「李世民」押出。

看來,他打算交換人質,換取退兵之機。

只要捨棄李道玄,李世民將可輕鬆獲勝。但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這麼做,也不能這麼做。

「敬德,交給你應付。」

李世民一聲令下,尉遲恭旋即領命而出。

「大唐秦王麾下統軍,尉遲敬德,願領教夏王高招!」

想殺我威風?竇建德不發一語,策馬緩行上前。

尉遲恭看得真切,對方單手倒提大刀,握得非常短。

有意思。

尉遲恭同樣沒有發起衝鋒,讓馬匹緩緩前行。

雙方陣營看去,這兩人就似和平使者,正要交換信物一般。

然而,就算是最低階的小兵也知道,惡戰一觸即發。

進入馬槊的攻擊範圍,尉遲恭沒有動。

進入長刀可及的距離,竇建德也沒有動。

兩匹馬頭交會之時,兩人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直視對方。

誰?會先動手?

是尉遲恭。

尉遲恭雙手持槊,猛一個掄起劈斬!

他是上來給竇建德下馬威的,這先手,可不能讓。

只見竇建德一抖手腕,大刀風馳電掣撩起,自斜下方朝尉遲恭腰間而來。

一刀換一刀?

尉遲恭還不及思索利害,就發現刀勢實是對準自己雙手。而以對手的速度來看……大刀會先到!

尉遲恭這一劈本帶試探之意,未盡全力,隨即一拉一推,槍桿畫了個弧,撞在竇建德刀身之上。

跟著上身向後一仰,堪堪避過這一刀。

眼看竇建德刀勢去到盡處,尉遲恭不敢怠慢,直接用槍桿掃向對手。

然而,竇建德的左手,已經搭上了大刀長柄。

雙手,畫了個圈。

沒有人會去看竇建德的手勢,只見刀身跟著在空中滑過,再次,下劈!

尉遲恭不虞有此一招,再要出槍招架,已來不及。

一瞬間,尉遲恭的雙手,都離開了馬槊。

左前,右後,雙手齊出,正是尉遲恭賴以成名的奪槊絕技。

奪槊,憑的是一個時機,一個巧勁。即令竇建德力大如牛,動如脫兔,尉遲恭也有信心奪下這把大刀。

「不可接刀!」

唐軍陣營中,一聲發喊,卻是秦瓊策馬衝來。

尉遲恭哪有心神去管那許多,吃準對手下劈之勢,接住,就要奪刀……

刀勢,又變了。

尉遲恭運勁落空,反倒叫竇建德扯下馬去。

這個,玩完了。

「來得好!」

竇建德調轉馬頭,便向秦瓊迎了上去。

唐軍觀戰諸將,本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高手。從遠處看去,早有人認出,竇建德所使套路。

撩刀勢。

撩刀圓轉如意,變招迅速,更容易讓對手以為是「劈刀」,而錯估其勢。

尉遲恭便是著了這道。

不過,撩刀的破綻,在於大開大闔,對於頭部的防衛,往往便是弱了。

秦瓊趕來救援,務求退敵,先架衝鋒之勢,引誘竇建德掄刀。見到竇建德垂刀,秦瓊長槍便往對手面部遞去。

撩刀再快,也擋不了這招!

竇建德一點遲疑也沒有。

跟羅士信不同,即使生存在神速領域中,竇建德的見識,也不是區區一名武將能夠相提並論的。

竇建德雙手握刀,向上猛然提起,護住了面部。

一招不能制勝,也在秦瓊意料之中。但只要讓對手放棄撩刀勢連綿不絕的攻勢,秦瓊就有把握奪取上風。

念頭,一晃而過。

刀槍交擊的瞬間,秦瓊只覺如中敗絮,心中不禁喊糟。

竇建德的刀,「抹」了過來。盪開長槍,直取秦瓊。

「鏘!」

所幸秦瓊本有後著,伸手抽出了短鐧,恰恰擋住了這致命一擊。

沒有人料到,竇建德居然連抹刀勢也會。

當此之世,武將馬戰多憑家傳之學,少有人能精通兩門以上的戰法。

秦瓊並非世家子弟,故此習練短鐧傍身。先前也是憑藉出其不意,方能敗尉遲恭。

而竇建德自起義以來,凡投入他旗下的武將,皆須在竇建德面前演示家傳戰法。若得青睞,更要陪皇上對練餵招。

竇建德以自身拚殺經歷,不囿於招數之限,自行組合出一套專屬於他的戰法。就算唐軍再來十個這樣的高手,竇建德也有信心殺退他們。

畢竟,這些人只是仗著自己出身高貴罷了。

他們壓根看不見,戰場上真正的「世界」。

看來,護衛在「李世民」身邊的羅士信,已經是唐軍的最強者了。

竇建德突然想起,那天被兩個年輕人圍攻的時刻。

「取你狗命!」

羅士信的聲音,彷彿就在耳畔……不對!

竇建德回過神來,這才發現,羅士信竟策馬向自己奔來。

而自軍本陣,已然大亂。

「狂妄小兒,找死!」

竇建德的怒吼,誰也沒有聽見。

在千軍萬馬之中,無敵的,不是贏家。而是站在高處,俯視一切的……

李世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3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情況如何?」 柴紹看著唐儉離開後,才轉入室中與妻子李秀寧會面。 李秀寧面色凝重,道:「世民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跟元吉那邊聯繫……元吉壓下此事,正預備對洛陽發起總攻。」 柴紹在妻子身旁坐下,道:「那麼,計劃可還是繼續?」
Thumbnail
「情況如何?」 柴紹看著唐儉離開後,才轉入室中與妻子李秀寧會面。 李秀寧面色凝重,道:「世民已經超過一個月,沒有跟元吉那邊聯繫……元吉壓下此事,正預備對洛陽發起總攻。」 柴紹在妻子身旁坐下,道:「那麼,計劃可還是繼續?」
Thumbnail
前線告捷。 由秦王李世民率領的東線先鋒部隊,在一個月內連下六城,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決定在晉汾之戰後,直接與王世充對決,是賭。李唐旗下各地軍閥豪族,並不是那麼願意參加這場賭局。 所以,李淵需要一個突破口。
Thumbnail
前線告捷。 由秦王李世民率領的東線先鋒部隊,在一個月內連下六城,對李淵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決定在晉汾之戰後,直接與王世充對決,是賭。李唐旗下各地軍閥豪族,並不是那麼願意參加這場賭局。 所以,李淵需要一個突破口。
Thumbnail
當錢九隴來的時候,李建成其實是半信半疑的。 跟常在前線的李世民不同,李建成自任太子以來,早退居二線。東部對洛陽戰事,移交給他的心腹師長,任瑰負責。李建成則多處理戰後接收事宜。 當李世民出馬迎戰宋金剛時,李建成才處理完隴西受降,調度前線運補。 沒有風險,但也不會有功勞。 不過,日前與李建成僅有一面之緣
Thumbnail
當錢九隴來的時候,李建成其實是半信半疑的。 跟常在前線的李世民不同,李建成自任太子以來,早退居二線。東部對洛陽戰事,移交給他的心腹師長,任瑰負責。李建成則多處理戰後接收事宜。 當李世民出馬迎戰宋金剛時,李建成才處理完隴西受降,調度前線運補。 沒有風險,但也不會有功勞。 不過,日前與李建成僅有一面之緣
Thumbnail
大興朝議,李淵也是長嘆了一口氣。 一步錯,步步錯。 「太原已失,河東大半也已反叛。」李淵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 李世民站了起來:「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要就此放棄,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臣第一個就不能同意……皇上若能假臣三萬兵馬,定可奪回晉汾。」
Thumbnail
大興朝議,李淵也是長嘆了一口氣。 一步錯,步步錯。 「太原已失,河東大半也已反叛。」李淵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 李世民站了起來:「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要就此放棄,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臣第一個就不能同意……皇上若能假臣三萬兵馬,定可奪回晉汾。」
Thumbnail
李淵不得不稱帝。 直取長安,擁帝自重,本身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按太原跟河東世族的傳統想法,佔領京師,手握天子,便可爭取到各地支持。 楊廣昏庸,本是天下大亂之始。但楊廣暴卒,新帝立於江都,便破了這運算。更別提東都楊侗不服,亦自行稱帝。 一時間,隋室三帝並立,誰是正統?
Thumbnail
李淵不得不稱帝。 直取長安,擁帝自重,本身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按太原跟河東世族的傳統想法,佔領京師,手握天子,便可爭取到各地支持。 楊廣昏庸,本是天下大亂之始。但楊廣暴卒,新帝立於江都,便破了這運算。更別提東都楊侗不服,亦自行稱帝。 一時間,隋室三帝並立,誰是正統?
Thumbnail
何潘仁率胡商盤踞司竹園,背後,也是有漢人謀士的。兩人早在開皇年間便已相識,更是長年互通書信。 年過六十的李綱,其實早在一旁候著。 李綱年少時為北周齊王宇文憲參軍,入隋後更為太子楊勇左右,深得文帝楊堅信賴。 自然,楊廣繼任後,李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Thumbnail
何潘仁率胡商盤踞司竹園,背後,也是有漢人謀士的。兩人早在開皇年間便已相識,更是長年互通書信。 年過六十的李綱,其實早在一旁候著。 李綱年少時為北周齊王宇文憲參軍,入隋後更為太子楊勇左右,深得文帝楊堅信賴。 自然,楊廣繼任後,李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Thumbnail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Thumbnail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Thumbnail
「諸君,計將何出?」 大雨,又開始落了下來。 太原義師駐於賈胡堡,對霍邑隋軍發起圍城。這一圍,就是半個月,其中有十日,盡是這樣的傾盆大雨。 李淵面上雖做淡定,但其實已經瀕臨爆發。 任憑李淵與裴寂如何探問,劉文靜總說時候未到。
Thumbnail
「諸君,計將何出?」 大雨,又開始落了下來。 太原義師駐於賈胡堡,對霍邑隋軍發起圍城。這一圍,就是半個月,其中有十日,盡是這樣的傾盆大雨。 李淵面上雖做淡定,但其實已經瀕臨爆發。 任憑李淵與裴寂如何探問,劉文靜總說時候未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