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交換|關於課程的那些小事|交換日記#07

2022/09/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去交換不就是去玩的嗎?這是多數人對於交換學生的印象,我並不否認來捷克有一部分的目的就在於可以趁這機會到歐洲旅行,但除此之外,體驗課程教學方式也是我來到這的一大主因,雖然修課時間及堂數不多,但我仍以一個身為從小到大深受東西教育體制下的學生視角,去觀察在捷克的授課方式與文化差異,如果你也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感到好奇,也許你可以繼續閱讀下去!
聖誕節前的德文課課堂練習 攝 / @lumierenee
回到台灣約莫一個月了,想好好的整理關於在交換期間的課程心得與感想,這部分也是我選擇出國交換的動機之一,體驗不同的教學體制。
首先先說明我選的課程總共有四堂課程,分別是德文、捷克文、英文應用以及一堂與我自身所學較相關的課程(週二那堂課),這一篇文章主要會針對語言課程的部分去做簡單的分析。

教學方式 – 嘗試輸出才能將所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這三堂語言課程在教學方式上都有一個共通點,讓學生嘗試練習「念」出來,而且是「一個一個人」念出來!在這裡不光只是照著課本念出來,還必須將你所造句的句子念出來,我認為這其實是在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部分,除了輸入以外也要同時常是輸出才能確保你是否真的學會這個句型。
在台灣學語言時,很常會有老師帶著一群人念課文的情況,但是一群人一起念就會產生問題,像是不夠積極的學生可能會有「哎呀我沒有念也沒差吧,反正其他人有念」這樣的想法,因而錯失可以練習的機會。此外,在多人同時練習時,其實是很難清楚聽到自己的發音是否正確,這兩點可以說是在台灣學語言上的大缺點。另外在文法練習上,台灣也較偏好用寫的練習,而缺少口說輸出的部分。
綜合來說,在捷克(不清楚是否西方國家都是這樣)學習語言是聽、說、讀、寫都有照顧到,雖然進度相當緩慢,卻可以讓你扎實的記起來!但也必須說,捷克之所以能夠這樣全面性的照顧到各方面,其中一點可以歸咎於小班制教學,人數少每個人都練習到的比例相對高;而台灣多為大班教學,因此在教學方式上才會有所缺失的部分,相對的優點則是輸入能力的部分表現優秀!

師生互動 – 互相交流,精進彼此

捷克的師生互動與台灣真的大大不同,在我所選的課程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就像是朋友可以輕鬆的對談,完全不會有上對下的感受,甚至在對談中,也能發現老師也會想從學生這裡學習,尤其是他們會問學生對於課程教法的反饋這一點,在授課的同時也一邊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對於學生感受相對較好,不但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也可以配合學生程度去做調整!
從台灣師生角度去觀察的話,不免還是會感受到老師的權威性,教學方法通常較少隨學生反饋而更新,甚至也鮮少傾聽學生的意見,因此在課堂中,學生的黏著度及配合度相對較低,也許台灣老師可以針對這一點去做改善,或許能夠增加台灣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率及出席率。

課程評分 – 著重課堂參與才是重點

關於課程評分,其實每位老師還是有各自的評分標準,但不得不說他們還是較著重課堂參與,像是我修的捷克文,期末雖然也有測驗,但是老師的評分並不光只是看考試內容而判定,德文課則是僅分成Pass or Not Pass,而不會有詳細的分數,至於英文課的評分標準則是比較偏像台灣的方式,會依照每個作業及考試的比例配分,但一樣不會有86、79這種分數,而是一個級距的評分。
這樣的評分方式有好有壞,好的是學生不易因分數低而感到低落,壞的是你無法清楚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達到成果,亦或是會有那我念書做什麼的想法(這是當地學生的想法),從這方面也可得知,其實一個教育體系不管如何修正,還是會有些缺點,唯一可以克服缺點的方式就是學生心態上的調整,這也許是學生們可以好好反思的部分。

喜歡什麼樣的教育體制?

老實說,台灣和捷克的教育體制各有好壞,我僅僅待了三個月無法做出最明確的判斷,可是如果被問到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個的話,覺對是捷克!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下,學生不會有壓力且也可以在課程中尋找自信,即便自己說得再爛都還是願意說出口,不過相對的學習成效可能還是沒那麼好啦!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論是在哪個國家,自我心態上的調整才是最重要的,唯有你真心想學習,這些課程才會對你有意義。
此文寫於2019年,22歲的自己去到捷克交換的時光。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個愛心給我鼓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7會員
74內容數
這裡分享的內容主要會以三個面向為主,以交換學生和旅行為主的內容在「旅居女子」、紀錄打工度假種種的內容在「澳洲打工度假」、以生活為中心發展出的經驗心得感想放在「人生時驗室」,歡迎大家的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