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短想長無影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3/06/21亥時夏至節氣
古人認為,所謂夏至,"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見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也就是陽氣將衰,陰氣始萌,陽光的直射抵達最北,感覺是陽光最親民的一個節氣。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標誌著盛夏季節的開始。
一句情話便與夏至相關: 「這一天,想你的時間最長,夢你的時間最短。」
●夏至,風颱(颱風)就出世:夏至後已出梅雨季節而進入颱風季節。​
●夏至,愛呷不愛去:形容夏至燠熱,人們慵懶。​
●夏至,禾頭空:北部地區水稻正在結實期間,若颳大風便會白穗而成「禾頭空」。​
●夏至早晚鋸:中部地區的水稻此時已可收割。​
●夏至,種籽齊去:中南部二期作物的種籽,夏至時已全部播種下去。​
●西北雨,落不過田岸:入夏常有西北雨,雨勢急區域小,經常田東有雨田西晴。​
夏至節氣的天氣狀況有預報作用,比如「夏至大爛,梅雨當飯」,「夏至落雨,九場大水」,「夏至落大雨,八月漲大水」,「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等等。 反常天氣同樣有預示作用,比如「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無雲三伏燒」,「夏至不雨天要旱」等等。​
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一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正午,在北迴線上的地區將會出現「立竿無影」的現象,人們看自己的影子,也會見到一年當中最短的影子(幾乎有瞬間可以甩掉自己的影)。 ​
不管是東方或西方的文明史,夏至都是最早確立的時間點或節氣之一。一般認爲先民是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夏至。​
「夏至在古時稱「夏節」或「夏至節」。 時値麥收,有慶祝豐收,祭祖等傳統活動,並納入了古代的祭神禮典。 ​
《周禮,春官》:「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目的是爲了清除疫癘,荒年與饑荒。 ​
《史記,封「禪書》:「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除了隆重的祭神儀式,宋代時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 ​
《清嘉錄》說:「夏至日爲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意思是在夏至日這天,要按時起居,不能口出誑語罵人,不能剃頭理髮,以免招來惡運或破壞好運。遼代則視「夏至日」爲「朝節」,婦女進彩扇消暑,互贈粉脂香囊驅蚊除汗臭。而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則全國放假一天。​
跟冬至一樣,夏至也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 在天文學上,夏至是太陽的轉捩點,等夏日這天過後,太陽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縮短。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云:「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此外,夏季計日法還包括「三伏天」。 一般來說,三伏天的時長都是30天,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各10天,但今年卻有些特殊,中伏有20天,也就是說,今年的三伏天是“超長版”,有40天。
三伏天的時長是怎麼計算的呢? 主要是根據「庚日」來計算的,也就是看農曆來確定。 而今年夏至當天就是「庚日」,一個庚日是10天,數到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了。 其實這在我國的俗語當中就有說明「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四庚數中伏,秋後一庚數末伏」。
簡單來說,就是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那麼第三個庚日就是7月11日,也就是說,今年是7月11日迎來三伏天的初伏,7月21日迎來中伏,8月10日迎來末伏,8月20日出伏,今年的三伏天也就結束了。今年的三伏天很特殊,是因為今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要知道,夏至日和庚日是同一天的情況在往年並不常見,所以今年的三伏很特殊。 若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下往年的日曆就會發現,庚日一般都會比夏至早幾天或晚幾天,很少有是同一天的。
除了這個點特殊以外,今年的三伏天還屬於「早入伏」,也就是入伏當天的農曆時間還在五月份。 若是入伏當天的時間在六月份,那麼就屬於「晚入伏」了在我國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早入伏涼颼颼、晚入伏曬死牛”,從字面意思來看,早入伏的三伏天會比較涼爽,而晚入伏的三伏天則比較炎熱,能達到曬死牛的程度。這只是古人的一種誇張說法,實際上不管是什麼樣的三伏天,都是很熱的,只不過相對比較而言。
夏至的物候爲: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爲,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往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而麋屬陰,所以到冬至日角才會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生而鼓腹鳴叫;半夏是喜陰的藥草,生長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半夏生」,生長的是哪部分?實地去看,原來是「半夏生」指的是塊莖。半夏從漢代開始就被人們作爲藥材入藥,大家更在意的是塊莖的生長,在盛夏時節就可以採摘了。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對養生來說,此時的飲食要以清瀉暑熱,增進食慾爲目的。 《呂氏春秋。 盡數篇》:「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名醫孫思邈宣導:「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爲佳」,「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在夏天眾多食材中,薑可能是最重要的,「飯不香,吃生薑」,「冬吃蘿蔔夏吃薑」,「早上三片薑,賽過喝參湯」,還有「男子不可 百日無薑」的說法。 除了飲食,還要注重精神調節,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 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 所謂心靜自然涼,可以多靜坐靜思,排除心中雜念。​
夏至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養生有「三忌」: 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忌冷水洗浴;忌夜臥貪涼。​
以夏至日為師:最熱的一天。萬物都可感受陰氣正悄悄而生,告訴我們「亢龍有悔」「物極必反」。極端都不長久,再者,一般我們總認為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卻忘了當角度對時,可以是「立竿無影」。事無必然,皆有例外。我們考慮做事是否週全,就看除了必然的規律,是否也能含括例外。三者所謂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是大氣四季自然的變化,之所以為「邪」都是因為「太過」、「太多」,能量超過,或者「非時」。都被養生醫學視之為邪。何況為人做事。怎可不謹慎,隨時提醒自己,在適當的時機提供適當的生長能量才是養生之道,才能利人利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聞 ​ 選自《雜阿含》 有一天,佛住在王舍城,有一馴馬師村主向世尊問訊後,在一旁坐。 佛問馴馬師:「調伏馬有幾種方法?」 馴馬師回答:「有三種,一種是用柔軟的方式,第二種是用強硬的方式,第三種是軟硬兼施的方法。」 佛再問:「假如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這匹馬,又該如何呢?」 馴馬師回答:「那就只能將馬
2023/06/06卯時芒種節氣 ​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是一個關於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並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中。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作者: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分享二 幸福方程式 光來自黯黑 幸福總在身心辛苦後 W=well-being(幸福)G=glow(光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分享一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針對無聊提出他的理論與見解。早在1600年代,他就如此主張:「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無
觀奇美博物館學思 ​ 外觀宏偉,可惜參觀那天,將近三十度高溫,而從下車處走到大門,一般人也要十五分左右,同車大都老弱,戲稱走道買門票處大概都曬成中暑雕像! 裡面收藏豐富,缺乏有系統導覽,我想大部分進館者,能停留半天體力與時間已是不易,若能知曉大概,帶著幾則精彩故事而回。應比聽單點式語音介紹受用! ​
尋找第五味 什麼是第五味? 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首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現在已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Umami表示胺基酸L-穀氨L酸鹽和5'-核糖核
聞 ​ 選自《雜阿含》 有一天,佛住在王舍城,有一馴馬師村主向世尊問訊後,在一旁坐。 佛問馴馬師:「調伏馬有幾種方法?」 馴馬師回答:「有三種,一種是用柔軟的方式,第二種是用強硬的方式,第三種是軟硬兼施的方法。」 佛再問:「假如這三種方法都沒辦法調伏這匹馬,又該如何呢?」 馴馬師回答:「那就只能將馬
2023/06/06卯時芒種節氣 ​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是一個關於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並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中。元代傑出理學家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 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作者:厄凌.卡格(Erling Kagge) 分享二 幸福方程式 光來自黯黑 幸福總在身心辛苦後 W=well-being(幸福)G=glow(光
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分享一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經針對無聊提出他的理論與見解。早在1600年代,他就如此主張:「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自人無
觀奇美博物館學思 ​ 外觀宏偉,可惜參觀那天,將近三十度高溫,而從下車處走到大門,一般人也要十五分左右,同車大都老弱,戲稱走道買門票處大概都曬成中暑雕像! 裡面收藏豐富,缺乏有系統導覽,我想大部分進館者,能停留半天體力與時間已是不易,若能知曉大概,帶著幾則精彩故事而回。應比聽單點式語音介紹受用! ​
尋找第五味 什麼是第五味? 從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鮮味是否確實是一種基本味道;但1985年在夏威夷首個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旨味/うまみ/umami)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穀氨酸鹽及核苷酸的味覺。現在已廣泛接受為第五種基本味覺。Umami表示胺基酸L-穀氨L酸鹽和5'-核糖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暑(國歷7月 6或7日) 國曆七月天氣日漸炎熱,水稻第二期作秧苗期,而一期稻作黃熟,所以有「小暑小禾黃」之諺語。而台灣六月已完全脫離梅雨期,四周海域隨時有低氣壓形成,颱風從此說來就來。
Thumbnail
2024的夏至是 6/21,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象徵光明、希望、轉化。透過太陽慶典(Sabbat)和月亮儀式(Esbat),情緒的洪流滾滾而來。夏至的儀式充滿感性,是一次心靈洗滌的旅程。
Thumbnail
在2024年6月21日的上午04:50時,節氣正式進入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20日~22日),斗指午,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二個節氣,也就要入秋了。(小暑--> 大暑 --> 立秋) 說真的,我從來沒有想到跟過去幾
Thumbnail
「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 6月21日04點51分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直射北回歸線,白晝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因此「夏至」節氣開運養生尤為重要。 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口味太重,要多吃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Thumbnail
春去夏至,大地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大白鵝在荷花池中愉快地玩耍 🪿 夏至這天,北半球迎來了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時刻。然而,夏至並不是全年最熱的一天 😎 在這個時節,要多注意補充水分,保持身體健康 💪 讓我們一起享受這個充滿活力的夏天吧!
Thumbnail
【夏至】 今天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 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最長,此日黑夜最短。 古諺有云:「夏至風颱就出世」,代表颱風季節即將來臨。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立夏落在每年國曆的5月5日或6日或7日,2024年的立夏則是5月5日星期日,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45度。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養心 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故夏季與心氣相通 。養心,就要靜養,避免大量出汗,因汗出易傷陽。同時,立夏之後,應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的
歡迎來到穀雨雜談 話說明天就是立夏了,作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它有著宣告夏天來臨的意義,不過此時天氣並不算太熱,春天的氣息也還沒有完全退去,相較於後面的炎熱天氣,還是比較舒服的。 有些人會認為24節氣不準,小雪不一定下雪,雨水也沒有一定再下雨;這裡需要理解一件事,這套系統,其實是根據太陽與地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暑(國歷7月 6或7日) 國曆七月天氣日漸炎熱,水稻第二期作秧苗期,而一期稻作黃熟,所以有「小暑小禾黃」之諺語。而台灣六月已完全脫離梅雨期,四周海域隨時有低氣壓形成,颱風從此說來就來。
Thumbnail
2024的夏至是 6/21,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象徵光明、希望、轉化。透過太陽慶典(Sabbat)和月亮儀式(Esbat),情緒的洪流滾滾而來。夏至的儀式充滿感性,是一次心靈洗滌的旅程。
Thumbnail
在2024年6月21日的上午04:50時,節氣正式進入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20日~22日),斗指午,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二個節氣,也就要入秋了。(小暑--> 大暑 --> 立秋) 說真的,我從來沒有想到跟過去幾
Thumbnail
「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 6月21日04點51分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直射北回歸線,白晝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因此「夏至」節氣開運養生尤為重要。 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口味太重,要多吃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夏至!!!濕熱高溫的氣候,將繼續維持好幾個月!要如何舒適過完酷夏呢? 一直吃冰?吹冷氣?你知道這樣很傷『心』嗎😂有一種方式叫做穿衣服維持身體恆溫,就不會那麼燥熱啦! 歡迎看看芳療師媽媽的酷暑筆記😊
Thumbnail
春去夏至,大地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大白鵝在荷花池中愉快地玩耍 🪿 夏至這天,北半球迎來了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時刻。然而,夏至並不是全年最熱的一天 😎 在這個時節,要多注意補充水分,保持身體健康 💪 讓我們一起享受這個充滿活力的夏天吧!
Thumbnail
【夏至】 今天6月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 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最長,此日黑夜最短。 古諺有云:「夏至風颱就出世」,代表颱風季節即將來臨。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立夏落在每年國曆的5月5日或6日或7日,2024年的立夏則是5月5日星期日,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45度。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養心 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故夏季與心氣相通 。養心,就要靜養,避免大量出汗,因汗出易傷陽。同時,立夏之後,應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的
歡迎來到穀雨雜談 話說明天就是立夏了,作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它有著宣告夏天來臨的意義,不過此時天氣並不算太熱,春天的氣息也還沒有完全退去,相較於後面的炎熱天氣,還是比較舒服的。 有些人會認為24節氣不準,小雪不一定下雪,雨水也沒有一定再下雨;這裡需要理解一件事,這套系統,其實是根據太陽與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