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學生回臺灣一年半後 Takeaway from Exchange Program (1.5 yrs Ver.)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談收穫前先談成本

捷克布拉格舊城廣場
這篇文章會談的是,從交換學生結束 1.5 年後的現在,反思當初參加交換學生的收穫。
但在這之前,不免俗的要提到,我沒有推薦任何人都參加交換學生計畫,我鼓勵的是在做任何兩難的決定前,窮盡評估每個行動的可能效益跟潛在成本。一想到潛在成本,大家可能直覺馬上會想到費用的問題,的確像我在 2021 年秋季去捷克布拉格參加交換學生的四個多月,一共花了台幣 33 萬元。除了花費本身之外,同時我也犧牲了這 33 萬可能帶給我的其餘效益,像是拿去投資、貼補家用之類的。但在金錢以外,我也想強調時間的成本,這裡講的是假設不去交換學生,這段時間可能會有什麼運用,先評估一些可能後,再來跟交換學生這件事做出取捨。像是我在去交換前有錄取一間財務顧問的實習生,所以我去交換學生的成本除了 33 萬,可能還包含財務建模的能力,對再生能源產業的熟悉度之類的。
我觀察到網路上不時會有人拋出這個問題:要不要去交換學生,值不值得?底下留言就是各種的 A 說 B 說,惟獨缺少提問者自己的想法還有初步評估,我覺得如果有這類問題(不限交換學生,職缺請益文也適用),必須至少要試著列出自身的金錢和時間機會成本,尤其因為時間機會成本因人而異,所以在跟他人請益時,最好特別補充這塊,如此一來他人的回饋才能更加貼合現況。
談完成本面後,接著來談談效益面,也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雖說交換學生的收穫這種東西,用膝蓋想也知道會因人而異,但我的小腦袋瓜在真的成行前,能想像到的只有「拓展國際觀」、「增進外語能力」這種空話,所以這邊希望藉由分享個人經驗,讓收穫這個詞能夠更具體一點。現在想想交換學生的收穫主要有三點,有趣的是,這三個收穫都是在回國一段時間後,才陸續有感而發的,所以也許我回國五年後、十年後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悟。

拋開成見

這裡談的「成見」類似於俗稱的刻板印象、傳聞、聽說,但也包含一些個人的經驗。像是我還記得踏入新職場的第一天,另一個同事提出要猜其他同事各來自哪間學校哪個科系的想法,不管猜的內容準確度如何,這一切都必須奠基於「成見」,因為他要猜的人是第一天見面才剛講過幾句話的一群人。我過去可能也很習慣,或者沒有意識到我一定程度使用了成見,但在交換學生回來之後,我開始會留意到成見帶來的危害跟盲區,從而主動避免。
在我去年(2022)寫的一篇文章內,其實已經詳細說明這個收穫的內涵了,但不得不說,我最近認為在職場非常需要隨時拋開成見,像是與其聽再多同事對他人的反應,不如實際找機會和他本人互動或共事,藉此破除或是強化傳聞。或者遇到作風不同(aka看不順眼)的主管或同事時,我的第一直覺會先設想他身處的處境為何?這樣做有什麼優點?這些思維都是我在去交換學生前比較缺乏的。

四處學習

交換學生回來之後,我自認開始蠻喜歡主動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的,像是我有次偶然看到了「曲博科技教室」這個頻道,這是一個以半導體為主,同時涵蓋像能源、面板、物理、AI等等各式知識的科普頻道,初次看到時覺得聽不太懂但感覺很有趣,所以就陸陸續續到現在為止看了一百多個影片。還有像是陳聰富教授的民法概要開放式課程,或是某天突然想考日檢,所以買了參考書來啃。
這裡的學習也不限於那些書本或影片上的內容,像是我去當兵時,因為抽到空軍的關係,我的同梯有一大部分都是航太、飛機修護、機械、大氣背景的,我就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飛機知識,像是引擎的構造,主要的供應廠商,或者聽機械系的鄰兵簡介CNC的流程等等。
雖說在我去交換學生錢就常常「學習」,但這些學習往往都帶有些目的性,像是因為交換學生會看托福成績,所以學習托福,因為期末考會考這個所以學習,學這個對未來好像有用等等,反之現在的學習比較具自發性,不會事先設想會不會有什麼報酬。
上述學習動機的轉換,雖說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造成,但交換學生一定是一個關鍵的動因。交換學生的那四個月,大概是我最沒有待辦事項的一段時光,所以我才有機會想試什麼就去做,並且在我回國之後,把這套行為跟思維模式保留了下來。
順帶一提,除了學習動機外,交換學生的經歷也或多或少減少我的「學習門檻」。前陣子和高中社團同學回母校參加校慶,在校門口看到不少學測生的祝福,這些祝福不約而同都有提到「學測麻糬」這四個字,我們幾個就在私下思索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但都沒有什麼想法。於是我就跑去問了一個路過的高中生,才知道這個詞的含義。我個人在以前從來就不會,叫住一個陌生人然後突然問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但在交換學生的時候,時不時會和火車上的鄰座、餐廳坐隔壁桌的客人、泡溫泉的時候坐隔壁的人開啟一段對話,所以對現在的我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要是我當初因為怕覺得唐突,所以沒有問那個高中生,有可能我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詞的含義。

認識自我

交換學生的這段經歷也讓我更加認識我自己,知道我喜歡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一直以來我以為我是很在意 Work-Life Balance 的人,我在出發前也很期待看到歐洲當地是如何實踐這個精神的,甚至有不少文章的起手式都會是:本來很在意工作,直到在歐洲怎樣怎樣,之後開始關注工作之外的事,而我個人去完的經歷則是,完全相反。我後來自覺,我其實比較偏好類似儒家那種價值觀,以團體為先,犧牲小我服務他人的理念,而工作則是一種實踐的方式,但度假不是。
西歐、北歐大多國家都有令人稱羨的員工福利,像是暑假期間動不動就會請一個月時間到處度假,我雖然以前可能會想在這樣的地方工作,但現在直覺會有的想法是:放假放太久感覺有點無趣。反觀像台灣這樣的休假制度,可能才是適合工作機器我本人的地方,所以我完全不會有在這類歐洲國家工作的打算。上述發現自己是工作狂的過程(?),大概是我去交換學生前完全沒有預期到的。
這個覺察同樣體現在我的職涯選擇上,過去會覺得審計員這個職業又累又低薪,所以嘗試了公司財務、稅務、諮詢等等,不同於審計員,卻又不偏離我會計系所學的職涯,但在交換學生回來之後,我看到的是審計員這項工作,除了本身帶有一點為公眾服務的性質,同時又常態加班,蠻符合我想要的工作型態,所以開始不再排斥這個職涯選擇。

談收穫後再談成本

總結來說,經歷了四個多月的交換學生,我變得很窮(?),然後還是不太了解再生能源跟財務建模,但做事思維及價值觀有些許的變化,我將這些變化用上述三個收穫概括。而這些變化,相較外在能力的學習,我認為是相對難改變的,像是打遊戲可以靠練等學到新的技能,但是習慣使用哪些技能跟如何使用技能,通常和每個人的想法、概念有關,比較不可能說改就改。
但我也覺得,這個改變不會到所謂脫胎換骨的程度。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個人性格跟處事態度,都跟著我到捷克,再跟著我回到臺灣,換言之,交換學生這個經歷不是萬靈丹,它或許可能讓一個人遠離一個問題或現況一段時間,不過問題本身依然存在,需要我投入心力才能改善問題。像是我在去交換之前超胖,回臺灣之後,雖然自認為多了三個收穫,但還是很胖,等到之後開始了一段時間的飲控,才讓我消風了一點。
交換學生收穫(5 年後版本)的文章連結到時會附在下方:
avatar-img
8會員
6內容數
ESG 永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來分享在2024年去德國當交換學生一個月的生活開銷大概是多少~ 我在2024年的3月到8月在德國Konstanz的HTWG當交換學生,是透過學校的交換計劃申請的,之後也會分享有關如何申請交換學生的文章,歡迎大家追蹤~
Thumbnail
Ciao! 2024上半年我去了義大利波隆那大學交換。在歐洲將近七個月的時間中除了(極少量的)讀書,我也與大部分人一樣瘋狂旅遊、闖蕩了歐洲各國,過程之中包含了許多心境轉變和掙扎,被歧視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沒有要和大家分享旅遊攻略和細節的行政流程,或去歐洲交換有多爽多快樂多輕鬆,而是希望很誠實地陳述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決定出國交換,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冒險,卻也充滿無數抉擇與考量。到底是該選擇短短的半年,還是一整年的深度體驗?去熟悉的東亞,還是挑戰三觀、遠赴歐美?別擔心!讓我們從交換的初衷出發,從選擇國家的迷思到避開那些「想不到的坑」,一一為你剖析!準備好筆記,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旅程吧!
Thumbnail
隨著疫情解封,台大的國際交換計畫如火如荼重啟中!111學年度上學期,我成功申請到前往荷蘭的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 )交換一學期,也因此寫了一篇文章說明大家對交換常見的疑慮。這篇文則將分享我的申請經驗,主要聚焦於履歷表和出國交換計畫書的準備,希望能幫助到有志交換的朋友!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讀到你的問題,心中感觸頗多。交換學生這一條路,對於年輕的你來說,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未知的旅程。然而,背後的經費籌措與家庭負擔,確實也是需要仔細考量的現實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個話題,希望能為你提供一些實用的內容,助你順利踏上這段寶貴的學習之旅。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看到你的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無數的疑惑和期盼。交換學生,這個聽起來既陌生又充滿誘惑的詞彙,是否真能如傳聞所說,為你的學業和未來發展增添光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會給你一些新的啟示和靈感。
Thumbnail
透過深掘富裕與貧窮階級對於時間價值的認知,反映教育旅行的成本與價值觀。探討國際交流的意義以及對於青春年少的價值認知。提出教育旅行所投資的無形價值,嘗試解析新聞引起的階級對立以及教育公平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大學畢業十年後,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意外挖出大學時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Thumbnail
隨著疫情的趨緩,各國國境的重新開放,交換的風潮又再度在台灣捲起了一股「交換熱」,成為「交換學生」似乎成了許多大學生們的必做清單之一。 然而,在這股交換熱的背後,卻是一大筆不小的經濟開銷。是否有足夠的預算,就成為了許多大學生做交換抉擇的一大考量。雖然台灣教育部每年都有撥款一筆出國交換的金費,例如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這篇文章來分享在2024年去德國當交換學生一個月的生活開銷大概是多少~ 我在2024年的3月到8月在德國Konstanz的HTWG當交換學生,是透過學校的交換計劃申請的,之後也會分享有關如何申請交換學生的文章,歡迎大家追蹤~
Thumbnail
Ciao! 2024上半年我去了義大利波隆那大學交換。在歐洲將近七個月的時間中除了(極少量的)讀書,我也與大部分人一樣瘋狂旅遊、闖蕩了歐洲各國,過程之中包含了許多心境轉變和掙扎,被歧視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沒有要和大家分享旅遊攻略和細節的行政流程,或去歐洲交換有多爽多快樂多輕鬆,而是希望很誠實地陳述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決定出國交換,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冒險,卻也充滿無數抉擇與考量。到底是該選擇短短的半年,還是一整年的深度體驗?去熟悉的東亞,還是挑戰三觀、遠赴歐美?別擔心!讓我們從交換的初衷出發,從選擇國家的迷思到避開那些「想不到的坑」,一一為你剖析!準備好筆記,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旅程吧!
Thumbnail
隨著疫情解封,台大的國際交換計畫如火如荼重啟中!111學年度上學期,我成功申請到前往荷蘭的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 )交換一學期,也因此寫了一篇文章說明大家對交換常見的疑慮。這篇文則將分享我的申請經驗,主要聚焦於履歷表和出國交換計畫書的準備,希望能幫助到有志交換的朋友!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讀到你的問題,心中感觸頗多。交換學生這一條路,對於年輕的你來說,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未知的旅程。然而,背後的經費籌措與家庭負擔,確實也是需要仔細考量的現實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個話題,希望能為你提供一些實用的內容,助你順利踏上這段寶貴的學習之旅。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看到你的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無數的疑惑和期盼。交換學生,這個聽起來既陌生又充滿誘惑的詞彙,是否真能如傳聞所說,為你的學業和未來發展增添光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會給你一些新的啟示和靈感。
Thumbnail
透過深掘富裕與貧窮階級對於時間價值的認知,反映教育旅行的成本與價值觀。探討國際交流的意義以及對於青春年少的價值認知。提出教育旅行所投資的無形價值,嘗試解析新聞引起的階級對立以及教育公平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大學畢業十年後,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意外挖出大學時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Thumbnail
隨著疫情的趨緩,各國國境的重新開放,交換的風潮又再度在台灣捲起了一股「交換熱」,成為「交換學生」似乎成了許多大學生們的必做清單之一。 然而,在這股交換熱的背後,卻是一大筆不小的經濟開銷。是否有足夠的預算,就成為了許多大學生做交換抉擇的一大考量。雖然台灣教育部每年都有撥款一筆出國交換的金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